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二章 虾蟹类育苗原理与通用技术
第二章 虾蟹类育苗原理与通用技术
50
(一)育苗期水环境的调控 • 水温 • 盐度 • PH • 充气作用与方法 • 光线的控制 • 有机污染的危害与调控:换水、吸污、利 用生物调控
51
育苗水环境的控制
1. 水温:育苗过程应保证水温的恒定,在适温条件
下,尽量提高水温以缩短育苗周期(斑节虾25 ° C, Z1~P1需12~15天;31 ° C ,仅需5~7天)。但应避免 高温育苗。添水、换水、或升温时应注意温差的变 化:T水突变<± 0.5° C;T水日变化<± 2° C。
36
2.人工授精、人工植入精荚
3.将未交配(无精荚)雌性亲虾同池产卵
37
三、卵子消毒
• 1. 直接产于水中
集卵
30目
滤渣
80目
冲洗
消毒
孵化
• 2.抱卵于腹部
38
集卵
30目
滤渣
80目
冲洗
消毒
孵化
39
四、胚胎的培育(孵卵)
1. 对虾受精卵的胚胎发育 • 卵裂 • 囊胚期 • 原肠胚期 • 肢芽期 • 膜内无节幼体与孵化
33
二、卵的受精与人工授精
1.对虾卵的受精
• 卵子的激活---激活反应(皮层反应) • 精子激活与受精
34
卵子激活反应的生物学意义
1. 激发处于减数分裂中期的休眠卵,使其继 续分裂; 2. 在卵子周围形成围卵膜; 3. 激活胚胎发育所需的生物合成体系。
35
• 卵子激活:遇到海水(Mg²+、Ca²+)后即被激活 • 刚产出的卵子处于第1次成熟分裂的前期或稍晚, 被激活后开始了继续成熟分裂;接着卵核完成第1 次成熟分裂,排除第1极体;然后,进行第2次成 熟分裂,分出第2极体(在围卵膜内)。 • 精子激活:被卵子皮层反应释放出的某种活性物 质激活。 • Ca²+ 在无精子情况下,还需其协助激活。
43
第五节 幼体培育
一、蟹、虾类幼体发育
44
河蟹类---幼体、幼蟹
溞 状 幼 体
大眼幼体
第一期幼蟹
45
• 溞状幼体:分头胸部和腹部 √头胸部略呈球形,前端有一额刺,背中央有一背
刺,两侧中部各有一侧刺。头部有1对复眼和5对
头部附肢。胸部有2对胸足。 √腹部狭长,通常分6节,末端为1尾叉,从第二期 溞状幼体开始腹部变为7节,并出现腹肢。 √蟹类的溞状幼体有2-5期不等。
6. 自身污染:育苗水体的自身污染物(残饵、幼体死
亡的尸体和排泄物、水体中有机、无机物和病原体等) 对水质变化有重要影响,其分解产物许多是有毒物(如 H2S、NH3、NO2¹ ¯ 等),对幼体生长发育是不利的。
54
育苗水质的控制
7. 换水与转池:换水与转池被认为是控制水质最经济和有效的
手段。一般在育苗早期采用逐步添水改善水质(40cm—1.2m), 中后期采用换水方法控制水质,日换水量视水质情况而定(一般
3
4
• 育苗工艺流程: 育苗设施的准备、亲体的购入与培养、 产卵与孵化、幼体培育及出苗。 • 关键技术: 水环境调控、科学投饵和防病。
• 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均可造成较大的损失
5
• 因此虾蟹类育苗: 既需要周密而详尽的总体计划 又需要随机应变灵活的技术措施和认真负责的管理工 作,以保证育苗工作的顺利进行。 • 各种虾蟹类育苗技术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原理是一致的, 在此讨论各种虾蟹类育苗的共同原理和技术。
思考?
• ex:外海清水与浑浊海区水育苗效果比较及(南 方育苗池人为制造的所谓“肥水”)
62
投饵管理
饵料制备: 幼体不同发育期对饵料颗粒大小有要求不同。 • Z:骨条藻、虾片以过200~300目筛绢为宜; • M:虾片、微囊饵料过120~150目筛绢为宜; • P:虾片、贝、鱼虾肉过60~80目筛绢为宜。 投饵量与次数: 6~8次/天。白天3~5次,夜晚2~3次。每次投喂量以 投喂后1~2小时吃完为度,最少应保证每4小时向苗池 补充一次饵料。
角毛藻等),定期施肥,保持水色为浓茶色,藻类5万cell/ml,可 以控制水质的突变,还可直接作为饵料。
55
56
57
(二)虾类幼体的食性与投喂 • 幼体阶段的营养类型与摄食习性 • 幼体的消化与吸收 • 幼体的营养需要 • 虾类幼体常用饵料 • 常用饵料的饲育效果 • 投饵种类与投饵方法
58
不同期幼体营养类型
• • • • 无节幼体(卵黄营养+水中溶解态有机物) 蚤状幼体(植物性营养) 糠虾前期(混合营养)- 糠虾后期(动物性营养) 仔虾(杂食性偏动物性)
59
•
幼体培育过程中,保证不同期幼体的饵料数量和质量
是育苗成败的关键。
•
幼体发育期摄食器官、酶系统的形成和变化对饵料的 要求有不同的要求。
60
61
(尖鼻虫、残沟虫)
多纹漆沟藻Gonyaulax polygramma
Oxyrrhis marina
长崎裸甲藻Gymnodinium mikimotoi
27
海洋尖尾藻 异养 18um
28
29
尖鼻虫危害
• 影响卵的孵化、幼体发育 • 尤其对刚进入摄食阶段的Z毒性更大,使幼体停止 摄食,麻痹而死。 • 蓄水池:漂白粉10~15(或硫酸铜2,再用钠盐5个 络合)ppm
46
• 大眼幼体: • 身体扁平,刺消失,额缘常内凹,眼柄伸长,末 端着生复眼,露在眼窝的外面而得名。颚足和5 对步足均已发育,第5对步足常搁置于头胸甲的 背面,5对腹肢和1对尾肢均非常发达
47
• 稚蟹(豆蟹)、扣蟹:
48
对虾各期幼体形态
49
二、幼体培育技术
从幼体孵出后到仔虾或幼蟹期的培育过程,称为幼体 培育。不同种类和发育阶段培育方法有很大差异。
6
第一节 育苗场的基本要求
一、场址选择 • 1.地理位置 • 2.水源与水质 • 3.浮游生物 • 4.电力与热源 • 5.淡水条件 • 6.社会条件
7
1. 海区的条件:盐度25~32,最低不低于20;pH
值7.8~8.4;水交换好、无污染;底质以沙质或礁 石为佳;藻相以硅藻优势、甲藻少;
2. 场基坚固,抗风能力强; 3. 淡水水源充足 4. 电力、交通便利。
2. 盐度:一般对虾盐度应控制在25~35范围内,育苗
用水盐度尽量在最适状态。沼虾、蟹类应控制在12 左右,南美到仔虾或蟹大眼幼体后可以过渡到淡水 。育苗期盐度突然变化应<± 2。
52
育苗水环境的控制
3. pH值:常规指标。虾蟹类幼体对pH值有严格的要
求,一般认为pH值应在7.0~9.0范围内,生产上要求 pH值在7.8~8.6范围内,近似于自然海水,对于有些 虾类在pH值低于7.5或高于8.6时对幼体发育不利。 育苗水体随育苗进程pH值有下降趋势,可通过换水 、充气或泼洒石灰水来调控。
2、盐度的调整
• 不同种类的虾蟹育苗对盐度的有不同的要求: • 对虾25~32;蟹类13~17;河蟹8~25;罗氏沼虾8~15。 • 盐度突变不得超过± 2。
3、pH值的调整
• 虾蟹类苗种要求水的pH值为7.8~8.4,天然海区的pH值一般过 高,可采用黑暗沉淀的方法降低pH值; pH值过低时可用生石灰 提高(海水系统复杂,缓冲能力强,调控效果短暂有效)。
30
第三节 亲体培育
1.亲体的捕捞与运输 2.促熟
31
32
第四节 产卵与孵化
对 一、产卵的类型与方式 虾: 斑 • 1.产卵类型:直接产于水中、抱卵于腹部 节 • 2.产卵方法: 对 虾 • 亲体密度 的 繁 • 水温控制 殖. • 卵子或胚胎的检查 flv • 移置亲体或集卵 • 产孵池的清理与消毒 • 影响亲体产卵的因素 龙 虾 孵 卵.f lv
对虾蚤状幼体不换水;糠虾幼体30~40%;仔虾50~60%;水质恶化时 100%)。若水质严重恶化,通过换水仍无法改善时,必须转池。
8. 排污:通过特制的工具将育苗池底的沉积物定期排出,减少自
身污染。排污前可用絮凝剂(如沸石粉)先将水中悬浮物沉淀。
9. 同池培育藻类:通过在育苗池接种藻类(骨条藻、扁藻、
b.
70cm
…………………………………………… …………………………………………… …………………………………………… …………………………………………… ……………………………………………
细砂层(0.1~0.2mm)
30cm
………………..
粗砂或活性碳层(1~2mm)
砾石层 贮水层
过滤池结构图
21
处理---如 藻类净化等)
19
海 区
提水
沉淀池
48~96hr
过滤池
育苗池 预温池 消毒
pH、S etc
重金属
预处理池
育苗用水的一般处理流程
20
1、沉淀与过滤
a. 天然水域常受径流、降雨的影响,环境因子的变化大,有机物 和悬浮物多,所以一般育苗场均建有沉淀池贮水。沉淀池可选 择土池或水泥池。 育苗用水经沉淀后需要过滤消除杂藻、有机物、敌害生物。虾 蟹育苗用水一般要经过二级过滤后方可使用。
40
41
2. 孵卵技术 • 方法 • 温度 • 孵化期的充气与打耙(产于水中种类) • 防害与防病 • 影响孵化率的因素(先天发育不足、环境急剧变化 、水质变坏、有毒物质、病害等)
42
五、对虾类无节幼体的消毒与运输
1. N1- 消毒的意义及方法 2. N1- 的选购与运输 亲体来源、无节幼体活力等
64
(三)防病防害 • 定期施用消毒剂,控制水中病原体数量 • 应用免疫制剂提高亲虾和幼体免疫能力
65
幼体的主要疾病: • 病毒性:对虾杆状病毒(BP)、白点症病毒(WSSV)、桃拉 病毒(TSV)、传染性皮下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HNV)、微小 病毒(HPV)等。 • 细菌性:菌血症(弧菌、单胞杆菌);白斑病(弧菌);肌肉 白浊病(未知);烂鳃病(弧菌)等。 • 真菌病:壶菌病(链壶菌、离壶菌、海壶菌) 预防措施: • 切断亲体携带病原; • 育苗水体严格过滤和消毒; • 育苗过程控制好水质,采用药物以及生物预防。 常用药物与使用浓度: • 氟乐灵0.01~0.02*10-6;抗菌素2~4*10-6;碘制剂 0.2~2*10-6;福尔马林8~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