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概况1.1 本吊装方案是据已批准的常熟农村商业银行大厦二层楼面以上钢结构深化图而编制。
劲性柱从 6.39米标高到六楼+22.95m,柱距分别为8米和24米,H轴线与E轴线的跨距为24米。
总吨位约280吨左右,与建筑结构同步分阶段施工。
该工程由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设计,上海建通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监理,南通四建集团有限公司总承包施工。
该工程的钢结构劲性柱、梁有专业的钢结构公司承建,承建范围为施工图深化、劲性柱、梁桁架制造加工、运输和安装。
针对该工程的特点和现场的特定条件作如下的钢结构劲性柱、梁桁架工程的吊装专项方案(+6.39m以下吊柱及钢梁已按相应吊装方案施工完毕)。
1.2劲性柱、梁的基本数据:1.2.1劲性柱、梁的平面布置:劲性柱断面构造为十字型(700×900和700×700两种)、楼层梁为H型钢。
1.2.3 劲性柱与柱、柱与梁的接点连接形式主要以焊接连接固定其中部分按深化图进行和栓焊连接。
1.2.4上节劲性柱的钢板最大厚度为30毫米,自重每米最大重量约760公斤,上节柱子长度为16.56米,自重小于13T。
1.2.5桁架钢梁长度小于或等于7.1米,自重小于1.9T1.2.6 钢桁架长23.1米,高5.1米,自重小于40T。
1.3. 劲性柱梁桁架采用Q345厚25、30等板材焊接制作而成。
1.4.劲性柱梁桁架采用栓钉和钢筋穿孔与钢砼结构相混合一体。
1.5 劲性柱上节柱与下节柱现场对接均采用Q345焊材焊接,焊缝等级为一级和二级(见钢结构设计总说明)。
二、主要吊装机械选择2.1框架钢梁利用现有80t·m塔吊进行吊装;2.2劲性柱利用300t汽车吊在地下室南北边缘(30m/19m)进行吊装,50米汽车吊配合卸车/场内吊运。
2.3劲性钢桁架采用德国制造400t履带式起重机LR1400/2 SDB/SDBW工作模式,大于地下室北边缘(43m/19m)进行吊装,150t汽车吊配合卸车、吊运。
三、主要吊装机械性能考核3.1劲性柱吊装机械3.1.1 主机:选用300t汽车吊一台(LTM1300—1)。
外形尺寸3.1.2 额定荷重表3.1.3选用300t汽车吊工作半径38m,臂长51.2m能吊14.1t 的工况,满足上节柱吊装要求。
3.1.4 副机(1)选用50t液压汽车吊一台(TG500E)。
3.2钢桁架吊装机械3.2.1主要选用400t履带吊SDB /SDBW工作模式,在工作半径60m,臂长70~77m可吊70~67t,满足两榀桁架都在北侧吊装的要求。
3.2.2副机选用150t液压汽车吊四、执行规范和标准3.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2。
3.2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 JGJ99-98。
3.3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 JGJ81。
3.4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检验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 GB11345—89。
3.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
3.6其它关于钢结构焊接及除锈涂装检验等国家标准和规范。
3.7本市有关安全和文明施工的规定。
五、工程质量和安全目标4.1 工程质量:达到“合格”等级。
4.2 施工安全:无重大伤亡事故;施工现场无管线事故、无交通事故。
六、施工总进度计划5.1 施工总工期目标及开竣工日期5.1.1 制作开工日期:2007年6月15日。
5.1.2 工地开吊日期:2007年8月28日。
5.1.3 安装竣工日期:2007年9月10日。
5.2 K14工程计划进度一览表说明:1.上节柱在二层楼面砼浇完后进行吊装,每天吊安二根钢柱,共计4天,需使用300t汽吊4天,一个进退场50T汽车吊5天(其中一天钢柱进场用)2.钢桁架在三层楼面砼浇完后进行吊装,两榀桁架需吊安3天,需使用400t履带吊3天,一个进退场150t汽吊3天。
3.钢桁架在工厂内拼装需150t汽车5天,桁架出厂/运输/卸车需150t 汽吊1天。
七、工程质量保证体系流程6.1质量管理网络体系八、项目管理网络及施工组织8.1 项目管理网络8.2 项目经理部管理组职能分工8.2.1 施工技术部:施工管理、技术管理。
下设工程测量组。
8.2.2监控管理部:质量检验、安全管理。
下设无损检测组。
8.2.3 材料设备部:材料管理、设备管理。
8.2.4 计划财务部:财务管理、成本管理。
8.2.5 综合管理部:资料档案、文明生产。
8.3 专业人员配置8.4 作业层施工组及分工8.4.1 起重装配组:大型机械指挥、引车构件卸车、劲性柱垂直运输和水平运输、劲性柱的吊装、机工具及材料的垂直运输等。
8.4.2 焊接组:劲性柱现场加固焊接、楼层次梁焊接等。
8.4.3 辅助综合组:值班电工、焊缝表面打磨、吊装脚手架搭设、施工现场安全卫生工作。
8.4.4 材料组:氧乙炔和CO2气体保管发放、焊材烘焙发放、辅材管理。
九、吊装准备9.1 做好图纸会审工作。
9.2 测量仪器和丈量器具要经法定计量检验合格。
吊装施工用的丈量钢卷尺要与土建、制作用尺对照统一。
9.3 组织安装焊工正式上岗操作前的培训及考核。
9.4复测:9.4.1 取得土建楼层轴线坐标和标高及混凝土强度等交接资料。
9.4.2 复测混凝土承台轴线及楼层及原有钢柱坐标轴线和标高与结构安装的有关尺寸,其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如有超规范的偏差,及时与有关技术方商讨解决方案。
9.4.3 在复测的基础上进行劲性柱、梁、桁架吊装的定位放线。
标设好中心线/轴线/标高,断面限位框等:9.5 劲性柱、梁、桁架构件预检:9.5.1 劲性柱、梁、桁架构件最终预检在工厂出厂前进行。
主要复验内容:⑴构件的编号及方向标识。
⑵构件的轴线或安装定位线。
⑶不对称构件应标出的重心位置。
⑷有否变形或受污染的部位(如有,要督促处理)。
9.6 吊索具、安装机工具、临时登高设施等准备齐全,并经检查完好。
9.7 大型机械施工现场定位、路基处理、构件运输车辆进入施工现场的方向。
9.8 对吊装作业人员进行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9.9 特殊工种操作人员具有岗位证书。
9.10 对上岗进行焊接的作业人员焊接工艺评定、定人编号,并发放钢印。
十、劲性柱安装测量仪器:⑴全站仪(POPCON),测距及放线;⑵水准仪(DZG6)引测及测量标高;⑶JZ-2光学经纬仪,配装弯管目镜可作垂直向上测定(天顶法)。
10.1 下节柱复侧10.1.1 复侧下节劲性柱的轴线顶标高,表面平整度并进吊行前潜光修正到规范允许范围内。
10.1.2 下节劲性柱其上口对接连接板其中有一块按轴线朝向内。
10.2.测量标记:⑴在下节劲性柱上口及上节柱底口周边标出纵、横轴线标记;在下节柱上口标出基柱标高标记。
⑵在上节柱身表面上的行线和列线方向各设一个垂直测量线,每条测量线在劲性柱下部(安装后的可视部位)、中部和顶部各设测量标记。
10.3 劲性柱吊装:选用300t全液压汽车吊,南北侧○E、○H轴钢柱均利用工作半径38工况进行吊装;300吨全液压汽车吊平面布置图:300吨汽吊平面布置图吊装周期:300吨和50吨汽吊各为四天(只执行吊装任务),焊接为四天,合计整个周期为五天(其中1天钢柱进场)。
10.4定位:(1)劲性柱吊装基本定位后,吊机回转进行初校。
在上节劲性柱与下节柱轴线相合并垂整度控制在10mm之内时,可收紧校正钢缆绳。
(2)根据气温控制劲性柱垂直度偏差,钢柱校正测量应排除阳光侧面照射所引起的偏差,测量应选择在阳光、温差影响较小的时刻(上午七时至十时)。
同时,依此校正好一根标准柱,其它钢柱则根据当时标准柱温差弹性挠曲值进行校正。
钢柱温差弹性挠曲值计算公式:Δe x . y =6(t2-t2)h2 10×B x(B y)式中Δe x . y ——钢柱顶端偏移值(mm)h——钢柱顶高(m)t2、t1 ——实测钢柱两个面的温度(℃)B x、B y——钢柱横截面(m)10.5 钢柱标高及垂直度的控制和调整10.5.1标高偏差值≤5mm,只记录不调整,如>5mm即需调整。
10.5.2 调整数据需及时提供工厂,对相应上节柱作截短或放长处理。
10.5.3 钢柱的垂直度校正:⑴基准柱的校正采取经纬仪测量,用钢丝缆绳加手拉葫芦进行调整。
⑵其它框架柱的校正也可采用钢楔、千斤顶或手拉葫芦进行调整。
10.54 钢柱的定位支架安装(1)当钢柱垂直度、轴线、标高符合要求后汽吊/缆绳继续保持并开始对称施焊,先焊东西向腹板并接替焊接,柱梁板焊与腹板相反方向接替对称焊。
在施焊时需两侧同时对称施焊,保持其柱的垂直度。
一个方向完成后,再进行另一个方向的施工,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施工,待上下柱焊缝完成后才能松汽吊钩;第二根柱吊装就位后,同样用上述的方法进行施工,施工完毕后进行两根柱之间在楼层处的水平钢梁安装,在水平钢梁安装时仍然用经纬仪对柱的垂直度进行监测。
在进行水平钢梁安装时以防收缩,需两根钢柱上同时施焊,以保持其柱的垂直度,焊接牢固后方可下一道工序施工,待焊完两层水平钢梁后缆绳松解。
十一、钢桁架安装11.1待各楼层钢框架梁安装完毕,并在柱、桁架上标注清楚纵/横轴线标高标记,以便测量;11.2吊装选用400t履带吊LR1400/2,SDB/SDBW工作模式十二、钢结构安装质量控制点12.1 计量等工器具的检定12.1.1 测量仪器鉴定。
12.1.2 钢卷尺鉴定及与土建和制作用尺对照统一。
12.1.3 扭剪型高强度螺栓初拧扭矩扳手标定。
12.2 图纸的会审12.3 施工技术交底12.4 构件几何尺寸的检查12.4.1 钢柱楼层悬臂连接梁的相关角度。
12.4.2 每节段钢柱的最终长度尺寸(下节柱安装标高及焊接收缩修正)。
12.4.3 每节段钢柱下口的坡口质量。
12.4.4 钢梁两端间的孔距。
12.4.5 所有制孔尺寸及相关尺寸。
12.5 构件的标识12.5.1 构件中心线或轴线的定位标记。
12.5.2 构件的编号。
12.6 构件进场顺序确定12.7 安装技术准备12.7.1 焊工操作培训。
12.8 吊装定位的测量、校正和整体过程监控校验。
12.9 节点焊接12.9.1 坡口打磨擦白。
12.9.2 衬垫板贴紧点焊。
12.9.3 焊条使用前烘焙及使用中保温。
12.10 施工资料的同步(包括施工人员、材料有关资料的报审)十三、劳动组织及用工计划十四、主要机具计划十五、安全技术保证措施15.1 构件进场卸车、内驳及结构吊装前,地面人员必须检查索具、夹具、吊环等是否符合要求。
汽吊驾驶员必须持证上岗,并应检查各限位保险是否齐全正常,制动系统是否灵敏可靠。
起吊时的一切动作要以缓慢速度进行,严禁同时进行两个动作。
15.2 吊装区域必须设置警戒线,危险点须设专人监护。
吊装时必须有统一的指挥、统一的信号。
15.3 吊装所用之钢丝绳,不准触及有电线路和电焊搭铁线,或与坚硬物体磨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