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陕西三大经济区域发展比较研究

陕西三大经济区域发展比较研究

陕西三大经济区域发展比较研究单福东(安康师范专科学校政史系,陕西安康725000)摘要:陕西的三大经济区域,即关中经济区、陕北经济区和陕南经济区,由于自然条件、开发程度等不同,有着明显的经济资源、结构和经济发展的特点。

总结建国以来陕西在三大经济区域布局上存在的问题与经验,遵循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实施陕西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促进三大经济区域的协调发展,构建陕西经济新的增长点是实现陕西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

由于地形、地貌和气候带及经济布局的差异性,陕西分为三大经济区域:关中经济区、陕北经济区和陕南经济区。

又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等原因,三大经济区的发展极不平衡。

关中经济区,面积仅占全省27%,而人口占全省60%,工农业生产、商贸、科技、高等教育等经济技术总占全省70%以上。

但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些战略性资源却又集中在陕北或陕南。

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的80%以上在陕北,水、森林、生物等资源的70%以上又分布在陕南。

这种经济的空间结构与资源的空间布局的严重失衡,是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性原因。

Studi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ree Economic Areas in Shaanxi SHAN Fudong(Politics - History Department,Ankang Teachers’College,Ankang,725000,Shaanxi,China)Abstract:The three economic areas in Shaanxi refer to Shaanxi central plain,north of Shaanxi and south of Shaanxi. Due tothe differences in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there exist distinct characters in their economic resources,structureand development respectively. To achieve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striding - forward way in Shaanxi,it is fundamental to review the problems and the experience we had o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three economic areas after the liberationof China. Of course,we shouldfollow the general rule o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make strategic adjustmento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cities in the three areas. In this way,we can promote their balanced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the new start of economic increase.Key words:Shaanxi;three economic areas;difference;balanced development;develop in the striding - forward way.一、三大经济区域资源分布及其开发状况陕西三大经济区的资源分布差异大,而且由于地理条件、社会历史等原因,三大经济区资源开发的时间先后和程度、水平的差异也很明显。

1、关中经济区关中经济区包括位于陕西中部的西安市、宝鸡市、铜川市、咸阳市、渭南市,呈东西延伸的矩阵,东、西两端分别与山西、河南和甘肃省交界,南北两侧则与本省的陕南经济区、陕北经济区相邻。

面积占全省27%,人口占全省59. 8%,耕地占全省53%〔1〕。

关中经济区地处八百里秦川,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是我国开发最早的经济区域之一。

自周至唐代,这里一直是我国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是历代封建统治者重点建设的基本经济区。

建国以后,这里一直是陕西的经济重心,也是全国重点建设的经济区域之一。

在经济资源分布上,关中经济区优势最明显的是农业资源。

关中经济区介于秦岭与陕北黄土高原之间,形成三面环山,向东敞开的河谷盆地———关中盆地,又称关中平原。

以渭河为中轴向南北两侧依次出现河滩地、河流阶地、黄土台原、山前冲积扇、石质山地等地貌类型。

其中河滩地、河流阶地等地面平坦、土壤肥沃、地下水丰富、灌溉条件好,是全省农业的主要生产区。

全省商品粮基地县的79%在关中经济区,商品棉、奶山羊、秦川牛基地县的100%也在关中经济区。

而且,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全国第一个高科技农业示范区也率先在这里建成并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中地区虽然土地资源条件优越,但农业生产的另一重要资源————水资源却十分紧缺,存在严重的水、土失衡问题,人口占全省60%,耕地占全省53%,而水资源总量占全省不足20%;每亩耕地平均占有水量,陕南为2730立米,陕北为256立米,关中则不足200立米〔2〕。

全省人均水资源1300立米,关中地区则仅有380立米,不足全省平均水平的30%,尤其是渭北台原地区,地表经流水量少,地下水源很深而难以利用,干旱程度更为严重。

严重的水、土失衡极大地影响了关中经济区肥沃土地的有效利用,制约了全省农业生产的发展。

专家估计关中地区因供水不足,每年减产粮食大约6亿公斤。

关中地区经济资源开发早,这里除了较为优越的土地资源外,仅在西部山区和南部秦岭山区有一定的森林、生物和矿物资源。

2.陕北经济区陕北经济区包括延安市、榆林市,与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及本省关中经济区相邻,土地面积占全省39%,人口占全省14. 5%,耕地占全省27%。

陕北经济区的自然资源或自然景观是人类有史以来变化最为明显的地区之一。

大约在隋唐以前,这里还是草原茫茫、森林茂密,畜牧兴盛的地区。

隋唐以后,农耕加强,到明末清初,生态平衡开始遭到破坏,这里大面积土地变成沙漠与荒原。

陕北经济区的农业生态产条件较差,北部长城一带属毛乌素沙漠的南缘,主要以沙地为主,约占全区1/5,在沙丘之间或低凹地方有湖盆滩地,成为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而中南部的黄土高原被切割成支离破碎的丘陵山梁,水土流失严重。

这里普遍春旱,虽然夏季高温多雨,但因多属暴雨,致使洪涝灾害频繁,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

陕北经济区也是全省缺水地区之一,每亩耕地占有水量约256立米,是陕南地区的1 / 11。

同时,这里的河流含沙量很高,年输沙总量约7亿吨,成为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

在北部长城沿线的西北部一带,由于在沙丘之间或低凹地方在较大面积的湖盆草地,夏季水草十分茂盛,这里成为全省畜牧业的主要基地。

全省的羊肉、羊皮、羊毛绒的60%以上来自陕北经济区。

总的讲,陕北经济区的农业生产资源条件较差,却有畜牧业生产的资源优势。

然而,陕北经济区最为明显的资源优势是煤、石油和天然气。

这里的煤炭储量非常丰富,全区各个县市均有煤炭,但相对集中在南北两端。

南端主要分布在黄陵、宜君一带,北端主要集中在榆林市及神木、府谷两县境内,全区的煤炭保有储量占全省80%以上,全省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也大都集中的陕北。

因此,陕北经济区已成为全省、全国重点建设的能源化工基地。

3.陕南经济区陕南经济区包括汉中市、安康市和商州市,北部和关中地区以秦岭为界,东、南、西三面分别与河南、湖北、四川、甘肃省相邻,面积占全省34%,人口占全省25. 7%,耕地占全省20%。

陕南经济区地处秦岭与巴山之间,汉江由西向东蜿蜒流过,汉江谷地是陕南经济区的中心地区。

汉江谷地气温温和,无霜期超过230天,加上降水量多,有丰富的汉江及其支流的冲积土、水稻土,这里是全省最主要的油料及水稻生产基地。

陕南的水资源十分丰富。

陕南属长江水系,尤以汉江和嘉陵江为主要江河。

全省地表年径流量426亿立米,其中70%集中在陕南。

每亩耕地占有水量,陕南为2730立米,陕北为256立米,关中地区仅为200立米左右。

由于河流在秦巴山区穿流,河流比降大,陕南的水力蕴藏量十分丰富,全省水能资源的50%以上分布在陕南。

陕南生物资源也十分丰富,这里是我国最大的生物“基因库”之一,有种子植物4000余种,经济价值较高的达2000多种,其中药源植物1300余种,是一个天然的植物园。

陕南的森林面积和木材蓄积量占全省约60%。

全省的动物资源也分布在陕南,其中兽类140余种,鸟类360余种,两栖爬行类60余种,鱼类160余种,其中大熊猫、金丝猴、羚羊、虎、朱鹳等都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4〕。

陕南经济区是全省金属矿产基地。

如黑色金属铁、铬、锰、钛等,有色金属钼、铝、铅、锌、铜、金、银等,大都产自陕南。

二、三大经济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比较陕西三大经济区域中,关中经济区开发历史悠久,经济基础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陕北和陕南经济区开发历史较晚,加上交通不便,地理条件较差,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但是,三大经济区域的资源条件各有优劣,经济结构各有特色,经济发展也呈现各自不同的特点。

下面主要就三大经济区的经济发展规模、经济增长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比较分析。

1.三大经济区的经济发展规模比较比较三大经济区的经济规模,我们主要选用的指标有: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国内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三大经济区的工业总值、农业总值之比较:根据陕西省统计局的资料〔5〕,2000年,全省规模以上的工业总值为1184. 6亿元,关中地区为964. 3亿元,占全省81. 4%,陕北为127. 4亿元,占全省10. 75%,陕南为92. 9亿元,占全省7. 84%。

从工业产值规模看,关中经济区分别是陕南、陕北经济区的10. 4倍和7. 6倍。

2000年,全省农业总产值为464. 9亿元,关中为281亿元,占全省60. 4%,陕北为59. 2亿元,占全省12. 7%;陕南为123. 9亿元,占全省26. 7%。

从农业产值规模看,关中地区分别是陕南、陕北的2. 3倍和4. 8倍,陕南又是陕北的2. 1倍。

(2)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地方财政收入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比较:2000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618. 57亿元,其中,关中地区为447. 84亿元,占全省的72. 4%,陕北为80. 85亿元,占全省的13. 1%;陕南为89. 88亿元,占全省的14. 5%。

从地方财政收入看,2000年全省三个经济区的地方财政收入总量为97. 16亿元,其中关中地区为70. 78亿元,陕北为15. 04亿元,陕南为11. 34亿元,关中地区分别是陕北、陕南经济区的 4. 7倍和6. 2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