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土壤学名词解释

(完整版)土壤学名词解释

1、土壤、土壤肥力、土壤肥力的相对生态性。

土壤:是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土壤肥力:土壤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和水、空气、热的能力。

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生态上不同的植物,他们所要求的土壤生态条件是不同的。

2、试述土壤在植物生长中的特殊作用。

1、营养库的作用2、养分转化和循环作用3、雨水涵养作用4、生物的支撑作用5、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的作用3、为什么说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土壤资源的相对不可再生性)?土壤资源的相对不可再生性:土壤资源与光、热、水、气资源一样被称之为可再生资源。

但从其自然属性来看又是不可再生的,是有限的自然资源。

1、土壤资源数量的有限性(土壤形成的时间长★土地被占用的面积逐渐扩大★土地退化日趋严重★人口剧增)2、土壤资源质量的可变性(土壤肥力在物质循环和平衡中不断获得发育和提高★高强度、无休止的向土壤索取,土壤肥力将逐渐下降和破坏)3、土壤资源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覆盖在地球表面各种不同类型的土壤,在地面空间位置上有相对的固定性,在不同生物气候带内分布着不同的地带性土壤。

★土壤资源的空间分布还受区域性地形、母质、水文、地质等条件的影响。

★人类的耕作活动也改变了土壤的性状,从而影响土壤的空间分布。

1矿物鉴定特征、种类及主要造岩矿物矿物的物理性质★颜色根据矿物呈色的原因,分为自色、他色和假色三种。

★条痕条痕就是矿物粉末的颜色,将矿物在未上釉的瓷板上进行刻划,其留下的粉末痕迹就是条痕。

★透明度和光泽透明度是矿物允许可见光透过的程度。

光泽是矿物表面对光线反射所呈现的光亮。

★硬度矿物抵抗外力摩擦或刻划的能力称为硬度。

★解理和断口矿物受外力作用后,沿着一定方向的平行面裂开,这种现象称为解理,而裂开后形成的光滑平面则称为解理面。

而破裂成不平坦、不规则的断面,则称之为断口。

种类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1.原生矿物(岩浆)由地壳深处熔融状态的岩浆冷凝固结而形成的矿物称原生矿物2.次生矿物(表生或变质)原生矿物经物理、化学风化作用,组成和性质发生化学变化,形成的新矿物称次生矿物。

主要造岩矿物石英,正长石,斜长石,黑云母,白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揽石,蛇纹石绿泥石,高岭石,方解石白云石,磷灰石,磁铁矿,赤铁矿,褐铁矿,石膏,滑石,蛭石2岩石的种类及成因,主要成土岩石自然界的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岩浆岩:岩浆岩是地球内部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

分为:喷出岩,侵入岩(深成岩,浅成岩)沉积岩:沉积岩是由地壳表面早期形成的岩石经风化、搬运、沉积、压实、胶结硬化而形成的岩石。

一般分为机械沉积岩、化学沉积岩和生物沉积岩三类。

变质岩:原来存在的岩石在新的地壳变动或岩浆活动产生的高温、高压下,使岩石的矿物重新结晶,重新排列,改变其结构、构造和化学成分,而形成的新岩石。

主要的变质岩:片麻岩, 石英岩,板岩,结晶片岩,千枚岩,大理岩3地质内外力及主要地形根据地质营力还可把地质作用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由地球内部的能—主要是重力能和放射性元素蜕变产生的热能所引起。

由地球以外的能源引起的是外力作用。

常见的内力作用地形:1.平原(高原,高平原,低平原,洼地)2山地地质外力作用和地形地质的外力作用是向着与内力作用相反的方向进行,各种外营力均在雕刻着地表,侵蚀着和破坏着地势高低的基本形态和地壳构造。

外力作用主要是通过流水、冰川、风和海流等作用进行的。

1矿物鉴定特征、种类及主要造岩矿物矿物的物理性质★颜色根据矿物呈色的原因,分为自色、他色和假色三种。

★条痕条痕就是矿物粉末的颜色,将矿物在未上釉的瓷板上进行刻划,其留下的粉末痕迹就是条痕。

★透明度和光泽透明度是矿物允许可见光透过的程度。

光泽是矿物表面对光线反射所呈现的光亮。

★硬度矿物抵抗外力摩擦或刻划的能力称为硬度。

★解理和断口矿物受外力作用后,沿着一定方向的平行面裂开,这种现象称为解理,而裂开后形成的光滑平面则称为解理面。

而破裂成不平坦、不规则的断面,则称之为断口。

种类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1.原生矿物(岩浆)由地壳深处熔融状态的岩浆冷凝固结而形成的矿物称原生矿物2.次生矿物(表生或变质)原生矿物经物理、化学风化作用,组成和性质发生化学变化,形成的新矿物称次生矿物。

主要造岩矿物石英,正长石,斜长石,黑云母,白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揽石,蛇纹石绿泥石,高岭石,方解石白云石,磷灰石,磁铁矿,赤铁矿,褐铁矿,石膏,滑石,蛭石2岩石的种类及成因,主要成土岩石自然界的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岩浆岩:岩浆岩是地球内部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

分为:喷出岩,侵入岩(深成岩,浅成岩)沉积岩:沉积岩是由地壳表面早期形成的岩石经风化、搬运、沉积、压实、胶结硬化而形成的岩石。

一般分为机械沉积岩、化学沉积岩和生物沉积岩三类。

变质岩:原来存在的岩石在新的地壳变动或岩浆活动产生的高温、高压下,使岩石的矿物重新结晶,重新排列,改变其结构、构造和化学成分,而形成的新岩石。

主要的变质岩:片麻岩, 石英岩,板岩,结晶片岩,千枚岩,大理岩3地质内外力及主要地形根据地质营力还可把地质作用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由地球内部的能—主要是重力能和放射性元素蜕变产生的热能所引起。

由地球以外的能源引起的是外力作用。

常见的内力作用地形:1.平原(高原,高平原,低平原,洼地)2山地地质外力作用和地形地质的外力作用是向着与内力作用相反的方向进行,各种外营力均在雕刻着地表,侵蚀着和破坏着地势高低的基本形态和地壳构造。

外力作用主要是通过流水、冰川、风和海流等作用进行的。

一、矿物岩石风化作用的类型有哪些?风化作用按其风化特点和风化因素的不同可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种类型。

物理风化:温度,水,风.化学风化主要有4种方式:水的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氧化,水解生物风化作用:生物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对岩石的分解和破坏作用,生物机械风化作用.植物根系的破坏作用,人类活动的破坏作用,生物化学风化作用二、土壤母质、自然土壤、农业土壤的区别?土壤母质有矿质胶体、无有机胶体、无植物生长;自然土壤有矿质胶体,有有机胶体,野生植物生长;农业土壤有矿质胶体,有有机胶体,作物生长土壤母质:矿质胶体少,通透性弱,养分少,不含氮素和腐殖质,不能生长植物。

自然土壤:能生长植物,通透性强,养分多,含氮素和腐殖质,矿质胶体丰富。

三、如何理解土壤形成过程中的地址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自然土壤形成过程的实质两个循环矛盾的统一1)养分的地质大循环:指地表岩石的风化物经河流流入海洋,在海洋中沉积下来形成沉积物,该沉积物经各种地质作用出露地表,形成新的沉积岩,然后又风化又沉积的往复循环过程。

特点:规模大,周期长2)养分的生物小循环:指绿色植物将吸收的养分转变为有机物,生物死亡后,有机体的有机物又经微生物分解转变为无机物,这种养分的“无机物-有机物-无机物”的循环往复过程就称为养分的生物小循环。

特点:规模小,周期短。

3)两循环的关系:对土壤而言,这两个循环是同时、同地进行的,但对养分的作用方向相反:大循环使养分不断地从岩石中释放出来,但又不断地将其淋失;小循环使养分不断地富积在土壤中,阻止养分的淋失。

当其大、小循环统一时,即养分淋失与富积平衡时,就是自然界中的土壤。

四、如何理解影响土壤形成的五大成土因素?1)气候:气候的构成要素是温度和湿度这两个因子。

温度:决定土壤物理、化学、生物风化作用的强度;决定植被类型,通过植被类型来影响所形成的土壤的差异。

湿度:加强或减弱温度对风化作用的影响。

对土壤有独特的淋溶作用。

决定植被类型,通过植被类型影响土壤。

2)生物: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有成土作用,越强烈,形成的土壤越肥沃。

3)土壤母质:土壤是在母质上发育形成的,母质的性状可遗留给土壤,这种遗留表现在两个方面:母质的颗粒大小和比例不同,影响土壤的通气透水性和保水保肥性;母质的化学成分不同,影响土壤养分含量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4)地形:地形的不同,首先引起土壤母质的再分配,如坡积物、洪积物、冲积物等都是由于地形引起了母质的搬运和再分配,通过母质来影响所形成的土壤的不同。

其次,地形的不同还可引起水热条件的再分配,引起气候变化来影响土壤形成的不同。

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我们山区5)时间:时间的长短是事物发展深度的一个度量。

对土壤来说,成土时间的长短是上述四因素作用深度的度量。

显然,成土时间不同,作用深度不同,所形成的土壤也就不同。

五、自然土壤和耕作土壤剖面包括哪些层次?自然土壤的剖面A0:枯枝落叶层A1:腐殖质层。

A2:白色层次,灰化层。

B:黄色层次,淋溶淀积层。

C:母质层,这种土壤既由该母质发育而成。

耕作土壤的层次耕作层:受耕作影响,由人类耕作培肥而成。

疏松,暗质,有机质和矿质营养较丰富,根系多集中于这层。

犁底层:是耕作压实和粘粒下移形成的,颜色较浅, 较紧实,片状结构。

心土层:犁底层之下,颜色浅,根系少,是供应水分的主要层次。

底土层:不受耕作影响,人们把这层土称为生土或死土。

1、土壤动物有哪些,它们对土壤的作用如何?按土壤中生活时期分类(原生、后生等)原生动物在土壤中的作用∶1、通过选择性的取食某些微生物(如细菌),改变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主要是调节细菌的数量。

2、增进某些微生物的活性(如固N菌、排泄出的细菌等)3、参与土壤植物残体的分解,如鞭毛虫与白蚁共生,加速对木质素的分解4、某些原生动物也侵害植物,造成植物病害,有的可引起严重的人畜传染病。

后生动物1蚯蚓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增加土壤的通透性。

改善土壤结构活化土壤养分形成大量有机质2、土壤微生物的类别与作用。

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土壤微生物参与土壤有机质分解,腐殖质合成,养分转化和推动土壤的发育和形成。

土壤微生物的类型1、营养类型:异养型(化能有机营养型,光能有机营养型),自养型(化能无机营养型,光能无机营养型)2、呼吸类型:好气性微生物。

嫌气性微生物兼嫌气性微生物3、土壤微生物的分布特点。

1.绝大多数微生物分布在土壤矿物质和有机质颗粒的表面,附着或缠绕在土壤颗粒上,形成无机一有机一生物复合体或无机一有机一生物团聚体(见后图)。

2.根系周围的土壤(根际土壤)比根外土壤更有利于微生物的旺盛生长。

3.表层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一般要比底层高。

4.土壤微生物在分布上也有地域特点,在不同气候、植被、土壤类型下,微生物的类群、数量都有很大不同。

5.土壤微生物的类群和数量,随土壤熟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多6.土壤能同时为要求不同的多种微生物类群提供生存条件。

5简述土壤生物在土壤中的作用。

土壤生物参与岩石的风化和原始土壤的生成,对土壤的生长发育、土壤肥力的形成和演变,以及高等植物营养供应状况有重要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