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社戏第二课时教案鲁教版
目标预设
1、理解本文所刻画的人物性格,感受劳动人民的淳朴可爱。
2、学习详略结合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叙事的详略安排。
2、人物性格及描写方法。
教学准备
回忆自己的两三件童年趣事,列出提纲。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作业检查:背诵“两岸的豆麦——便真在眼前了”。
2、上节课我们已经感受了文章的景物美,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课文,感受文章的故事美,情感美。
二、精讲点拨,质疑问难
1、文章为我们刻画了平桥村农民和孩子怎样的形象?作者是如何刻画他们的?从中表现了平桥村怎样的民风?请同学们选用“我喜欢文中的(人物),因为他(他们)
(评价其品质),比如(列举人物表现)”的句式,简要勾勒人物形象。
(要求:阅读小说时,要把握塑造人物的基本方法,即各种描写人物的方法,具体指语言、动作、神情等的描写,感人的细节描写,包括一些环境描写。
)
2、课文中的“我”就是少年鲁迅吗?
(明确: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
)
3、文章结尾是一句意味深长的慨叹,它蕴含着哪些意思?
(明确:“我”怀念的不仅仅是好戏和好豆,更多的是平桥村的孩子、老人那种朴实真挚的感情,聪明、能干的办事能力,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
写戏是为了写人。
)
三、课堂活动,强化训练
1、课文事件多,容量大,作者如何处理叙写的详略的呢?
(1)哪些事详写,哪些事略写?
(详写看社戏的全过程,略写在平桥村的情况和看社戏的余波。
)
(2)这样处理叙事的详略有什么作用?
(3)处理叙事详略的依据是什么?
(为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中心意思。
)
四、延伸拓展,巩固内化
1、交流童年趣事,生动地讲给同学听,注意详略的处理。
学生活动:自由发言,相互交流,感受童年的美好和人间真情。
(要求:注意详略)
2、有条理、有重点地介绍家乡的民风。
学生活动:自由发言,相互交流,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明确要点:举具体事例,挑选几点重要方面来说。
)
布置作业
习作《童年趣事》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