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议论文阅读专项复习考试教案

议论文阅读专项复习考试教案

中考二轮复习教案—议论文阅读专项复习(一)复习目标1.回顾有关议论文的知识点。

2.了解议论文的考点及常见题型。

3.掌握答题的技巧,从容应对中考。

重点:以议论文三要素为切入点,掌握议论文的阅读方法。

难点:议论文阅读题的答题技巧应用教法:1.启发引导法;2、整理归纳法。

学法:“自主——合作——归纳——应用”教学设想利用多媒体课件,目标点击,示例精析,突破重难点;专项练习,及时巩固。

课时安排:1教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子曰:“温故而知新。

”只要我们在复习中善于思考,探寻规律,总结方法,就一定会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会有更大的收获。

今天,我们就来进行议论文阅读的专项复习。

★二、出示目标★三、预习检测:议论文知识小测试(出示幻灯片)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2. 和是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

3.常见的论证方法有、、、等。

4.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

5.议论文语言的特点是、等。

6.议论文的论证方式有、。

★四、考点导航中考议论文阅读的要求比较明确,《南通市中考语文考试大纲》对议论文阅读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幻灯片(显示)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之间的关系,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和阐述。

议论文阅读是中考难点。

了解考什么、怎样考,复习方法得当,就会化难为易。

★五.经典回顾、归纳考点★六、知识梳理(一)、准确找出论点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论题是有待于证明的命题,它仅是议论的问题或对象。

1.请判断以下各句哪是论点,哪是论题。

(1)敬业与乐业()(2)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3)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5)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6)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2.我的发现:1)论点在句式表达上应该是2)论点可能出现在文中以下地方:;;;;有时论点表述不集中,要在把握段意的基础上,再加以概括。

3.论点的类型:中心论点、分论点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

(1)请判断以下几句哪是中心论点,哪是分论点。

A.珍惜亲情的“有效期限”。

B.珍惜梦想的“有效期限”。

C.世界上所有的美好都有有效期限,所以我们应该学会珍惜。

D.珍惜生命的“有效期限”。

中心论点:分论点:(2)我的发现: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小试牛刀2002年6月,一家知名电视台的记者对世界著名实验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进行专访。

记者问:“我感觉您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明确的选择……一个人怎么能够每一次选择都这么坚定和正确呢?”丁肇中回答:“我不知道。

可能比较侥幸吧!”记者又追问:“在这里面没有必然吗?”丁肇中依然回答:“我不知道。

”记者还是不甘心:“怎么能让自己今天的选择,日后想起来不后悔?”丁肇中依然回答:“我不知道。

因为我还没有后悔过,所以我真的不知道。

”记者无奈:“我发现在咱们谈话过程中,您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不知道’。

”丁肇中这次作了肯定回答:“是!确实这是事实。

不知道的,你绝对不能说知道。

”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它的魅力在于不说假话、大话,以诚待人,以心感人。

诚实不需要华丽的词藻来修饰,不需要甜言蜜语来遮掩,它是生命的原汁原味,它是天地之间的一种本真和自然。

本文的论点是:(二)、A.要能分辨论据:论据是对论点进行论证的材料、依据。

1.论据分为两类:(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与史实、统计的数字等);(自然科学的定义、定理、名言警句、俗语谚语等)。

2.请判断以下论据的类型。

(1)另一个例子是罗兰•布歇内尔。

1971年的一天,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没意思了。

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

”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对战型的乒乓球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2)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下面是一位同学在作文《学贵有疑》中用到的论据材料,请按照材料必须说明观点的要求进行分析,看看这些材料是否都恰当。

①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牛顿就有了疑问:苹果为什么落地呢?他据此思考再思考,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②李政道:“遇到问题,要敢于问个为什么。

”③刘禹锡:“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④清代学者戴震,幼年读书时就敢于提问,经常把老师问得无言以答,后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了很大成就。

⑤孟子:“尽信书不如无书。

”⑥司马迁遭受腐刑,坚持撰写《史记》。

以上材料恰当的是(只填序号)B.把握文章论据1.概括事实论据,分析论据的作用:论据考查题一般是三种题型:一是概括事实论据,二是分析论据的作用,三是补充仿写论据。

看中考题《打造心灵的韧度》17题。

①有则故事耐人寻味。

一个失意的年轻人寻找成功的秘诀,哲人递给他一颗花生说:“用力捏捏它。

”年轻人用力一捏,花生壳碎了,剩下了花生仁。

哲人又让他用力搓搓,结果红红的皮也被搓掉了,只留下了白白的果实。

哲人再让他用力捏捏,年轻人迷惑不解,但还是照做了。

可是,他怎么也捏不碎这花生仁。

哲人语重心长地说:“虽然屡受打击与磨难,失去了很多东西,但始终都要有一颗坚强不屈的心,这样才会有美梦成真的希望啊!”17.请分析文章开头引述故事的作用。

归纳:(幻灯片)开头引述故事有三方面的作用——内容上论证作者的观点。

结构上引出论点或论题。

还能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2.补写仿写论据:继续看中考议论文阅读题《打造心灵的韧度》19题。

19.罗曼•罗兰说:“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

”请针对文中罗曼•罗兰的观点,列举一个名人的事例,并作简要分析。

提示:围绕罗曼•罗兰的观点列举名人的事例,选取个人经历中相关的内容阐述。

示例:司马迁忍受宫刑之辱发奋著《史记》。

他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把不幸的遭遇化为前进的动力,发奋著书,写成了流传千古的《史记》。

滕子京被贬巴陵郡做太守,他没有消沉,而是励精图治,把巴陵郡治理得“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归纳:补充论据有理有据,密切配合。

还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论据要能够有力地证明论点;二是事实论据的运用要简明扼要。

(幻灯片)(三)、掌握论证方法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论证过程就是由论据推导出论证观点的过程。

常见论证过程为:先提出观点,再举事实或讲道理等加以论证,最后再做结论。

论证方法就是由论据推导出论证观点的方法。

1.判断以下各题所用论证方法。

(1)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

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别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知识的。

()(2)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

”()(3)对于强者,他是嘲笑者对于弱者,他是安抚者。

他使压迫者不安,使被压迫者安心。

以嘲笑对付权贵;以怜悯安抚百姓。

()(4)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小试牛刀《谈欣赏》欣赏能够让人的心态充满阳光。

有了这种心态,即便冬天来了,也会说,春天还会远吗?即便无路可走了,也会说,路不都是人走出来的吗?即便有人犯错了,也会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种阳光心态有一个稳定的基因:积极多于消极、乐观多于悲观、自信多于自卑。

这种心态,在欣赏别人中展现了自身人格的魅力。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人尚未学会欣赏。

这种人,对人、对事、对物,要么以粗求精、以浅揣深,要么以一己之心、一时之情来度社会之腹、时令之变。

这样,不仅白白丢掉了欣赏的情趣,而且平添了几分忧愁。

这委实不值得、不必要。

运用——根据该方法的作用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题目:本段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有何作用?对比论证的作用:突出了作者观点的正确性或重要性,使说理更有力度。

具体语境:本段的论点是“欣赏能够让人的心态充满阳光”,所用的论证方法一定是为了证明这一观点。

答案:一正一反进行对比,突出了“欣赏能让人拥有阳光心态”的观点,从而证明了欣赏的重要性,使说理更有力度。

小结:无论哪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总是为证明论点或者分论点服务,答题时一定要围绕这一点规范作答。

★七、当堂反馈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①总有这样一些人让我们感动。

党的好干部牛玉儒以勤政为民、忘我工作诠释“生命一分钟,敬业六十秒”,桥吊工人许振超在普通岗位上创出世界一流的“振超效率”,乡邮员王顺友二十年如一日大凉山中用脚步丈量工作的苦乐……从中,人们无不感受到一种品格,一种境界,这就是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的责任。

②也有这样一些事令我们痛心。

一起起惨痛矿难带来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一种种假劣食品导致许多无辜百姓受到伤害,一次次严重污染造成难以挽回的生态灾难……从这些安全事故和重大案件中,人们看到了共同的祸根,这就是责任的缺失。

③什么是责任?责任是分内应做的事情。

也就是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

④责任无处不在,存在于生命的每一个岗位。

父母养儿育女,儿女孝敬父母,老师教书育人,学生尊师好学,医生救死扶伤,军人保家卫国。

人在社会中生存,就必然要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对祖国承担并履行一定的责任。

责任只有轻重之分,而无有无之别。

⑤责任是一种客观需要,也是一种主观追求。

一切追求文明和进步的人们,应该基于自己的良知、信念、觉悟,自觉自愿地履行责任,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做出自己的奉献。

()是道德责任,()法定责任,()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不履行道德责任,会受到道德的谴责和良心的拷问;不履行法定责任,会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度的惩处。

⑥责任是成就事业的可靠途径。

责任出勇气,出智慧,出力量。

有了责任心,再危险的工作也能减少风险;没有责任心,再安全的岗位也会出现险情。

责任心强,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责任心差,很小的问题也可能酿成大祸。

⑦责任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都以责任相联结,都通过履行责任来体现,来升华。

每个人只有在全面履行责任中,才能使自己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发挥。

每个人只有在推动社会的进步中,才能实现个性的丰富和完美。

⑧中华民族是勇于承担责任的民族,勇于承担责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诸葛任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林则徐铭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挺身而出,尽忠职守,利居众后,责在人先,是志士仁人薪火相传的思想标杆,是华夏子孙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

⑨当前,我们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建设责任社会的过程。

“各自责则天清地宁,各相责则天翻地覆。

”每一位公民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才能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