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三语文一模诗词鉴赏汇编宝山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唐多令(宋)刘过①安远楼②小集,侑觞歌板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唐多令》。
同柳阜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孟参、孟容。
时八月五日也。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
二十年重过南楼。
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注释】①刘过:字改之,号龙洲道人。
一生屡试不第,怀才不遇。
力主抗金,恢复中原。
②安远楼:在今武昌黄鹤山上,又称南楼。
当时武昌是南宋和金人交战的前方。
12.下列对小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交代了聚会的时间地点。
B.交代了参加聚会的对象。
C.交代了写作的社会环境。
D.交代了写作该词的原因。
13.下列对词作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重过”点名故地重游,今昔对比,更添凄然之情。
B. 以“能几日,又中秋”反衬出故人难以团聚的忧伤。
C. “浑是新愁”包含着忧国伤时之感与自伤身世之慨。
D. 重过、故人、旧江山、少年等前后呼应,章法谨严。
14.扣住“满”“寒”二字,赏析“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两句。
(4分)【参考答案】12.C(2分)13.B(2分)14.以满地芦叶、一带江水写出眼前萧瑟的景象,这里的“满”字写满眼都是枯黄的芦叶,突出景色荒凉;“寒”字将视觉转化为触觉,突出了景色凄冷;烘托了词人内心凄凉感伤的心境;为全词蒙上了一层黯淡的底色(奠定了感情基调)。
(4分。
答到一点给1分)崇明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秋夜客舍(唐)杜甫露下天高秋气清,空山独夜旅魂惊。
疏灯自照孤帆宿,新月犹悬双杵鸣。
南菊再逢人卧病,北书不至雁无情。
步檐倚杖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
【注释】①凤城:指长安。
12.下列对本诗对仗情况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分)A.全不对仗B.两联对仗C.三联对仗D.四联对仗13.下列对作品风格评价正确的一项是()(2分)A.清新自然B.雄奇豪放C.清丽含蓄D.悲壮慷慨14.结合全诗内容,赏析“北书不至雁无情”的表达效果。
(5分)【参考答案】12.B 13.C14.诗歌前两联描绘了诗人旅居他乡所见的秋夜之下的凄清景致,加之羁留日久、遭逢病痛,因此产生对家书不至的埋怨。
但作者不直说家书不至原因,却言“雁无情”,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让读者思考背后的原因所在,与下文倚仗眺望家国长安的忧思呼应。
评分说明:表达方式2分,结合内容分析3分。
虹口区(三)阅读下列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与颜钱塘①登樟亭望潮作[唐] 孟浩然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②。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③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注释:①颜钱塘:钱塘令颜某,名不详。
②鸣弦暂辍弹:此句暗用孔子弟子宓子贱任单父县县令时,鸣琴不下堂而把县城治理好的典故,称赞颜钱塘善理政。
③渤澥:渤海的古称。
12.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
(1分)A.律诗B.小令C.古体诗 D. 曲子词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百里闻雷震”写未见江潮,先闻其声。
潮声巨大如雷鸣,并且震动百里,渲染出江潮的磅礴气势。
B.“鸣弦暂辍弹”写善理政的县令被江潮吸引而暂停公务前往观潮,从侧面烘托出了江潮的声势巨大。
C.“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写县衙门内一个接一个涌出,急速赶到江岸上观潮,进一步渲染气氛。
D.最后“惊涛来似雪”,表现惊涛骇浪排空而来;“一坐凛生寒”写观潮人因潮水汹涌而感到阵阵寒冷。
14.“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两句颇受好评,请对这一联加以赏析。
(4分)【参考答案】12. A(1分)13 .D14 .红日高照,秋云高远,水天相连,浩瀚的大海无边无际。
诗人并不直接写潮,而是用日光、秋云、天空、大海相烘托,展现江潮远远而来、铺天盖地的壮观景象,充分表现出大潮澎湃动荡的伟力。
(4分)嘉定区(三)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12——14题。
(8分)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轼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①,刚道②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①庄生天籁:出自《庄子•齐物论》,谓自然界的声响。
②刚道:硬说。
12.下列对词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欧阳修在扬州建造了平山堂,苏轼曾为平山堂写词,“山色有无中”句就选自该词。
B.上阙写景,虚实结合;下阙写景议论,借驳宋玉表达“风无雌雄,不以谪为患”一旨。
C.“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一句借描写眼前美景,寄寓词人身受贬斥际遇的感慨。
D.词人在篇末写出只要有长风千里,令人痛快,内心便会充满浩然之气,坦荡洒脱。
13.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词的一项是()。
(2分)A. 刚健遒劲B. 慷慨激昂C. 典雅庄重D. 旷达豪迈14.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下阙的画线句。
(4分)【参考答案】12.B(2分)13. D (2分)14.(4分)前三句,写眼前广阔明净的江面,碧山映江,优美平静;(1分)后三句,狂风忽起,涛澜汹涌,白头翁驾一叶扁舟,在巨浪中掀舞。
(1分)前后动静斗转,动心骇目,(1分)凸显白头老翁搏击风浪的泰然气象,为后面阐发人生感悟做铺垫。
(1分)普陀区(三) 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12——14题(8分)【中吕】普天乐·秋怀[元]张可久为谁忙?莫非命。
西风驿马,落月书灯。
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
两字功名频看镜,不饶人白发星星。
钓鱼子陵①,思莼季鹰,笑我飘零。
【注】指拒绝汉光武帝征召而隐居垂钓的严子陵。
12. 标题中的“【中吕】”是名。
(1分)13. 对这首元曲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此曲以“忙”字为全篇诗眼,贯穿始终。
B.“西风”“红叶”紧扣标题中的“秋”字。
C. 曲中化用语典、引用事典,皆贴切自然。
D. 整首元曲语言风格刚健豪迈、沉郁蕴藉。
14. 画线句解释为:“哪怕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也曾艰难跋涉”或者“求取功名之路就像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一样充满艰辛”。
你认为哪一种更好?请结合全文内容作具体分析。
(4分)【参考答案】12.宫调13.D14.答案示例一:前者好。
呼应“驿马”二字,表现出诗中的“我”出行之远、道路之艰;和下句结合起来看,从蜀道到吴江,东西辗转,山路水路一一经历,益显奔波办差之忙之苦;与归隐的闲适形成鲜明的对比;更突出辛劳无果、虚掷时光而功名难遂的愤懑不平;也使尾句“笑我飘零”的自嘲更有依托。
答案示例二:后者好。
通过比喻将旅途的艰辛和仕途的艰难联系在一起,虚实结合;给人以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前后连着六句写自己的不得志:日间奔波操劳,夜里孤灯苦读,仕途坎坷困顿,境遇落魄凄凉,功名未成发已白,一生碌碌无所为,由外在的飘零劳累到内心的失落凄苦,逐层深化;自然而然地引出曲末倦仕归隐之念;使诗人对命运的悲叹更显深沉。
青浦区(三)阅读下文,完成12——14 题。
(8分)临江仙(五代)牛希济洞庭波浪飐①晴天,君山②一点凝烟。
此中真境属神仙。
玉楼珠殿,相映月轮边。
万里平湖秋色冷,星辰垂影参然③。
橘林霜重更红鲜。
罗浮山④下,有路暗相连。
【注】①飐zhǎn:风吹物使其颤动②君山:湖南岳阳市西南800里洞庭湖中的一个小岛。
③参然:参差不齐的样子。
④罗浮山:在广东惠州,为道教的“第七洞天”,相传为葛洪炼丹处。
12.下列关于作品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从标题看应是一首词B.从相对整齐的句式看应是古体诗。
C.从标题看出作品写的是神仙故事D.从写作的对象看是一首咏物词。
13.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2分)A.慷慨激昂B.深沉含蓄C. 清新明丽D.明快简洁14.扣住“一点”,赏析“洞庭波浪飐晴天,君山一点凝烟”两句。
(4分)【参考答案】12.A(2分)13.C(2分)14.运用衬托手法极写洞庭湖之大。
/在浩淼的洞庭烟波中,君山就如一点凝固的烟雾漂浮在茫茫大海之中。
以“一点”言君山之极小,以此衬托洞庭湖的浩瀚无边。
(4分)(附详细分析,供参考:前句描写秋日天气晴好,视野开阔一览无余。
在微风的吹拂下水面上泛着波浪。
后句写处于茫茫洞庭湖中君山极其渺小,似一点凝烟,似有似无,时隐时现,如若不是晴天几乎难寻踪迹。
由此衬托出湖的广阔无边。
)松江区(三)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对雪(唐)杜甫北雪犯长沙,胡云冷万家。
随风且间叶,带雨不成花。
金错囊徒罄,银壶酒易赊。
无人竭浮蚁①,有待至昏鸦。
[注]①浮蚁:指酒12.下列关于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用“北雪”、“胡云”是因北方多雪,长沙属南方,偶有雪。
B.颔联写雪随风而飞,间有未落之叶,在雨雪之中诗人不能赏花。
C.“金错囊徒罄”句写作者已经囊中羞涩,已经没有买酒的钱了。
D.“银壶酒易赊”是诗家常用语,藏一字于其中,“易”实“不易”。
13.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2分)A.清新自然B.雄起瑰丽C.高亢豪放D.沉郁顿挫14.结合全诗赏析画线句。
(4分)【参考答案】12.(2分)B13.(2分)D14.(4分)答案示例:通过间接抒情写出作者面对着漫天的飞雪,感受着凌冽刺骨的寒意,预饮酒,却无人与之为伴,无人与之对酌的孤独情状,诗人只能等待归巢的“昏鸦”。
这“昏鸦”这一意象卷入落魄的流浪人的心里,即言诗人等待时间之久,又写出了诗人的形单影只,漂泊无着,有家难归的孤寂与苦闷,感染力强。
评分说明:间接抒情1分,意象解析1分,复杂情感2分。
徐汇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送门人欧阳秀才游江西(宋)梅尧臣客心如萌芽,忽与春风动。
又随落花飞,去作西江梦。
我家无梧桐,安可久留凤。
凤巢在桂注林,乌哺不得共。
无忘桂枝荣,举酒一相送。
〔注〕桂:古时称科举及第为“折桂”。
12.依据诗意,欧阳秀才游江西的目的不会是()。
(1分)A.游学B.宦游C.交游D.游历13.对前四句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从对方着笔B.比喻新颖贴切C.以落花写离情D.以西江梦点题14.后六句不抒离情而写别意,结合内容作赏析。
(5分)【参考答案】12.(1分)B13.(2分)C14.(5分)答案示例:先以“无梧桐”自谦,将门人赞喻为凤凰,希望他振翅高飞;又提醒他去江西后善自择居,不与乌哺类卑俗之人交往,并叮嘱他不忘游学为科举的梦想,最后举杯祝福他异日折桂。
句句用喻,含蓄又形象地表达了师长对门人的赞誉、叮咛和期望。
长宁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送白少府送兵之陇右(唐)高适践更①登陇首,远别指临洮。
为问关山事,何如州县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