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收藏马未都378观后感侯兴宇

收藏马未都378观后感侯兴宇

相传,据北宋初年所编撰的大型类书 《太平御览》记载,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女 儿寿阳公主,在某一年的正月初七仰卧于
含章殿下,殿前的梅树被微风一吹,落下来一朵梅花,不偏不倚 正好粘在公主的额上,而且怎么都揭不下来。于是,皇后就把公 主留在自己身边,观察了好长时间。三天之后,梅花被清洗了下 来,但公主额上却留下了五个花瓣的印记。宫中女子见公主额上 的梅花印非常美丽,都想效仿,于是就剪梅花贴于额头,一种新 的美容术从此诞生,当时被称“梅花妆”。其式,在额上画一圆 点,或多瓣梅花状,唐时很流行。 宫女们觉得额头上装饰几朵梅
收藏马未都378观后感侯兴宇
1、康熙的初年还有战乱,所以他不会静 下心来去制作这样的大瓶(百花不露地花 神大瓶),那么嘉庆以后逐渐的国事衰落, 也不会再生产这样的大瓶,所以从这个大 瓶的态势上讲,它就是体现了乾隆盛世的 一个国家风貌,我们有时候说通过一件瓷 器看到一个时代就是这个原因。
百花不露地
着固定发髻的双股或多股长针,使用时安插在双鬓。《续 汉书》中说:贵人助蚕,戴玳瑁钗。据《华阳国志》记载: 涪陵山有大龟,甲可卜,其缘可作钗,世号灵钗。可见古 人尤其看重玳瑁制成的钗。五代诗人汤僧济曾经在井中淘 得一支古钗,感慨中赋诗曰:
昔日倡家女,摘花露井边,摘花还自比,插映还自怜。 窥窥终不罢,笑笑自成妍,宝钗於此落,从来非一年。 翠羽成泥去,金色尚如鲜,此人今何在,此物今空传。
花花瓣,更显娇俏,也学着在额头上粘花瓣。这种妆就成了宫廷 日妆。但腊梅不是四季都有,于是她们就用很薄的金箔剪成花瓣 形,贴在额上或者面颊上,叫做“梅花妆”。这种装扮传到民间, 成为民间女子、官宦小姐及歌伎舞女们争相效仿的时尚妆容,一 直到唐五代都非常流行。
(38)衣锦媚行谈情爱
2月14日是西方的情人节,我们中国也有情人节——七夕,这都是专门为爱情 欢庆的节日。可见不论西方还是东方,也不分古代与现代,爱情是人类永恒 的主题。在节日这一天,恋人们都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比如送玫瑰花、巧克力,或者一起吃个烛光晚餐——这都是现代人欢庆爱情的 方式。那么古代人又是如何表达爱意的呢?
又称簪、发簪、冠簪,是用以固定
头发或顶戴的发饰,同时有装饰作用,
簪子 一般为单股(单臂),双股(双臂)的
称为钗或发钗,形似叉。 钗指妇女用的
发饰。金钗指金制的发钗,喻高贵的妇
女。荆钗指以荆枝为发钗,喻妇女朴素
的服饰(土钗为扒刈和扠草用的铁叉,
不是发饰)。由于钗有两股,分钗便被
借用来指夫妻分离,如“破镜分钗”、
“分钗断带”。
簪子是东方古典的标志
今天妇女别头发很重要
的一个东西叫卡子,它跟钗
的原型很接近。是别头发用
的,起到固定的作用,就是
在头发盘起来固定
住了。钗分两股,有人认为
是从农具中演化过来的,因

为农具中有叉,也有人认为
是从兵器演化过来的,说法
不一。
钗的史话
“何以慰别离?耳后玳瑁钗” 钗为珠翠和金银合制成花朵或其他造型的发钿,连缀
正月梅花神寿阳公主 二月杏花神 杨玉环 三月 桃花神 戈小娥 四月 牡丹神 丽娟 五月 石榴神 公孙氏 六月 莲花神 西施 七月 玉簪花神 李夫人 八月 桂花神 绿珠 九月 菊花神 梁红玉 十月 芙蓉神 貂蝉 十一月 山茶花神王昭君 十二月 水仙神 甄宓
牡丹虽好空开放 枣花虽小能结实
寿阳公主额上印下梅花
除乾隆嘉庆朝外,光绪和民国制作此类器物较多。 通俗叫法中也有称作“百花不落地”的。
十二花神
一月兰花神屈原 二月梅花神林逋 三月桃花神皮日休 四月牡丹花神欧阳修 五月芍药花神苏东坡 六月石榴花神江淹 七月荷花神周敦颐 八月紫薇花神杨万里 九月桂花神洪适 十月芙蓉花神范成大 十一月菊花神陶潜 十二月水仙花神高似孙
应该说古人表达爱意的方式跟现代人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能说的时候一定 说,不能说的时候就眉目传情,暗送秋波。诗歌里都有这样的记载,比如李 商隐说“隔座送钩春酒暖”,“隔座”就是跟那人隔着,心里就有一种够不 上的感觉,所以他强调的是内心的感受。送小礼物也跟今天没什么区别,比 如送荷包、香囊、汗巾等。一般来说,定情物都不会太贵重,古人也是这样, 不会过于贵重,因为太贵重有买感情之嫌,比如我给你一个定情物,送你一 辆大奔驰轿车,这就有点儿世俗,听着怪怪的,不那么纯洁了。古人也认为 感情当中要尽量少掺杂物质的因素,所以古人的定情物一般情况下都是可以 随身携带的,甚至是身体的某一部分,比如头发、指甲,以表示思念之情。
又称“万花堆”“百花图”,清乾隆、嘉庆时期 景德镇粉彩瓷器独具特色的花卉题材之一。器身满绘 各色花朵,犹如万花堆聚,五彩缤纷,寓百花呈瑞的 意思。画面以牡丹为主题,并绘菊花、茶花、月季、 荷花、百合、牵牛等等。花之形状、大小、正侧,各 尽其致,繁密之极。有黑地和白地两种,以黑地最为 珍贵。有的加以描金装饰,其画面繁缛,极尽工巧, 衬托出了器物本身的雍容华贵,强烈的视觉冲击表现 出了极大的美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