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属固态相变概论及热力学

金属固态相变概论及热力学

4、晶体缺陷的影响
晶体中的缺陷:位错、空位、间隙原子、晶界等 缺陷处的特点:有大的能量、结构、成份起伏
形核功大小依次为: 均匀形核空位形核位错形核晶界形核
5、原子的扩散
随着过冷度增大,相变驱动力增大,相变速度增大,但 原子扩散能力减小。
三 金属固态相变的形核
1、金属固态相变的热力学条件 1.1、相变的驱动力(相变的热力学条件)
格方式以降低界面能,从而降低总的形核功,易于 形核。 6)过冷度小时界面能不起主导作用,易形成非共格界 面。
2、位相关系和惯习面(共格、半共格)
惯习面:在母相上开始形成新相的一定晶面。 表示:以母相的晶面指数。 结构:晶面上新相和母相原子排列相近,界面能小。
两相中存在着保持平行关系的密排晶面和晶向
新相与母相成分相同时:界面迁移通过点阵切变完成, 不需原子扩散,激活能为零,新相长大速度极快。 如马氏体相变。
新相与母相之间存在一定的晶体学位相关系时,长大时仍 保持此关系。
(1)半共格界面的迁移:
界面能较低,长大过程中界面为平面,机制有:
a.切变机制:以均匀切变方式进行的协同型长大,属无
扩散型相变,导致表面倾动。 特点:大量原子有规则的沿某一方向作小于一个原子间 距的迁移,并保持原有的相邻关系不变。
半共格界面:界面能较大,弹性应变能较小;
(3)非共格界面 当错配度大于0.25时,两相原子之间的匹 配关系便不再维持,变成非共格界面。
非格界面:界面能大,弹性应变能小。
结论: 1)金属固态相变时,两相之间将产生界面能和弹性应
变能。 2)金属固态相变的相变阻力:界面能和弹性应变能; 3)两相界面共格时,界面能最小、弹性应变能最大; 4)新相呈球状时,界面能最低,应变能最大。 5)过冷度大时,临界晶核尺寸很小,两相界面易取共
例如:K-S关系 {111}r//{110}a’ 〈110〉r//〈111〉a’
1)错配度小于0.05时两相完全共格,且有一定的位相关系; 2)错配度在0.05~0.25之间时两相为半共格,有一定的位相关
系; 3)错配度大于0.25时,两相之间易形成非共格,无位向关系。
3、过渡相的形成:
当新相、母相的晶体结构差异较大时,只能形成非共格 界面,使界面能和形核功升高,相变不易发生。此时往 往先形成晶体结构或成分与母相相近的亚稳定过渡相, 然后再继续转变直至平衡相。
1、相界面
(1)共格界面: 定义:
两相结构、点阵常数基本相同 或相近,两相原子之间完全匹配。 分类: 第一类共格,靠正应变维持 第二类共格,靠切应变维持
错配度: 错配度小于0.05 特点:共格界面界面能小,弹性应变能大。共格
界面必须依靠弹性畸变来维持。
(2)半共格界面
当错配度在0.05—0.25时,在界面上将产生一些 刃型位错,两相原子变成部分共格。
1)新旧两相的自由能之差 2)新相的自由能低于旧相
任何变化自发进行的条件都是:ΔG〈0 , Δ G= Δ H - T Δ S
改变温度可获得相变热力学的条件。 对于固态相变,当驱动力Δ G 相变= G新 – G旧〈0 时,相 变将自发进行。
因为:
Δ G= Δ H - T Δ S
G随T增加而降低,S随T增加而增加
ΔG = –V·Δ G V + S + V 形核条件: 在一定的过冷、过热下,ΔG <0
➢ 临界晶核半径:
➢ 临界晶核的形核功: ➢ 临界晶核半径和形核功:与表面能和弹性应变
能成正比。 ➢ 临界晶核半径和形核功:随过冷度增大而减小
➢ 形核率:
➢ 与激活能、形核功成反比。均匀形核时的激活 能大、形核功大,所以形核率低。
温度越高,激活能越小, 相变阻力就越小,相变越 容易进行(指扩散型相变, 非扩散相变的激活能为 零)。
2、金属固态相变的形核
金属固态相变的方式:形核和核长大 形核种类:均匀形核和非均匀形核 形核位置:主要在母相的晶界、层错、位错等晶体缺陷处。 2.1. 均匀形核:
形核驱动力:新旧两相的自由能之差 形核阻力:界面能和弹性应变能 系统自由能的总变化:
分析图: a.产生相变的条件? b.影响驱动力的因素? c.相变进行的方向?
Δ G 相变= G新 – G旧〈0 过冷度、过热度
相变总是朝着自由能 降低的方向进行
1.2、金属固态相变的阻力 相变阻力:界面能和弹性应变能。
相变势垒:相变时晶格改组所必须克服的原子间引力。 势垒高低用激活能衡量
激活能Q:使晶体原子离 开平衡位置迁移到另一新 位置的能量,表示相变势 垒的高低。
2.2. 非均匀形核
形核部位:母相中的各种晶体缺陷或晶界处。
系统自由能的总变化:
ΔG = –V·ΔG V + S + V – ΔGd
特点:晶体缺陷消失或减少所降低的能量ΔGd将促进形核。
(1)晶界形核:
界面可以提供所储存的畸变能来促进形核。
(2)位错形核: 位错促进形核有三种形式:
新相在位错线上形核时此处位错线消失时促进形核; 位错线不消失,成为半共格界面中的位错部分,补偿
2. 新相长大速度
➢ 新相长大速度取决于相界面的移动速度 ➢ 无扩散型相变:新相长大速度很高, ➢ 扩散型相变:新相长大速度较低。
扩散型相变中新相长大分两种: (1)无成分变化的新相长大 实质:两相界面附近原子的短程扩散 长大速度:受界面扩散所控制
b.位错运动机制:半共格界面上的位错运动使界
面作法向迁移的长大
平界面沿法线方向迁移时, 位错 必须攀移,属扩散型相变,阻力大
阶梯界面位错的滑移使台阶侧向迁 移,造成界面沿法线方向推进,属 于无扩散型相变,相变阻散型相变,母相原子不断向新相转移, 界面本身便沿其法向推进。
了错配、降低了新相的形核功; 新相与基体成分不同时,溶质原子在位错线上偏聚形
成气团,有利于沉淀相晶核的形核。 (3)空位形核:
空位通过影响扩散或利用本身能量提供形核驱动力而 促进形核,空位群可凝聚成位错而促进形核。
四、金属固态相变的晶核长大
新相长大实质:界面向母相方向的迁移
1.新相长大机制:
新相与母相成分不同时:界面迁移靠原子的扩散,新相 长大速度较低。 如共析相变、脱溶转变、贝氏体转变、调幅分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