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白血病PPT课件
红细胞)
13
M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原粒细胞≥ 30% (占骨髓非幼红细胞) ≤ 89%
·单核细胞< 20% 其他粒细胞>10%
··我国分 M2a:即M2型 M2b:嗜中性异常中幼粒细胞>30%
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30%(非红系细胞)
M4(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原始细胞占非红系细胞≥30% 各阶段粒细胞30%~<80%
②癌基因的点突变,活化和抑癌基因的失活、丢失
五、其他血液 CML、真红、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
MDS、PNH、lymphoma、MM
2020年10月2日
8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
(acute leukemia AL)
2020年10月2日
9
[概念]
是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病,骨髓中异常 的原始细胞(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并浸润各种器 官组织,正常造血受抑,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 感染,肝、脾、淋巴结肿大 。
Leukemia
第一课件网网站2020年10月日1第一节 概述 [概念]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 病,其克隆中的白血病细胞失去进一步分化成 熟的能力而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在骨 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积聚, 并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而正常造血受抑制。
2020年10月2日
2
· [分类]
②与剂量有关
③研究证明强直性脊柱炎用放射治疗, 真红用
32P治疗,白血病发病率>对照
④机理:照射后骨髓受抑制和机体免疫力缺陷, 染色体发生断裂和重组
2020年10月2日
6
三、化学因素 ①苯己肯定(制鞋发病率>正常3-20倍) ②药物 抗肿瘤药中的烷化剂 乙双吗啉 致chromosome畸变 氯霉素,保泰松 药物所致的多为急非淋
··各阶段单核细胞>20%
M420E200年1除0月2具日 M4型特点外,嗜酸性粒细胞≥5%,(非红系细胞14)
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原单+幼单+单核≥80% M5a:原单≥80% M5b:原单< 80%
M6 (急性红白血病) 幼红细胞≥ 50% 原始细胞(Ⅰ型+ Ⅱ型 ) (非红系)≥ 30%
②患者白血病细胞染色体DNA中含有HTLV-I前病毒
③将受感染的细胞中提出HTLV-I与正常脐血淋巴细
胞 一起培养,脐血淋巴细胞发育成为ATL特有的
细胞形态
2020年10月2日④ ATL患者的血清均可提出HTLV-I抗体
5
二、电离辐射
①日本广岛与长崎,幸存者中白血病发 病率比
未受照射的人群高30倍和17倍
2020年10月2日
7
四、遗传因素:占7‰
①单卵双胞胎如一个人AL,另一个的发病率为1/5比双
卵高几倍
②Down Syndrome:+21,白血病发病率50/10万>正常人20倍
③先天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
④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Fanconi)贫血
⑤ Bloom综合征 先天性血管扩张红斑病
·发病机制:①染色体的断裂和易位(可使原癌基因的位置发生 移动和被激活)
·细胞化学:髓过氯化物酶(MPO)阳性细胞<3%
苏丹黑阳性细胞<3%
·电镜下:MPO(+) ·免疫分型:CD33+或CD13+
淋巴系抗原(-),但有时CD7+ 、TdT+
M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
·未分化原粒细胞 Ⅰ型:胞浆中无颗粒
>90%(骨髓中非幼
Ⅱ 型:胞浆中少数颗粒
·2020M年1P0月O2(日 +)>3%
形态学
( morphology)
2020年10月2日
4
[病因和发病机制] 人类白血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
一、病毒学说
ATL (adult T leukemia)是由HTLV-I (human T lymphocy-
trophic virus-I, HTLV-I)引起
证据:①己从ATL的恶性T细胞中分离出了HTLV-I(1种C
型逆转录RNA病毒)
M7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原始巨核细胞 ≥30%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L1:原始及幼淋巴细胞以小细胞为主(直径≤ 12μm) L2:原始及幼淋巴细胞以大细胞为主(直径>12μm ) L3:原始及幼淋巴细胞以大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 细胞内有明显空泡,胞浆嗜碱,染色深
2020年10月2日
15
MICM分型
leukemia, CLL)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 CML)
2020年10月2日
3
• [发病情况]
• 我国白血病发病率为2.76/10万。
• 在儿童及35岁以下成人中居第1位。
• 死亡率:恶性肿瘤中 6位(男性) 8位 (女性)。
• 发病率:2.76/10万,低于欧美。ANLL 1.62/10万,ALL 0.69/10万,CML 0.36/10 万,CLL 0.05/10万,急性比慢性多,成 人急非淋多见,儿童急淋多见,欧美慢淋 多见。
2020年10月2日
10
[分类] ① 70年代(1976. Benne等)法、美、英7位学者 提出FAB分型,其后多次加以修改补充 ② 70年代中用单克隆抗体发现造血细胞表面抗原,对AL进行 免疫表型分析。 ③ C hromosome分析90%AL有核型异常。 ④ 80年代提出MIC分型(M:morphology, I: immunology, C: Cytogenetics) ⑤近年 MICM(MIC加分子生物学)分型
根据白血病细胞成熟程度和自然病程 急性白血病 acute leukemia
·
慢性白血病 chronic leukemia
根据细胞累及系列分为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 ALL)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cute non-lymphocytic
leukemia, ANLL)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2020年10月2日
11
[分类] 急淋 L1
L2
L3 急非淋 M0:
M1:
M2:
M3:
M4:
M5:
M6:
M7:
2020年10月2日
12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分类] M0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
传统的形态学及细胞化学不能肯定有骨髓系分化特征,原
始细胞在光镜下类似L2细胞,核仁明显,胞浆透明
嗜碱性,无嗜天青颗粒及Auer 小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