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史兴趣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农垦齐齐哈尔管理局富裕牧场学校刘昌江自从大学毕业到现在已经有七年了,这几年的教育教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历史学科教学压力很大,因为作为教师首先得把本学科的教学成绩搞好,可是历史学科却存在着其特殊性:第一,由于人们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的家长都会告诉孩子:“数语外是主科,要好好学啊,政史地没啥用。
”或者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这些话语从思想上使得一些学生从一开始就不会重视历史学科,而存在这样的思想怎么才能学好呢?第二,虽然国家教育部门已经认识到了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一些地方的素质教育也取得不错的成绩,可是那种应试教育在人们的观念中根深蒂固,所以学生就会根据中考的形势进行他们的学习:中考考试的学,不考的不学,中考分高的重点学,分少的不咋学。
中考的历史学科是一门很不稳定的学科,在以前历史根本在中考当中不算分数,进几年中考改革了,终于把历史成绩算作中考总分了,可是成绩算成百分的40%,总算有了一席之地,相比较来说我这里算幸福的了,在有些地方的中考却只有10%的总成绩,这么少的分数还没有数学中的一道大题分数高,所以很多学生都会选择放弃学习历史,把更多的时间学习其他科目上。
第三,有些学生愿意学习历史,可是他们认为历史就是靠背,只有背下来了才会得到高分,所以历史学科就会显得太枯燥,硬性的记忆年代、事件,根本没有意思。
第四,还有的学生认为历史那都是过去的东西了,学了也没什么用。
所以压根就不会重视历史学科。
通过分析历史学科在初中教学中的现状,可想而知初中历史教学面临
严峻的挑战,不容乐观,那么作为历史教师面临这样严峻的形势应该如何去解决眼下的困难呢?我想只有让学生从内心里爱上历史学科,死心塌地的爱,才能从使学生从根本上改变那种传统的思想观念,愿意学习历史。
人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内在的动力。
学生对某一科有兴趣,愿意研究,即使这门学科很难也不会觉得难,如果对某一门学科不感兴趣,即使这门学科再简单也会觉得不简单。
所以我们历史教师要想学生愿意学,必须培养好学生学史兴趣。
那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明确学习历史的意义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学习历史。
要让学生知道学习历史不只是中考的需要,更是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只有当学生明确了学习历史的意义时,他们学习内驱力才能增强,才会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转变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在授课的时候我也不断在反思:学生为什么喜欢历史却不喜欢历史课。
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历史课照本宣科、枯燥乏味、理论性强,这样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以教师应该想方设法的点燃学生的思维,我认为有效地途径句是改变那种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状态,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有事情可干,并且能够在课堂当中真正的学到知识。
要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
开展形式多样的历史课堂教学,比如利用一定的课外历史知识,开拓每个学生的知识面,通过讲述经典有趣的历史典故,从而引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历史人物所产生的历史事件,锻炼学生评价人物的能力。
初中历史虽然已经被列入到了中考科目,但是在学生心目中仍然存在着重视主科,请示副科的不良现象,有的学生对学习历史虽然有兴趣,却浅尝辄止,不求深入;有的只对听历史故事有兴趣,对一般历史知识则不感兴趣;有的只关心考试分数的高低。
所以历史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端正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使之对历史学科的认识发生根本改变,认真对待初一、初二的历史课,不能等到初三了才使劲抓历史,所以教师应该从初一开始就树立历史中考的意识,通过每节课的不断渗透,逐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品质,出初三的学习,乃至中考的成绩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历史教学应该风趣、幽默
无论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但是课堂都应该是灵活多变的,不应该
呆滞、死板,如果死板就会失去了趣味性,学生肯定不愿意听。
所以我认为历史教学应该注意一下一些问题:首先,我从评书中分析,大家为什么能够听评书时那么认真?而且聚精会神的听,不仅不会溜号,而且都恐怕会落下一字一段精彩的情节,总结原因就是评书演说家他们声音抑扬顿挫,起伏适当。
这样的语言就会把听众思想牢牢把握住,而且还会牵着听众走,如果我们用在教学中就会使学生的注意力跟着你的声音高低起伏从而进入状态,这就好比在电影院看电影一定会比在家看电脑效果要好很多。
其次,虽然语言有很大的魅力,可是课堂教学毕竟不是评书,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还应该注意要把语言和丰富的肢体语言结合到一起,丰富的肢体语言可以使学生达到印象深刻的目的。
有时用语言解释起来效果很不好,但是添加了适当的肢体语言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再次,教师可以适当的将普通话和适地方方言结合起来。
在历史当教材当中,有些语言给学生解释起来非常不好理解,可是如果教师换种解释的方法,把书面化的语言变成普通话,或者做一个比较贴近生活的比喻,学生理解起来就会容易的多,地方方言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精神,尤其是在学生学习困倦的时候加两句,但这种方法不能满堂串,这就容易使历史课失去趣味而变为纯粹的搞笑,如果严重的话甚至将使历史课失去它原本的“理性”。
四、历史教师必须做到以德服人、以才感人
拥有一个引以为豪、特别是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幽默诙谐、善于教学的老师,是学生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
教师的点点滴滴,一言一行
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教师怎么做的事情,学生都会看在眼里,却深深的记在心里,在他们心中会有自己的一个评判标准,所以教师要想做到学生喜欢的老师,首先得必须做到以德服人,只有让学生从心底里对教师产生佩服之情,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历史教师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把历史那种独有的魅力表达出来,因此教师还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和渊博的知识。
要想给学生一碗水,那么教师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充分说明这个道理。
学生会认为历史是很枯燥的,遥远的,模糊的东西,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选择一些典型生动材料进行补充,让整个历史教学内容血肉丰满,让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就像让学生身临其境一样,感受到历史气氛。
这就要求教师要熟悉教材,教学要目的明确,重点突出,要讲求教学的方法艺术,启发得当,形式新颖。
同时教师在工作、生活中要做个有心人,所以教师应该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读报、上网、看电视,总之要利用一切机会,多多收集历史资料,精选一些典型材料,讲课中适时抛出,既增加生动性,激发学生情绪,又颇显学术气,使学生由奇生敬,由敬生爱,由爱而主动学习。
从整体上把握初中历史教材,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并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少走弯路。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历史,认识历史,热爱历史,为他们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才能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真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