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公开课--优秀教学实录《桥》教学实录一、教材分析:小小说《桥》是小学语文人教版课标本第10册第四组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果断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他高风亮节,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涵。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
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
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继续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一、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认识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方法目标:以读为本,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读来感悟课文,并创设情境,在场景的对比中理解人物精神品质。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逐步深刻感受到老汉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二、教学重点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
有效地烘托了环境的紧张,把洪水飞速上涨时,老汉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作为教学重点.三、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桥”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背景音乐五、教学课时:第二课时六、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接着上节课的内容继续学习第16课,请大家齐读课题——《桥》师:前面我们学习了课文,李老师要检查一下大家的字词掌握情况,大家能顺利通关吗?请两个组的同学开火车读这些词语。
(出示课件)咆哮狞笑放肆势不可当拥戴清瘦沙哑揪出豹子师:很好,我很喜欢这位同学的声音,响亮、清脆、特别有精神。
请你带着大家再读一遍。
(真不错)师:请睁大你们的双眼,再仔细观察这两组词语,分别是描写什么的?生:这两组词语分别是描写文中的洪水和老汉。
(看来你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过度语:一个特殊的日子,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改变了一个村庄的命运,也改变了老汉的命运。
孩子们让我们共同走进这个黎明,把目光聚焦在这场洪水上面。
(二)朗读想象,感受洪水的凶猛与村民的恐慌师:请大家打开书本78页,朗读1-6段并划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语句,多读几遍并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出示课件)师巡视师:现在大家一起来分享成果。
生3:整个村庄面临着可怕的灾难,村民的生命危在旦夕。
师:恩,大家的想法都很正确。
生命在它手上简直成了儿戏,现在我们一起小组合作朗读这几句。
师:这是一场猖狂的洪水——生: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师:这是一场凶猛的洪水——生: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师:这是一场恐怖的洪水——生: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师:这更是一场令人胆战心惊的洪水——生: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过度:在大家的朗读声中,黄老师感觉到这场洪水是越来越猛,死神在步步逼近,大家亲眼看到过这样的洪水吗? 现在我们就去看看他的真面目。
(播放洪水视频) 如此可怕的洪水,无情的吞没着整个村庄。
在这个危急时刻,假如你是村民中的一员,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生:逃跑师:文章中的村民又是什么反应?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生1: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生2: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生3: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师:从‘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这三个词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非常的---(慌张)。
那此时村民们有出路吗?课文怎么说的?生:有。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桥。
师:非常棒。
那此时这座窄窄的木桥在人们心中意味着什么?生:这是一座可以逃生的桥,生命之桥。
师:老师要给你点个赞。
过渡: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人们在慌乱之中逃生,只有一个人例外,他就是——党支部书记老汉。
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世界,看看面对可怕的洪水,它有着怎样的表现。
(三)品味语言,激情诵读,感受老支书的光辉形象师:(读自学提示)请默读7-23段,找出描写老汉的句子,圈出表现老汉特点的词语,想想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默读最好的姿势是书本平放在课桌上,一只手拿着笔可以随时画记)(生自学)师:大家都找出来了吗?生:大家请随我看第八段。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师:这句话你读出了老汉的什么特点?生:我读出了老汉的镇定。
师:哪个词最能表现老汉的镇定?生:‘盯’字。
师:老汉盯着乱哄哄不断人群,目光里透出一种坚定,更是一种书记的威严。
他想通过眼神告诉人们什么?生:告诉人们不要拥挤,要排队。
师:恩,看来你读懂了老汉的眼神,请坐。
大家再想想,如果你是村民中的一员,但你看到了老汉的眼神,你会怎么做?生:我会马上镇定下来,有秩序的排好队。
师:老汉就是要用这种眼神光让大家尽快镇定下来。
从这样一个神态描写,可以感受老汉的沉着冷静,镇定如山。
所以课文说老汉像——生:一座山师:你们觉得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山?生:这是一座威严(充满希望、高大、能阻拦灾难)的山师:这是一座人们能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啊。
谁可以读好这句话,读出老汉的镇定从容?(生读)师:你很镇定,但不够威严。
谁再来?(生读)恩,‘声情并茂’四个字送给你。
过度:你还找到了描写老汉的哪个句子?生:大家请随我看第几段。
老汉沙哑的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师: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句话。
你有什么发现吗?生:我发现老汉说的话很短,而且还有三个感叹号,喊出话很有力度。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分析的也很到位。
想想当时的情景,这句话我们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生:要读的干脆,响亮,有力度。
师:很好,请你带着这种语气读一读。
(生读)(师生合作读)师:死亡在一步一步逼近,人们的生命危在旦夕,老支书沙哑地喊话:生:“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师:如果人们乱哄哄地拥上桥,那将是一场更大的灾难,老支书果断地喊话:生:“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师:在危难的时刻,正是考验党员的时候,党员就应该把生的希望留给群众,老支书沙哑的喊话:生:“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过度: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就是老汉的心声。
你还找到哪些句子是描写老支书的。
生: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中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师:这个小伙子是谁?从这句话中你明白了什么?生:老汉舍小家为大家师:你觉得这句话中的那个动作最能感受到这种精神?生:‘揪’字。
师:老汉把他的儿子从队伍里揪出来,这一‘揪’意味着什么?生:这一揪意味着小伙子离死亡就近了一步。
生2:这一揪意味着小伙子把生的机会留给了其他村民。
师:你从中读懂了什么?生:老汉大公无私、在危急的关头不顾家人的生命,保全全村人的生命生:老汉在生死之间,在公私之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公,把希望留给村民。
师:是啊,明知生死攸关,老汉却依然铁面无私,好一个狠心的父亲。
谁来读读这句话?(生读)师:还不够凶,你再来,再凶点。
过度:一个简单的动作,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公无私的党支部书记,一个不徇私情的父亲。
一心只想着村民,难道这位老汉就真的不爱自己的儿子吗?生:老汉爱他的儿子。
大家请随我看第自然段。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
”他用力把小伙了推上木桥。
这里在最后时刻,老汉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我从‘推’字可以看出来老汉其实是很爱他儿子。
师:你真是以为感情细腻的孩子。
请你带着老汉对儿浓浓的父爱读这句话。
(生读)师:水已经爬上胸膛了,老汉心急如焚。
你读——谁要吞没小伙子了。
你读——过度:言有限而爱无言。
一个受人拥戴的老支书,一个前途无量的小伙子,都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
从此,这世上就多了一个孤独的老人。
(四)入情入境,升华情感(播放悲怆、凄婉的背景音乐)同学们,默读课文最后的4个自然段.五天过后,山洪过后,那个受全村人爱戴的老汉在这场山洪中牺牲了。
(教师擦去板书“老汉”)那个曾经还鲜活地在人群中求生的儿子,也被洪水吞没了。
(教师擦去板书“儿子”)还有河上那座窄窄的木桥也在山洪中摧毁了,那是不是也该把它擦去。
(生摇头。
)师:为什么?生211:不能。
这是老汉用生命换来的桥。
师:这是一座生命桥。
生321:这是一座伟大的桥。
生451:这是一座不朽的桥。
师:这是一座永远摧不毁的桥,用血肉筑起的——生齐读课题“桥”。
教师深情总结:在可怕的山洪面前,在生死关头,这位老人,他舍己为人,用自己的身躯、自己的生命、自己的精神为全村人架起了一座生命之桥!(五)课后小练笔:如果你是村民中幸存的一员,你想对老汉说些什么,把你的话用笔写下来。
并有感情地朗诵给大家听。
七板书设计生命桥老支书小伙子八、教学反思《桥》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组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果断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他高风亮节,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
一遍又一遍的读着这篇文章,一读到结尾处我就不禁潸然泪下,选择这课来讲,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我一直在思考,这么感人的一篇文章该怎样讲才能置学生于当时的情境,让孩子们体会到这种情感。
这节课我主要是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
反复读,强调学生多角度的阅读。
以“读”为主线,关注学生的“学”。
以自主读、小组读,合作读等多种形式读来深入体会课文,特别是引导学生个性化的读。
另外,我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声音等让学生入情入境,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激起情感共鸣,真正有所感悟。
在指导学生理解老汉的光辉形象后,我设计了感悟老太太心理的环节来凝聚和提升情感的,落实语言的实践。
学完这课,我不断地反思自己。
感动应该是孩子们发自内心的一种心理需求和认可,而不是教师给孩子们的。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预设总是美好的,现实却很残酷,还存在些许多不足:1、.没能合理的运用教学资源。
在最后才播放相关洪水的视频时。
2、词语的教学不够丰满。
教学有关洪水这一组词语之后,还可以结合文中的句子,或者图文结合,让学生加以体会想像洪水的可怕,可以更好地体会老汉的大公无私。
3、有待提升课堂教学机智。
在说话交流中,有一学生说老太太可能会伤心的晕倒在坟墓前说不出话。
当时我没有让这位同学继续说下去,完全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这也许会成为课堂的教学亮点。
教,然后思不足,方能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