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位公差测量实验指导书
编者 2007 年 7 月于南昌
目录
实验一 零件形状误差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 1—1 直线度测量与检验 实验 1—2 平面度测量与检验 实验 1—3 圆度测量与检验 实验 1—4 圆柱度测量与检验
实验二 零件位置误差的测量
实验 2—1 平行度测量与检验 实验 2—2 垂直度测量与检验
实验 2—3 同轴度测量与检验 实验 2—4 圆柱跳动测量与检验
表(1) 测点序号 0 1
23 4 5 6 7
计算值
单位 μ m 图纸值 合格否
示值 0
两端点连线法
0
最小条件法
0.05 0.05
a—两端点连线法计算直线度误差
b—最小条件法计算直线度误差
图(2)直线度误差数据处理方法
4、用计算出的测量块直线度误差与图纸直线度公差进行比较,判断该零件
的直线度误差是否合格。并将结果填入表(1)中。
二、实验内容
用百分表测量圆柱度误差.
三、测量工具及零件
百分表(架)、V 形块、平板、测量轴(图纸三)。
四、实验步骤
1、将被测零件放在 V 形块 1 上,并用 V 形块 2 轴向定位,图(9)所示;
图(9)百分表测量圆柱度误差
2、用百分表(架)放在被测零件某一截面点上(百分表应有示值,并调零), 零件回转一周过程中,测量一个截面上的最大与最小值。
四、实验步骤
1、将测量块置在平板上,图(10)所示。
图(10)百分表测量平行度误差
图(11)平行度误差测量线路图
2、按图(11)所示线路测量被测表面,将测量数据填入表(4)中。表中的
最大值减最小值,即为该零件的平行度误差。
表(4)
测量点
最大值
最小值
平行度误差 平行度公差
单位 μ m
合格否
示值
0.06
二、实验内容
用百分表测量同轴度误差。
三、测量工具及零件
百分表(架)、滑座、底座、测量轴(图纸三)。
四、实验步骤
1、将百分表(架)、滑座、底座组装成测量仪,并将测量轴装在滑座的两个 顶尖上,用微调螺丝定位。图(14)所示。
图(14)百分表测量同轴度误差
2、分别用百分表放在垂直基准轴线的径向截面 1、2、3、4、5 点位置上, 旋转被测零件,并将测量数据填入表(6)中。表中各点的最大差值即为该零件 的同轴度误差。
实验 2—4—1 圆柱径向跳动测量与检验 实验 2—4—2 圆柱全跳动测量与检验
实验 2—5 端面跳动测量与检验
实验 2—5—1 端面圆跳动测量与检验 实验 2—5—1 端面全跳动测量与检验
实验 2—6 对称度测量与检验
实验三 齿轮形位误差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 3—1 齿圈径向跳动测量与检验 实验 3—2 齿轮齿向误差测量与检验
5、分析两端点连线法与最小条件法计算导轨直线度误差精度的高低。
(
法)精度高。
实验 1—2 平面度测量与检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测量与检验加深理解平面度误差与公差的定义;
2、熟练掌握平面度误差的测量及数据处理方法和技能;
3、掌握判断零件平面度误差是否合格的方法和技能。
二、实验内容
用百分表测量平面度误差。
三、测量工具及零件
平板、支承座、百分表(架)、测量块(图纸二)。
四、实验步骤
1、将被测零件 2(测量块)用调整座支承在平板上,调整被测表面最远三 点,使其与平板等高(百分表示值为零);图(3)所示。
图(3)用百分表测量平面度误差
图(4)被测表面布点数据图
2、按图(4)所示布点测量被测表面,将测量数据填入图(4)中。
实践教学和实践训练在该门课程中起作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公司教学与科研 人员根据机电类、仪器仪表类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以及现代企业对 工程技术人员的实际要求,结合各类院校对实验室建设的实际需要精心设计了 这套实验装置。并编写了这本实验指导书。指导书以实验功能系统化、实验项 目实际化、实验学生大众化为依据,选用典型零件为测量对象,小型组合测量 工具为手段。通过系统的实验训练,使学生加深对零件误差、公差和技术测量 方法、原理等基础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同时,使同学们在提高技术测量能力的 过程中,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验步骤
1、将测量块 2 组装在支承块 3 上,并用调整座 4 支承在平板上,再将测量 块两端点调整到与平板等高(百分表示值为零),图(1)所示。
图(1)用百分表测量直线度误差
2、在被测素线的全长范围内取 8 点测量(两端点为 0 和 7 点,示值为零), 将测量数据填入表(1)中。
3、按图(2)示例将测量数据绘成坐标图线,分别用两端点连线法和最小条 件法计算测量块直线度误差。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 量》
实验指导书
零件形位误差 测 量
与 检 验
南昌市精鹰科教实业有限公司编
前言
机器是人类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用于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工 具。机器的产生由研究与设计、生产与加工、安装与调试、使用与维护等过程 来完成。那么,如何保证机器在设计、加工、安装、使用与维修过程中达到要 求?用什么方式保证机器零件的加工质量?
表(6)
单位 μ m
测量点 1 2 3 4 5 同度度误差(最大差值) 同轴度公差
合格否
最大值
最小值
0.06
差值
3、将测量分析出的同轴度误差与图纸三中的同轴度公差(0.06)进行对比, 将结果填入表(6)中。
实验 2—4 圆柱跳动测量与检验
实验 2—4—1 圆柱径向跳动测量与检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测量与检验加深理解径向跳动误差与公差的定义; 2、熟练掌握径向跳动误差的测量及数据处理方法和技能; 3、掌握判断零件径向跳动误差是否合格的方法和技能。
3、将测量出的平行度误差与图纸二中的平行度公差(0.06)进行对比,将
结果填入表(4)中。
实验 2—2 垂直度测量与检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测量与检验加深理解垂直度误差与公差的定义; 2、熟练掌握垂直度误差的测量及数据处理方法和技能; 3、掌握判断零件垂直度误差是否合格的方法和技能。
二、实验内容
用百分表测量垂直度误差。
实验一 零件形状误差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 1—1 直线度测量与检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测量与检验加深理解直线度误差与公差的定义; 2、熟练掌握直线度误差的测量及数据处理方法和技能; 3、掌握判断零件直线度误差是否合格的方法和技能。
二、实验内容
用百分表测量直线度误差。
三、测量工具及零件
平板、支承座、百分表(架)、测量块(图纸一)。
3、按上述方法选择五个截面测量圆柱度误差值,将测量数据填入表(3)中; 4、用表(3)中所有数值中的最大值减最小值再除 2,即为该零件的圆柱度 误差。
表(3)
单位 μ m
测量截面
I
II
III
VI
V
圆柱度误差
圆柱度公差 合格否
最大值 0.06
最小值
5、将圆柱度误差值与图纸三中的圆柱度公差(0.06)比较,将结果填入表
1所示。
图(8)百分表测量圆度误差
2、用百分表(架)放在被测零件某一截面点上(百分表应有示值,并调零), 零件回转一周过程中,百分表读数的最大差值的一半为该截面的圆度误差。
3、按上述方法选择五个截面测量圆度误差值,将测量数据填入表(2)中; 表中截面的最大误差值为该零件的圆度误差。
四、实验步骤
1、将百分表(架)、滑座、底座组装成测量仪,并将测量轴装在滑座的两个 顶尖上,用微调螺丝定位。图(16)所示。
图(16)百分表测量圆柱全跳动误差图
2、将百分表与圆柱面最高点接触,再将百分表调零。在被测零件绕基准轴
线作无轴向移动的连续回转过程中,百分表缓慢地沿基准轴线方向平移,测量
整个圆柱面,其最大读数差值为圆柱径向全跳动误差。并填入括号中(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公差配合与技术 测量是按一定的原理、规定方法,使用专门的测量工具对机器及零件形状、大 小、材料提出要求;是对机器研究、设计、加工、安装、维修要求的文字表现 形式;是机器加工、安装、使用和维修的指令性文件;是工程技术人员相互交 流的标准工程语言。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是研究机器及零件产生误差的原因,控制误差 的原理和方法,掌握误差测量能力及判断尺寸合格与否,在机械图纸上正确表 达对机器及零件要求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是一门理论知识系统,实践知识丰富, 综合知识广泛,动手能力较强的适用性很强的工具课程。
1)平面旋转方法事例,图(6)所示。
图(6)平面旋转坐标变换图
2)将被测数据进行平面旋转,获得最小条件(三高一低或三低一高), 图(7)所示。
图(7)被测数据平面旋转坐标变换图
3、最高点值与最低点值差值的绝对值即为该平面的平面度误差值(
)。
与图纸二中平面度误差(0.06)比较,是否(
)。
4、比较近似法与计算法测量平面度误差的精度。(
3、沿轴向选择 5 个测量平面进行测量,并将测量数据填入表(7)中。表中 各点的最大差值即为该零件的径向跳动误差。
表(7)
单位 μ m
测量平面 1 2 3 4
5 径向跳动误差(最大差值) 径向跳动公差 合格否
最大值
最小值
0.05
差值
3、将测量分析出的径向跳动误差与图纸三中的径向跳动公差(0.05)进行 对比,将结果填入表(7)中。
(3)中。
实验二 零件位置误差的测量与检验
实验 2—1 平行度测量与检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测量与检验加深理解平行度误差与公差的定义; 2、熟练掌握平行度误差的测量及数据处理方法和技能; 3、掌握判断零件平行度误差是否合格的方法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