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2020年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2课《我爱这土地》教案

人教部编版2020年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2课《我爱这土地》教案

人教版2020年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我爱这土
地》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理解饱含诗人感情的具体形象,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饱含诗人感情的具体形象,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

曾有人掠夺它而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披肝沥胆。

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

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

今天,就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我爱这土地》,一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激情。

(板书课题)
二、自我研学
(一)知识梳理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中国现代诗人。

原名蒋海澄,笔名莪加、克阿等。

浙江金华人。

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2)背景链接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已经到了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

2.生难字词
(1)字音
嘶哑
..(hóu lóng)
..(sī yǎ)温柔.(róu)喉咙
汹涌
..(xiōng yǒng) 吹刮.(guā) 腐.烂(fǔ)
(2)词义
【嘶哑】声音沙哑。

【温柔】温和柔顺。

【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腐烂】有机体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破坏。

【激怒】停止、停息。

(二)整体感知
1.朗读指导
(1)听录音或教师范读。

(2)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

明确: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
.../所打
..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
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
..
..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
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
../
..的/黎明
..……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
也腐烂在土地
..里面。

为什么
..……
../爱.得深沉
....?因为/我.对这土地
.../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明确:全诗共分两节。

第一节诗以一只鸟儿眷恋土地作比,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

第二节诗一问一答,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

三、合作探究
(三)精读课文
1.学生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找出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并谈谈理由。

明确:诗歌第二节: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理由: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

2.诗中是通过什么形象来表达出爱国激情的?请你把相关诗句找出来,并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诗中以“一只鸟”的形象来表达感情。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拟,“歌唱”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

这种寓情于形象的描写,不仅有助于感情的抒发,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避免空吟。

3.诗中的“鸟”都歌唱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又有什么象征含义呢?
明确:内容有“土地”“河流”“风”“黎明”。

(学生朗读,感悟)
“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

这“土地”“被暴风雨所打击着”,说明祖国大地正在被日本帝国主义摧残、肆虐。

“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悲愤”“激怒”都表现出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地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黎明”象征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

“无比温柔”充满了对那里的向往。

这些描写形象地表现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表达了人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
往和希冀。

(四)深层探究
1.这首诗一、二节在结构上有什么内在联系?
明确:这两节诗都饱含着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无尽的热爱之情。

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可看作是感情的迸发,感情的升华,让读者更能感受到这种真挚的感情。

2.讨论:本诗出现了许多“的”字,这样会不会拖泥带水,冲淡了诗味?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我们知道,写诗多半是忌用或少用“的”字的,那些民歌体作品不必谈了,就是自由诗创作,也有不少人害怕“的”字多,拖泥带水,冲淡了诗味。

艾青则不然,他敢于用由一系列“的”字组成的长句来抒发缠绵而深沉的感情,喜欢在所描写的对象前面加上大量的形容词和修饰语,以展现对象的神采风貌,形成一种特殊的立体感和雕塑感,这也正是艾青诗作不同于其他诗作的一个重要特色。

四、课堂演练
(五)总结课文
1.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首诗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

读了这首诗,相信同学们一定感受到了那个苦难的年代,诗人对祖国最真挚的爱的表白。

这心声,是历久不衰的主旋律,更是永远唱不尽的主题。

2.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完成《名师测控》或《精英新课堂》本课练习。

五、板书设计
第二课我爱这土地
艾青
六、课后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