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理学总论1-2

药理学总论1-2


(二)药物的量效关系


剂量—效应关系(dose-effect rela-tionship): 药理效应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比例。 由于药理效 应与血药浓度的关系较为密切,放在药理学研究中 更 常 用 浓 度 - 效 应 关 系 ( concentration-effect relationship)。 用效应强弱为纵座标、药物浓度为横座标作图得直 方双曲线(rectangular hyperbola)。如将药物 浓度改用对数值作图则呈典型的对称 S型曲线,这 就是通常所讲的量效曲线。
PHARMACODYNAMICS
⑺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sy)少数特异体质 病人对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反应性质也可 能与常人不同,但与药物固有药理作用基本一 致,反应严重度与剂量成比例,这种反应不是 免疫反应,故不需预先敏化过程。

这是一类先天遗传异常所致的反应。

例如:对骨骼肌松弛药司可林特 异质反应是由于先天性血浆胆碱 酯酶缺乏所致的。
PHARMACOLOGDYNAMICS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药物在适当剂量时对机体不同组织器 官在作用性质或作用强度方面的差异称 为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与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机体组织细胞 的结构及生化功能等方面的差异有关, 并取决于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和组织细 胞对药物的反应性。
PHARMACODYNAMICS 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药物的剂量与效应

剂量:用药的份量。 根据剂量大小与药效的关系,剂量可分为: 1.无效量 2.最小有效量 3.有效量,又称治疗量。 4.极量(最大治疗量)、中毒量和致死量: 临床上绝对不允许使用的量。 临床常用量:在治疗量中,大于最小有 效量而小于极量、疗效显著而安全的剂量。
量效曲线的意义
小结:


了解药理学的发展史 掌握药物的基本作用及作用类型 重点掌握以下概念: 药物、药理学、治疗作用、不良反应、 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 应、变态反应
二、 药物的构效关系和量效关系
(一)药物的构效关系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理作用关系密切。 结构式相同的光学异构体药理作用不 完全相同。


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药物在体内蓄积过 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 一般比较严重,但是可以预知也是应该避免发 生的不良反应。 急性毒性多损害循环、呼吸及神经系统功能, 慢性毒性多损害肝、肾、骨髓、内分泌等功能。

致 癌 ( carcinogenesis)、 致 畸 胎 ( terstogenesis)、 致 突 变 ( mutagenesis) 三致反应也属于毒性反应范畴。

临床药理试验

Ⅰ期临床实验 Ⅱ期临床实验 Ⅲ期临床实验 Ⅳ期临床实验 上市后药物监察(PMS) 治疗药物监测(TDM)

PHARMACODYNAMICS
第二节 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效学
PHARMACODYNAMICS
药物作用
药物作用(drug action)
是指药物与机体大分子间的初始 作用,是动因,是分子反应机制, 有其特异性。
从上述两种量效曲线可以看出下列几个特 定位点: 1 最小有效量(minimal effective dose) 或 最 小 有 效 浓 度 ( minimal effective concentration)刚能引起效应的阈剂量或 阈浓度。 2 斜率(slope)量效曲线直线段斜率大的药 物,其药量的微小变化即可引起效应的明显 改变。在质反应量效曲线中,斜率还反映个 体差异,斜率越大,个体差异越小。
1.治疗作用
⑴对因治疗(etiological treatment)用 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 愈疾病称为对因治疗,或称治本。
PHARMACODYNAMICS
⑵对症治疗(symptomatic treatment) 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疾病症状或减轻患者痛 苦称为对症治疗,或称治标。 对症治疗不能根除病因,但在诊断未明或病 因未明暂时无法根治的疾病却是必不可少的。 在某些重危急症如休克、惊厥、心力衰竭、 高热、剧痛时,对症治疗可能比对因治疗更 为迫切。
配体(ligand): 能与相应受体特 异结合的物质,也称第一信使。包 括内源性配体(如神经递质、激素、 自体活性物质等)及外源性配体 (如药物、毒物等)。
三、药物作用机制
药物作用的蛋白靶点分为: ①受体 ②离子通道 ③酶 ④载体分子
(一)药物作用的非受体途径
1.理化性质的改变(如解离度、溶解度、表面张力等) 2.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过程 3.影响自体活性物质
4.影响酶的活性
5.影响细胞膜离子通道 6.影响免疫功能
(二)药物作用的受体途径
四、受体理论
药理学(pharmacology)
:研究 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间相互 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PHARMACOLOGY
药理学的性质与地位
1.药物效应动力学 ( pharmacodynamics ,药效学):研究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原理。
2.药物代谢动力学
(pharmacokinetics,药动学):研究药 物的体内过程及其动态变化规律。
新药开发与研究


新药的药理学研究包括临床前药理研究和 临床药理研究。 新药的来源:
①分离、提取、改造动物、植物药有效成分; ②定向合成新化合物; ③内源性活性物质的模拟合成和改造; ④对已知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 ⑤应用生物技术和基因重组方法制备。
临床前药理试验
药效学研究 一般药理学研究 药代动力学研究 新药毒理学研究




3 效价强度(potency)评价药物效应强度的 指标。指能引起等效反应的相对浓度或剂量, 反映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其值越小则强度越 大。与最大效能并不平行。 4 效能(efficacy,Emax)指药物所能产生 的最大效应。在量反应中,继续增加浓度或剂 量而效应量不再继续上升。它反映了药物的内 在活性(效应力)的大小。


PHARMACODYNAMICS
⑶补充疗法(supplementary therapy)或替代疗法(replacement therapy) 用药目的在于补充体内营养或代 谢物质的不足。
PHARMACODYNAMICS
2.不良反应


凡不符合用药目的并为病人带来痛苦与危害 的反应统称为药物不良反应。 多数不良反应是药物固有效应的延伸,在一 般情况下是可以预知的,但不一定是可以避 免的。少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是较难恢复的, 称为药源性疾病,例如庆大霉素引起神经性 耳聋,肼屈嗪引起红斑性狼疮等。
PHARMACOLOGDYNAMICS


药物效应(Pharmacological effect)是药物作用 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是药物与机体大分子 相互作用引起机体生理、生化功能或形态发生的变 化。 药物效应对不同脏器有其选择性。因此,药理效应 实际上是机体器官原有功能水平的改变,功能的提 高称为兴奋、亢进,功能的降低称为抑制、麻痹。 过度兴奋转入衰竭,是另外一种性质的抑制。
量效曲线(dose-effect curve)


药理效应强弱有的是连续增减的量变,称为量反 应(graded response ),例如血压的升降、 平滑肌舒缩等,用具体数量或最大反应的百分率 表示。 有些药理效应只能用全或无,阳性或阴性表示称 为 质 反 应 ( all-or-none response 或 quantal response),如死亡与生存、抽搐与 不抽搐等,必需用多个动物或多个实验标本以阳 性率表示。用累加阳性率与对数剂量(或浓度) 作图也呈典型对称S型量效曲线。
药理学
PHARMACOLOGY
PHARMACOLOGY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绪 言
PHARMACOLOGY
药理学的性质与地位
什么是药理学 药物(drug):能影响机体生理功 研 究 内 容 能及(或)细胞代谢过程,用以预 相关学科关系 防、诊断、治疗疾病及计划生育的 发 展 史
化学物质。
研 究 方 法
PHARMACODYNAMICS
⑸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
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 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PHARMACODYNAMICS
⑹继发反应(secondary reaction) 药物治疗作用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又称 治疗矛盾。 二重感染: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后,肠 道内菌群失调,引起真菌或一些抗药菌 继发性感染。
PHARMACOLOGDYNAMICS
药物作用的类型
1.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直接作用(原发作用):药物对其 所接触的器官、细胞直接产生的作 用。 间接作用(继发作用):由直接作 用引发的其它作用。

PHARMACOLOGDYNAMICS

2.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
局部作用:药物吸收入血之前在用药部位产生 的直接作用称局部作用。 吸收作用(全身作用):药物在给药部位经吸 收进入血液循环后,分布到体内各组织、器 官内产生的作用称吸收作用。药物防治疾病 所需的作用多数为此作用。
企图增加剂量或延长疗程以达到治疗目的是有 限度的,过量用药是十
⑶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药物作为抗
原或半抗原,经接触致敏后所引发的病理性
免疫反应,也称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
reaction)。
指具有过敏体质的病人与某药重复接触所

5 半数有效量(50% effective dose, ED50 ) 是能引起50%最大效应(量反应)或50%阳性 反应(质反应)的剂量。如果效应指标为死 亡,则称为半数致死量( 50% lethal dose, LD50)。 最小致死量:引起死亡的最小剂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