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学复习讲义第一章1、商品的概念及特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以自身自然属性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效用或物的效用,即商品的有用性。
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
商品的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反映了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综上所述,商品具有以下基本特征:①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②供他人消费既社会消费的劳动产品;③必须通过交换才能到达他人手中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构成?商品由核心部分、形式部分和延伸部分三个方面构成。
核心部分,即商品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的实际利益。
或者说是指商品的功能和效用,是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所在。
延伸部分,人们在购买商品时所获得的附加利益和服务。
形式部分,即商品的具体形态,是消费者通过自己的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可以接触到,感觉到的有形部分。
3、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商品学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一门科学。
商品质量和商品品种是商品使用价值的基础,因此商品学就是围绕商品质量和商品品种这两个中心内容来进行研究。
4、商品学的具体研究内容?(1)指导商品使用价值的形成(2)研究商品的科学系统分类(3)为评价商品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4)促进商品使用价值的实现(5)分析商品质量的变化规律,防止商品使用价值的降低第二章一、商品分类方法——线分类法&面分类法 1.线分类法(1)线分类体系:线分类法所建立起来的体系即为线分类体系。
(2)线分类法:也称层级分类法,是指将分类对象按所选定的若干分类标志,逐次地分成相应的若干个层级类目,并排列成一个有层次、逐级展开的分类体系。
(3)特点:“在这种分类体系中,同位类的类目之间存在着并列关系,上位类与下位类之间存在着隶属关系。
”大类、中类、小类和细目等,将分类对象一层一层地进行具体划分,各层级所选用的分类标志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2.面分类法(1)面分类体系:平行分类法按面分类法所建立起来的分类体系即为面分类体系。
(2)面分类法:又称平行分类法,是指将所选定的分类对象的若干标志视为若干个面,每个面划分为彼此独立的若干个类目,排列成一个由若干个面构成的平行分类体系。
(3)特点:面分类法分类时所选用的标志之间没有隶属关系,每个标志层面都包含着一组类目。
商品代码:是指为了便于识别、输入、存储和处理,用来表示商品一定信息的一个或一组有规律排列的符号。
目前以全数字符号型商品代码最为普遍。
根据表示信息不同分类:分类信息和标识信息。
根据所用符号组成不同:全数字型,全字母型,数字—字母混合型。
商品编码的原则(一)分类代码的编制:1.唯一性原则:所标识的商品与代码一一对应,保证每一编码对象有唯一商品代码。
2.简明性原则:简明、易记、易校验、不宜过长、便于手工或机器处理和储存。
3.层次性原则:层次清晰,反映分类体系内部固有的逻辑关系。
4.可扩性原则:留有足够的后备码位,如遇增加或减少,不破坏编码结构。
便于修订于补充。
5.稳定性原则: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不能随便更换,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6.统一性和协调性原则(国际、国内协调)(二)标识代码的编制:1.唯一性原则:编码对象与标识代码一一对应。
2.稳定性原则:与商品基本特征一致。
只要商品基本特征不变,编码不变。
3.无含义原则:只代替对象名称,不提供任何有关对象的信息。
商品条码是用于表示国际通用的商品代码的一种模块组合型条码,是计算机输入数据的一种特殊代码,包含有商品的生产国别、制造厂商、产地、名称、特性、价格、数量、生产日期等一系列商品信息。
物流:为了满足用户的需要,通过包装、搬运、初春、配送运输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关信息从五品的供应地向五品的接受地的流动过程。
供应链物流:指物品由生产厂家生产出来到消费者手中的物流各个环节的整合。
第三章商品目录:就是由国际组织或国家或行业等组织依据其任务、服务对象、管理范围,将商品种类用一定的书面形式,并经过一定批准程序固定下来的商品总明细表。
商品目录与商品分类的关系:相辅相成。
一方面,没有商品分类,就不可能有商品目录;只有在商品科学分类的基础上,才能编制层次分明、科学、系统、标准的商品目录。
另一方面,商品的目录编制,是商品分类的具体体现,商品目录是实现商品管理科学化、现代化地前提,是商品生产、经营、管理、流通的重要手段。
商品品种:按某种相同特征划分的商品群体,或是具有某种(或某些)共同属性和特征的商品群体。
反映了一定商品群体的整体使用价值或社会使用价值,不同消费结构要求不同水平的使用价值及不同的品种规格相对应。
食品1.食品的营养成分食品的化学组成十分复杂,其中能满足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物质称为食品的营养成分,它们主要有水分、蛋白质、脂类、维生素、糖类、矿物质等。
其中蛋白质、脂类、糖类为人类的三大营养要素。
(1)水分水是除氧气之外维持人体生命的最重要的物质,体液的90%以上是水。
水在食品中通常以两种形态存在——游离态和结合态。
游离态下的水称为游离水或自由水,与普通水性质相同,在食品中会因蒸发而散去,也会因吸湿而增加,可以自由流动,也可溶解各种可溶性物质。
它存在于动植物的细胞内。
可以被微生物利用。
食品在干制加工或贮藏时的重量损耗,就是自由水散失所致。
食品中水分含量:鲜果:80~95 奶类:87~89 肉类:60~80 鱼类:60~85 粮食:12~15 乳粉:3~4 砂糖:0. 05~0.3 饮料:>90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生命的最基本物质,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除了水以外,蛋白质是人体组织中第二个主要成分。
蛋白质含量占人体总固体量的45%。
人体中的蛋白质是由20种氨基酸以不同顺序构成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通常人体摄人的蛋白质必须在体内由蛋白酶水解(消化)为各种氨基酸后,经血液输送到人体各部分组织,再重新合成人体所需的各种蛋白质。
食品商品中的蛋白质含有20多种氨基酸。
人体所需的氨基酸,一部分可自身合成,一部分可由另一种氨基酸在人体内转换而成,但仍有8种必需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和颉氨酸)不能在人体内合成或转换,必须由食品中摄取3)脂类脂类是脂肪和类脂的总称。
其主要功能是向肌体提供能量,保护肌体和内脏器官,调节生理等,它在人体内的含量仅次于蛋白质。
脂肪主要成分是三酸甘油酯,它由一分子甘油和三分子高级脂肪酸组成。
含有不饱和双键的脂肪酸,称为不饱和脂肪酸;没有不饱和双键的脂肪酸,称为饱和脂肪酸。
一般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类的脂肪,室温下为液体,熔点低,通常又称为油,如各种植物油类;含有饱和脂肪酸的脂肪,室温下为固体,熔点比较高,通常称为脂,如动物油类。
脂肪是油和脂的总称,也称油脂。
脂肪一般不溶解于水,微溶解于热水,易溶解于有机溶剂,其相对密度小于水。
类脂是指性质类似于油脂的物质,主要有磷脂(卵磷脂、脑磷脂、肌醇磷脂等)、糖脂、固醇(胆固醇、谷固醇、豆固醇等) 和蜡质。
糖类:糖类也称碳水化合物根据其分子结构复杂程度不同,可分为: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多糖:淀粉、糖原、纤维素、半纤维素人体摄入的双糖和多糖需在体内经过酶的催化,水解成单糖后再被吸收。
糖类的理化性质为水溶性、水解、焦糖化、发酵性。
(5)维生素:维生素是人和动物维持生命和生长必需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维生素对人体内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能量的转换及其他正常的生理活动,都具有十分必要的功能。
已知人体所需的维生素约30种,除某些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能在体内合成外,大多数必须由食品中摄取。
对于维生素,人们到目前为止还只能按溶解性作为分类依据,将其分为:脂溶性:主要有维生素A、维生素A原、维生素D、E、K等。
水溶性:主要有维生素B族、维生素C族、维生素H等。
水溶性维生素在体内不易储存,需要随时提供商品质量1、商品质量的概念?商品质量是指商品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规定和隐含的要求(或需求)的程度。
“规定”是指在国家法律法规、质量标准、规范、合同、图样、技术要求等文件中明确提出的要求。
“隐含的要求”是指那些人们公认的、不言而喻的、不必明确的要求,如习惯要求或惯例等。
“固有特性”是指商品一旦形成就客观存在的质量特性,如食品的营养成分和食用价值,日用工业品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等。
对商品质量的影响有哪些??①生产过程对商品质量的影响②流通过程对商品质量的影响。
③消费或使用对商品质量的影响常用的有PDCA循环、PDCA的四阶段、八步骤:计划阶段(Plan):看哪些问题需要改进,逐项列出,找出最需要改进的问题。
执行阶段(Do):实施改进,并收集相应的数据。
检查阶段(Check):对改进的效果进行评价,用数据说话,看实际结果与原定目标是否吻合。
处理阶段(Action):如果改进效果好,则加以推广;如果改进效果不好,则进行下一个循环。
3.PDCA的特点:(1)大环套小环。
如果把整个组织的工作作为大的PDCA循环,那么各个部门、小组还有各自小的PDCA循环。
(2)阶梯式(螺旋式)上升。
PDCA循环不在同一水平上循环,每循环一次,就解决一部分问题,取得一部分成果,质量水平就提高一步。
到了下一次循环,又有了新的目标,从而不断阶梯上升。
“标准”的定义(目的):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商品检验商品检验按照检验主体不同——第一方检验(生产检验)、第二方检验(验收检验)和第三方检验。
按检验对象的流向不同——内销商品检验、外贸商品检验。
商品质量检验的方法,主要可分为:感官检验法和理化检验法。
1按照人的感觉器官的不同,感官检验分为:视觉检验,嗅觉检验,味觉检验,触觉检验和听觉检验2按照感官检验目的的不同:感官检验可分为分析型感官检验(专业检验)与偏爱型感官检验(消费者检验)。
理化检验法:在实验室的一定环境条件下,利用各种仪器、器具和试剂作手段,运用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学的方法来测试商品质量的方法。
理化检验法分为:物理检验、化学检验、生物学检验品级:表示商品质量高低优劣的标志,是商品鉴定的重要内容之一。
商品包装包装包含了两重含义:一是指盛装商品的容器和\或其他包装物料,通常称作包装物(名词);二是指盛装或包扎商品的技术操作活动。
商品包装的构成要素:a.包装材料——袋装、盒装,包装的物质基础b.包装技术——充气包装,实现包装保护功能c.包装结构造型——圆筒盒或方袋,a和b的具体表现形式d.表面装潢——名字、厂家、成分、商标、图画等。
通过画面和文字美化、宣传和介绍商品的主要手段。
商品包装的基本功能 1.容纳和成组化功能2保护功能3便利功能4促销功能5卫生与环保功能6提交附加值功能熟悉身边各种包装材料真空包装——将商品置于气密性包装容器中,在容器封口之前抽真空,使密封后的容器内基本没有空气的一种包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