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导学案

《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导学案

《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莎士比亚生平及其戏剧创作。

2、欣赏莎士比亚诗化的戏剧语言。

3、认识罗密欧、朱丽叶爱情悲剧的时代意义和社会意义。

【重点难点】1、品味本文诗化的语言,并分析人物形象。

2、认识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的反封建礼教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自学质疑课【学习目标】1、了解莎士比亚生平及其戏剧创作。

2、熟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初步领略本剧的悲剧美。

文学常识(自主阅读,画出重要信息,积累文学常识)一、走进作者莎士比亚出生于英国中部斯特拉福城一个富裕市民家庭,少年时代在当地文法学校学习古代语言和文学。

后家道中落,前往伦敦谋生。

莎士比亚青年时期在伦敦的剧院里打杂,为看戏的绅士们看管马匹,后来才当上一名雇佣演员。

这些职务给了他接触各阶层人士的机会,增加了他的生活经验。

后来,他参加编剧的工作,并且成为剧团的股东。

他又结识了一些青年新贵族和大学生,扩大了他的生活经验,进一步接触到古代文化、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文化和人文主义思想。

这些为他杰出的戏剧创作打下了基础。

从1590年起至1612年止的二十多年中,莎士比亚一共完成叙事长诗两部、十四行诗一共一百五十四首、戏剧三十七部。

马克思赞誉他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二、剧本背景《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早期作品,它是根据意大利民间故事写成的一部悲剧。

当时正是先在意大利产生,然后在欧洲其他许多国家相继发展起来的一次中世纪后期的思想文化运动,即文艺复兴运动。

这个时期是欧洲封建社会逐渐解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封建社会母体内孕育的时期,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

其主要内容:第一用人性反对神权;第二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第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其个性解放是针对封建社会宣扬的禁欲主义,要求劳动人民克制欲望、放弃斗争、放弃现实的幸福而提出的,它肯定现实生活,认为现实幸福高于一切,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个人自由和个人幸福。

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主要是宣扬这种人文主义思想,《罗密欧与朱丽叶》就是这一背景下产生的一部具有反封建意识的爱情悲剧。

三、简介《罗密欧与朱丽叶》剧情意大利维洛那城的凯普莱特和蒙太古两个家族有世仇,他们之间常常发生流血事件。

一天,凯普莱特家举行盛大的化装舞会,蒙太古的儿子罗密欧在朋友怂恿下,戴上假面具去参加。

舞会上,他与凯普莱特的女儿朱丽叶一见钟情。

但经过化装的罗密欧还是被朱丽叶的堂兄提伯尔特认出,两人差点打了起来。

舞会结束后,罗密欧偷偷跳进凯普莱特家的花园,想再看看朱丽叶。

朱丽叶此时正好站在阳台上,喃喃自语,表达自己的爱恋之情。

罗密欧十分激动,也向他倾吐衷肠。

直到天亮,两人才依依惜别。

第二天,罗密欧把二人的感情告诉了修道院的劳伦斯长老。

长老表示支持,并暗中主持婚礼,希望借此结束两家的宿怨。

结婚的当天中午,罗密欧和朋友班伏里奥、茂丘西奥在大街上与提伯尔特相遇,发生冲突,茂丘西奥被刺死。

罗密欧忍无可忍,也拔剑刺死了提伯尔特。

这使两家的仇恨更加激化,罗密欧也因此遭放逐。

罗密欧走后不久,凯普莱特就逼迫朱丽叶与帕里斯伯爵结婚。

朱丽叶焦急万分,请求劳伦斯长老帮助。

长老急中生智,一面让朱丽叶在婚前的夜晚服下他的假死药,一面派人送信给罗密欧,让他适时赶来带走朱丽叶。

朱丽叶依计行事,可是送信的人却没有如期找到罗密欧。

罗密欧听到朱丽叶的死讯,悲痛欲绝,匆匆回到维洛那城,来到朱丽叶的墓地。

后刺死帕里斯,自己喝毒药而死,朱丽叶醒后见爱人已死,也自杀而死。

后两家人终于醒悟和好。

【活动过程】一、初读课文,积累字词。

二、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课文脉络情节。

三、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表演)课文,体验任务人物情感,概括出本文主题。

四、我的思考与疑问五、课堂检测,消化吸收。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鲁莽________ (2)怂恿________(3)蓓蕾________ (4)浩淼________(5)懊丧________ (6)乳媪________答案:(1)mǎnɡ (2)sǒnɡ yǒnɡ(3)bèi lěi (4)miǎo(5)ào (6)ǎo2.辨析词义,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写在句中横线上。

(1)懊悔·懊丧A.前阵子播的女排比赛,她因为最后一刻接了个电话而错过,结果________了好半天。

B.北京网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黎峰有些________,本来决定新年打个“开门红”战役,到最后却是草草收场。

(2)纵容·怂恿A.需要谴责的是他们的那些顾问和经纪人,为了从交易中赚取一笔,他们总是________球员转会,而从不关心这些队员们的内心真正所想。

B.他利用了国有企业的信任和________,通过一系列关联交易,不仅取得旗下上市公司部分控制权,而且从中骗取了不少钱财。

(3)沉稳·深沉A.当经历风风雨雨奥运圣火穿越废墟,在生存者的手中,在英雄的手中,在孩子的手中,在祖祖辈辈以此为家的人们的手中传递的时候,我们少了炫耀浮躁之心,有一种更________的情感托起奥运的火焰!B.青岛啤酒作风历来________,持久应战。

雪花啤酒虽进行了一系列促销,青岛啤酒并未急于跟进。

(4)鲁莽·粗鲁A.书中的许多人物,都性格鲜明、富有魅力,如曹操的奸诈,刘备的仁慈,诸葛亮的智慧,张飞的________,等等,一个个写得是那样的生动形象,活龙活现,仿佛他们就站立在我们眼前一样。

B.这些美化行动包括努力阻止________行为,如吐痰与插队,以及以各项措施改善北京市恶名昭彰的空气污染状况,以及清除普遍存在性的工作者。

【解析】(1)“懊悔”指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

“懊丧”指因事情不如意而情绪低落,精神不振。

(2)“怂恿”指鼓动别人去做某事,多用来指坏的事情。

“纵容”指对错误行为不加制止,任其发展。

(3)“深沉”指沉着稳重,思想感情不外露,中性词。

也可形容程度、声音低沉等。

“沉稳”指稳重,褒义词。

还有安稳的意思。

(4)“鲁莽”指说话做事不经过考虑,轻率不慎重。

“粗鲁”指鲁莽的突出表现,含有不细致、不文雅的意思,只用于言行或性格。

【答案】(1)A.懊悔B.懊丧(2)A.怂恿B.纵容(3)A.深沉B.沉稳(4)A.鲁莽B.粗鲁第二课时:互动研讨课【学习目标】1、欣赏莎士比亚诗化的戏剧语言。

2、认识罗密欧、朱丽叶爱情悲剧的时代意义和社会意义。

【活动过程】问题探究(先自主完成,小组讨论后形成共同看法再展示)1、如何理解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表白?这次相会是偶然的。

但从感情发展的趋势看,又是必然的。

罗密欧与朱丽叶再也顾不上封建势力和封建伦理观念,2、在该剧的结尾处,罗密欧说愿意做朱丽叶用丝线牵拉的鸟儿该怎样理解?提示:罗密欧敢于冒着极大的危险去见朱丽叶,足见他对朱丽叶的爱慕之切和思念之3、罗密欧和朱丽叶,分别是具备什么思想性格的人物形象?明确:《罗密欧与朱丽叶》描写一对青年男女因家族间的世仇而不能联姻,结果自杀的故事,揭露了封建制度的残酷无情,同时歌颂了青年男女纯洁坚贞的爱情,表达了作者早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朱丽叶是一位名门闺秀。

她热爱生活,天真纯洁,在同罗密欧相爱之前是一个循规蹈矩、惟命是从的贤淑少女了。

月夜中,她自言自语,道出了对罗密欧的爱慕与思念,当心上人突然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她放下了少女的矜持,果敢地冲破了封建束缚,彻底抛弃了封建家族观念,大胆地表白了自己的爱情,显示了她是一个坚定果敢的具有时代精神的资产阶级新女性。

罗密欧也是一个具有人文主义生活理想的新时代青年,为了追求个人幸福生活,他敢于挣脱封建伦理观念的束缚。

他出身于名门贵族,热爱生活,有理想,为了纯洁的爱情,他视死如归,虽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这显示了人文主义者为追求幸福生活,实现生活理想的巨大的精神力量。

4、如何理解该剧的语言特点?提示:《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部诗剧。

节选部分较好地体现了莎士比亚戏剧诗化、散文化的语言特点。

剧中的人物对话,语言简明、形象、生动,音韵和谐,是诗的语言,表现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如文中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用“太阳”“大海”“鲜花”等比喻朱丽叶,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来说,既显得生动,又富有意蕴。

再如文中朱丽叶与罗密欧的爱情表白,热情洋溢,音韵和谐,犹如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而罗密欧在临别时对朱丽叶的祝福简直就是一首抒情诗了。

5、怎样理解该剧所蕴含的人文主义思想?提示:人文主义反对一切以神为本的旧观念,宣传人是宇宙的主宰;反对封建思想,赞美爱情是人类最崇高的感情。

罗与朱本是一见钟情,互生爱慕,但受封建家族世仇的影响,却难成眷属。

面对伦理观念的重重阻隔,他们秘密相会,互诉衷情,勇敢地追求着自己的爱情,追求着自己的幸福生活,成为封建秩序的叛逆者。

结尾两个世仇之家面对着儿女的尸体幡然醒悟,言归于好,则象征着腐朽的封建家族的没落和年轻一代追求爱情、追求幸福生活的理想的胜利,象征着作者所宣传的人文主义思想的胜利。

【检测反馈】1、对罗密欧的主题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A、通过罗与朱的爱情悲剧,表达了对阻碍青年自由爱情的封建思想的批判。

B、通过俩家世仇的和解,表达了作者对封建仇杀必将消亡的理想。

C、通过劳伦斯神父自作聪明、弄巧成拙致人死亡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封建教会的批判。

D、通过描写两大家族的世仇使一对青年的爱情受阻而导致死亡,最后两家因此而和解的故事,表达了封建仇杀必将消亡,爱情自主,个性解放的人文主义理想必将胜利的信念。

2、罗密欧和朱丽叶死后,凯普莱特对蒙太古说“啊,蒙太古大哥!把你的手给我。

这就是你给我女儿的一份聘礼,我不能再作更大的要求了。

”对“不能作更大的要求”的原因,写出你的理解?明确:这是一种委婉的说法。

凯普莱特要求蒙太古把手给自己,实际上是要和对方握手言和,对方答应和解,这本身已是一份厚礼。

3、《西厢记》中张生高中状元,最终与莺莺成为眷属。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两人相爱,双双以死告白天下。

在反封建的题材上,《西厢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异曲同工,可结局却迥然不同,你怎样理解这种现象?提示:中西戏剧的比较:1.中西都有大量的爱情剧。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是中西民族的共同心理。

作家同情、歌颂为追求自由恋爱而献身的男女,憎恨、谴责、控诉破坏爱情的恶势力,是中西爱情剧的共性。

2.西方更多的是从悲剧的角度去表现“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观念。

中国戏曲更多的是从喜剧的角度去表现同样的观念。

3.西方的爱情剧多侧重于两个人的爱情心理。

中国的爱情剧大多与国家、社会相联系,从更大的社会背景去描写爱情。

明确: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文化传统的差异,是使两部剧作结尾迥异的主要因素。

中国人自《诗经》、神话以来,都在追求一种爱情婚姻的美满和社会生活的和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