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宝成收藏马未都24期
收藏马未都24期安居乐业农耕玉
农耕文化对于玉器的影响
观复学堂
牛有几个胃?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牛有4个胃。
A
韩滉的《五牛图》问世以后,人们惊叹他所画的五头牛,不仅 形似,而且形态各异,各具特征,肥瘦有别,牛色互异,笔法简 朴,曲尽其妙,真是神妙之笔。这画虽为长卷形式,但所画牛却 各有独立,除了一丛荆棘之外,别无景物。这幅画在用色上很有 特点的。现实的黄牛,品种虽多,但色相变化不多,图中三头黄 色,两头深褐色基本是最典型的毛色, 全画虽然只用两种颜色, 给人的感觉却是丰富多彩的。这幅画还有个很大的特点能从牛身 上看到一种感情,从它们不同的姿势,各自的眼神,我们似乎可 以感受到它的憨诚、健壮、朴厚、执拗、勤奋的性格。
A鸠 B雀 C鹰 D鸳鸯 古代的儿童玩具。因形状像鸠而得名。 始见于汉代,盛行于唐宋。它的形状 在各朝各代都有变化。汉代的鸠车高 二寸二分,宽一寸七分。晋代的鸠车 比汉代的要小,车上有两个小鸠,车 前系一根绳子,可以拉着走。明清时 的鸠车就只拉一只小鸠了。
耳顺之年是多少岁? A 五十岁 B 六十岁 C 七十岁 D 八十岁 六十岁时耳顺之年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 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 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 —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 (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 —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 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 —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 —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 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 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 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斗彩又称逗彩,创烧于明成化时期,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 饰品种。斗彩是预先在高温(1300°C)下烧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矿物颜料 进行二次施彩,填补青花图案留下的空白和涂染青花轮廓线内的空间,然后再次 入小窑经过低温(800°C)烘烤而成。斗彩以其绚丽多彩的色调,沉稳老辣的
色彩,形成了一种符合明人审美情趣的装饰风格。
“秋操杯”是光绪年间为纪念清军秋 季操练而特制的纪念杯。光绪年间 曾经举行过几次秋季军事操练,秋 操纪念杯,是当时操练后的纪念品。 目前见到的一种是粉彩牡丹花式, 一种是绿釉荷叶式,这两种均以叶 茎为柄,柄为中空与杯相通,又可 称为吸杯。在柄的背面用墨书写着 操练时间和地点。还有一种为普通 酒杯形式,杯口也用墨书写着操练 时间和地点。边款为“光绪三十四 年安徽太湖附近秋操纪念杯”的粉 彩牡丹杯。这一光绪粉彩牡丹的秋 操杯器型为变形的牡丹状,以粉彩 饰花瓣,淡绿釉饰花梗。光绪三十 四年也就是1908年10月,光 绪皇帝驾崩,应该说这次检阅秋操 是光绪皇帝在位时的最后一次。
在古代人们身着宽袍大服,都须使用带钩。据考古资料显示,远在 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中原地区的华夏族服饰中,已经使用了带钩。 玉质带钩至迟在战国已经使用。秦汉时期还广为流行。直到魏晋南北 朝时期配有带扣的革带出现,带钩才逐渐消失。在宋代又重新出现, 多用在丝带上,束在袍外,有人称之为“绦钩”。明清时期制作的玉 制带钩留存的数量颇大。 在这四件玉带钩中,上面两件均于钩首雕出螭龙的形象。钩成琵 琶形,仿自战国。器身光素,打磨出三道凹棱,造型优美。恰如其分 的装饰,效果反倒好于繁缛的雕琢。这种手法在清代其他的装饰品类 中十分罕见。中下一件,以俏色和浮雕手法,表现流行的灵芝纹,颇 具匠心。下面一件,减地浮雕西洋式花纹。乾隆时期玉雕中也吸收了 西洋的装饰题材,但往往一味猎奇,生吞活剥,不能纳入传统之中。 这四件玉带钩,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清代玉带钩的主要特点。 清代玉带钩的制作水平很高,不可因其晚近而忽视它。
犬在古代六畜当中排第几位?
二 B 三 C 四 D 五 马、牛、羊、鸡、犬、豕 按功劳大小排位 犬:成年的 狗:未成年
A
古玩门诊
始于清朝末年
根据盖碗演变 过来,喝茶方 便卫生
荸荠扁瓶 清代流行的一种瓶式。 直颈较粗,有撇口与直口之 分,器腹均为扁圆,形如荸 荠,圈足。清代康熙时首创, 多为直颈。晚清同治、光绪 时,官窑又流行这一造型, 但均为粗短锥颈,荸荠形扁 圆腹,圈足,造型千篇一路, 鲜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