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的作用和本质》教学设计
洛阳市第十二中学何婷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酶的作用和本质》是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课以实验为载体介绍了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通过科学史的学习对酶的本质进行探索。
同时在本节课学生也将系统学习生物实验的常用方法和实验设计原则。
这些知识为后面学习新陈代谢打好基础,尤其是对于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的学习,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方法上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2、结合教学大纲,本课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说出酶的化学本质。
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的原因。
【能力目标】
学会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
【情感价值观目标】:
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地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通过实验探究酶的高效性
【教学难点】酶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二、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基础:
①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生命的物质基础、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细胞物质的输入和输出,这为理解生命活动需要能量供应、酶的作用本质并进行相关实验奠定了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②高一学生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已初步建立,具备了较强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一定的探究水平;
2.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具体对策:
①学生对酶的认识有限,但对催化剂的作用比较熟悉,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对无机催化剂的知识基础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
②由于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欠缺,在探究活动完成之后,教师要做好总结。
三、教学策略分析
1、教学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
➢倡导探究式学习
2、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以设问和疑问层层引导,激发学生动机,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逐步从常识走向科学,将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实验探究教学法——从反应物、反应条件、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现象记录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等方面,引导学生理解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小组协
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回答问题,使学生形成积极
的对待科学的态度。
➢直观教学法——教材中活化能概念的文字叙述很抽象,虽然加入了卡通式插图和图解,但仍然是平面的、静止的,很难实现知识迁移。
而Flash动画是立体的、直观
的,动静结合,并且能够展示不同条件下的反应情况,突出重点,易化难点
五、板书设计
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酶的作用和本质
1、酶是有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2、实验:
(1)实验设计方法:
(2)对照实验设计原则:
3、酶的作用机理:
(1)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2)酶的作用机理: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加快反应速率
(3)酶具有高效性的原因: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比无机催化剂更显著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有关的实验和合作探究,增强参与性,培养合作精神,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让学生在相关的问题讨论中,展示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图表、动画、游戏等形式,充分理解酶作用的机理,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并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和分享的喜悦。
整个教学,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创造一个和谐、民主并充满激情的课堂氛围,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伙伴,学生也不再是一味地听取与接受,而是主动地探究、发现、体验与感悟,获得知识的同时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上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支撑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一个生动、有趣而又多姿多彩的生物课堂上,真正做到愉快地“享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