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模具管理作业指导书

模具管理作业指导书

模具管理作业指导书 (WI-SCW-04)
1.0目的
为了对模具进行有效的管理,确保其稳定性;使其在使用前(保管中)和使用过程中处于良好的状态。

2.0 范围
适用于模具验收、认定、使用、维修保养、报废活动过程的管制。

3.0定义

4.0 职责
4.1生产技术课课长及公司指定人员(含以上人员)负责模具的验收、报废等事宜。

4.2 维修组负责模具的维修和日常点检。

4.3 模具管理员负责建立模具档案和保管。

5.0 作业内容
5.1 模具的验收和建档。

5.1.1模具在样办认定合格后,技术部在模具上留尾件样办,填写《模具移交清单》;同时将工程样办和《试
模及产前评审报告》交生产技术课。

5.1.2 客户提供模具的验收。

5.1.2.1客户提供模具由生产技术课联络客户取得工程样办、成型条件相关资料、认定报告、QC工程
图、模具设计图等。

5.1.2.2客户提供模具由营业部填写《模具预借证》,一式三份,客户、营业部、生产技术课各一份。

5.1.2.3如有异常问题报告营业部联络客户。

5.1.3模具入库管理,模具验收合格后由生产技术课课长填写《模具入库单》和《金型确认点检表》将模具
移交到模具仓库保管管理。

5.1.4模具建档,模具入库存前生产技术课须对模具建立模具档案表(含《试模及产前评审报告》、《模具管
理台帐》、《模具预借证》、《模具履历表》)。

5.2模具的标识:
5.2.1模具模板上标明品番、工程号等。

并用不同油漆颜色区分各客户模具。

合格的模具不作“合格”标识
视为合格;如模具尚未进行试作而需要入库的,相关入库人员应在《模具入库单》上予以注明,模具管理人员再以《待确认》标识牌标识,以防止未经认定而被使用。

5.2.2模具入库时,须附上调模员确认的尾件产品,作为下一批生产时确认及模具维修组维修、保养模具的
依据。

5.2.3模具管理员在模具入库后,需在模具仓库的《模具一览表》加入,反映公司的模具数量、在库管理情况等。

5.3模具的使用:
5.3.1模具的领用:
①制造部正常生产领用模具可凭《日生产计划》领取;
②模具修理领用可凭《模具维修通知单》领取;
③模具试作可凭“模具试作相关通知”领取;
④维护保养可凭《模具维护保养通知单》领取。

5.3.2模具的借用。

①产品外发时,由采购课根据《外发加工单》到模具库领取。

②产品外发经认定合格后,由供应商(或外注商)填写《模具预借证》。

供应商、采购课、模具仓库各
保留一份。

③模具在外时模具仓库在《模具一览表》上记录模具的使用或管理场所。

5.3.3模具的回收。

①模具预借到期后,模具管理人员联络采购课及时将模具追缴入库,及时更新《模具一览表》。

②部品生产完毕,模具管理人员及时将模具回收入库。

5.4模具的修理、维护保养。

5.4.1当模具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品质异常,由PQC或调模员开出《模具维修通知单》交生产主任确认。

5.4.2经生产主任确认,能在机台上修理的模具,在机台上修理,否则卸模交维修组修理。

5.4.3修理前确认。

①生产现场或PQC向生产技术课维修组提交《模具维修通知单》时,必须同时提供不良产品及相关
的检查记录,以方便了解模具发生不良的现状。

②现场模具损坏应及时通知模具维修人员到机台了解模具状况及产生不良原因。

③打开模具,对照不良产品,了解模具各零部件及其他部位损坏情况。

④若确认无法通过维修来改善,由生产技术课、生产现场检讨对策;需更新模具时,报营业部联络客
户作出对策,然后按决策执行。

5.4.4拆卸模具:
①拆卸模具各零部件,按上下模具分别放置于胶箱中。

②拆松紧固螺丝。

③拔出定位销钉。

④拆卸螺丝,拆散整个模具,并将易错装和需定向的零部件作标识。

⑤对模具进行清洗或清理油污。

5.4.5 问题点确认:
①对清洗或清理后的模具,检查各部件的磨损或损坏情况。

(针对不良品的不良点检查)
②找出各损坏点,测量并记录有关数据。

根据损坏情况,采取修理对策。

(将对策填写在《模具维修通知单》上)
5.4.6 修理
①参考修理对策《模具维修通知单》进行修理。

②确认修理结果,测量有关数据(如冲孔落料模,其冲头长度露出脱料板面在1.5~2倍的料厚内),直
到合格为止。

③更换已损坏或不能保证使用要求的标准件及弹力胶、弹簧等。

④检查所有零部件是否有漏修与漏换情况。

5.4.7组装
①按照模具结构与装配工艺进行组装。

②各零部件装入其位置后进行相应的确认。

③固定冲头,确认各模板位置及方向正确无误后打入销钉。

④紧固螺丝。

⑤对照样办,检查有无漏装与错装的情况。

⑥对定位与定向不良的金型进行合模与切纸试验。

5.4.8模具活动部位加润滑油。

5.4.9 修理后交付使用或入库,按模具标识方法进行标识。

5.5 模具的日常管理。

5.5.1在库的模具日常管理由模具管理员担当。

5.5.2模具管理员做好模具的“5S”工作,建立好模具档案,进行生产量的统计和库存情况定期巡查,发现
异常问题及时联络上司解决。

5.5.3模具日常维护保养的主要内容:
①清除模具上的灰尘,端子粉屑等杂物。

②检查确认各零部件无松动。

③检查确认摆动部位摆动自如。

④检查确认各注油位置是否有油。

⑤检查确认模具刀口无变形,无裂痕,无杂物等。

⑥对生锈部位进行除锈,涂机油,润滑油,防锈液等防锈处理。

5.6 模具在生产过程中的保养。

5.6.1架模前对模具导柱、导套部位加注黄油或机油。

5.6.2架模后对模具型腔用布碎、风枪清洁灰尘等异物。

5.6.3 架模后、下模前严禁模具空打。

5.6.4 定期给模具加油,禁止使用不适用的润滑油,如机油等。

5.6.5 模具异常时及时联络处理,禁止继续工作以免损坏更大。

5.6.6落料冲孔模具每啤20-50PCS之间需对模具剪口加油一次(根据材料不同而选择不同油类)。

5.6.7成型模每啤50-100PCS,需对成型部位加挥发性油类,以润滑模具,避免拉伤部品。

5.6.8连续模具采用自动加油方式对模具进行加油。

5.6.9如果在生产模具出现异常,拉长应及时联络部门主任确认处理,如确定需要修理模具,则填写《模具
维修通知单》,联络模具维修组维修。

5.6.10模具无异常时在下模前需用挥发油、风枪清洗模具,用布碎抹干净模具周边。

5.6.11做好清洁工作后将模具放入模具仓库。

5.7模具的批量保养:
5.7.1 根据模具的基准耐用度,对确定需要进行保养的,模具管理人员填写《模具维护保养通知单》联络维
修组,并把需要保养的模具放置在指定的地点。

5.7.2维修组按照《模具维护保养通知单》,领出相应的模具进行保养工作。

5.7.3 模具的保养至少包括下列内容或检查要求:
①打开模具,清洗模具及其辅件。

②检查或更换弹簧或弹力胶柱。

③检查并修磨模具刀口。

④检查定位件是否松动并紧固定位件。

⑤检查导柱或滑块是否灵活。

⑥检查模板是否变形并予修复。

5.8 模具的报废:
5.8.1 客户提出的模具报废,由营业部通知生产技术课,填写《报废单》总经理批准后提供给模具仓库。


具管理人员根据生产技术课的意见进行封存或拆卸处理等。

5.8.2 模具由于损坏严重、使用时间长或其他原因需要报废时,由生产技术课填写《报废单》经总经理审核后,由营业部联络客户确认,客户批准后方可报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