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戏曲节目可以这么“+”—以常州戏曲广播微信公告号为例

戏曲节目可以这么“+”—以常州戏曲广播微信公告号为例

广播戏曲节目可以这么“+”——以常州戏曲广播微信公众号为例文/ 谢晓东、邓小珍【摘要】常州戏曲广播的微信运用是结合新媒体特征的改变。

借势新媒体,微信公共号不仅成为常州戏曲广播的传播渠道和内容平台,也为听众与主持人、戏曲名家之间提供便捷的交流平台,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更成为戏曲广播“互联网+”的重要工具。

【关键词】戏曲广播;互联网+;广播+微信公众号互联网时代,媒体融合不断深入,对于广播而言,既是冲击,也是机遇。

尤其是“互联网+”概念一出,各行业都推出了自己的“+”策略。

“广播+”的加号后面可以是那些能够为广播电台注入鲜活元素的新创意、新思维,如互动模式、活动营销等,由此,“广播+”将给传统广播带来新的拓展空间。

应对互联网时代的变化,2015年元月起,常州戏曲广播推出微信公众号,主打“好戏好曲好广播,好听好玩好生活!实时互动、活动公告、票友空中联欢;弘扬、发展并推动地方戏曲文化。

”目前为止吸纳粉丝八千多人,而且都是戏曲广播的“忠粉”和“铁粉”。

英国传播学者克里斯·韦斯科特说过:“广播不会因为互联网的出现而死亡,但是会改变。

”常州戏曲广播的微信运用就是结合新媒体特征的改变。

借势新媒体,将微信公众号引入戏曲广播的传播渠道和互动环节,为听众与主持人、戏曲名家之间提供便捷的交流平台,同时最大程度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

微信公共号不仅成为常州戏曲广播的内容平台,更成了戏曲广播“互联网+”的重要工具。

一、社会老龄化背景下,老年网民稳步增长据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6.88亿。

其中,60岁及以上的网民比例从2014年的2.4%增长到3.9%,而在10年前,这一比例仅为0.8%。

这意味着,我国60岁以上的网民已经超过2500多万人。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一是由于宽带网络和智能手机日益普及,增加了老年群体接触新媒体的机会,而新媒体也逐渐变得越来越人性化,老年人愿意尝试新媒体的规模也因此逐步扩大;二是家人成为老年群体的触网引导。

在子女和朋友们的影响帮助和技术支持下,很多老年人学会了运用手机、平板来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

一直以来,老年受众都是传统媒介使用的重点群体。

由于参与社会活动的渠道减少、闲暇时间较多,广播、电视媒体便成为其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虽然就目前而言,受制于文化水平、经济条件、使用习惯等因素,享受新媒体所带来的便利,暂时还只是一部分老年人的“特权”,但从国外的发展趋势来看,这些问题将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而改变。

据美国调查机构调研发现,美国老年网民数量已经接近全部网民数量的50%。

老年网民的互联网使用时长仅比电视少了30分钟;使用社交媒体和网购的老年网民比例也有近半。

二、以微信公众号为载体,戏曲广播与新媒体融合共生戏曲对老年听众有着天然粘性,这也是传统戏曲能够以有限的程式化表现形式流传百年的原因。

虽然戏曲广播的听众大多为中老年人,但随着社会发展,老年人对新媒体的接受程度也在逐渐提升,如常州戏曲广播微信公众号一经推出,仅仅2个多月时间,就吸纳了近千粉丝,集结了一帮敢于尝试新鲜事物的老年听众的关注,并且粉丝还在逐月递增,同时利用小王彬彬、赵志刚、沈惠兰等戏曲名家、吴芳萍、戴莉等戏曲名票的关系网络进行朋友圈分享传播又放大了扩散效应。

对于戏曲广播来说,微信公众号是一个重温精彩节目的集成平台,同时,还体现了戏曲广播与听众之间全方位和多层次的深入互动,直播过程中可以直接将微信平台上听众的参与语音植入节目,成为节目鲜活的一部分。

以微信公众号为载体,戏曲广播与新媒体融合共生,让戏曲节目“鲜活”起来,播出范围也不再仅限于常州及周边地区,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收听到常州戏曲广播。

考虑到戏曲广播的收听人群中老年人比例较大,媒介素养相对薄弱,所以常州戏曲广播公众微信平台界面设计简洁,操作方便,更具人性化,满足老年群体最简单、最直接的基本要求,提供“微直播”和“戏曲票务”两个子菜单,功能迥异,一目了然。

内容上:主推戏曲资讯、节目集锦、健康养生和实用信息,满足老年听众追求的精神需求和娱乐享受。

微信公众号推送最多的是戏曲演出和戏曲名家信息,如演出时间、地点及售票时间、地点等。

如推送演出延期通知,“由于主演董红不慎受伤,原定于5月14日的大型现代锡剧《三三》更改演出时间!原定优惠活动不变。

”此外,戏曲是以艺人表演为中心的艺术,艺人是戏曲表演的主体,老年听众往往热衷于了解戏曲艺人、名家的行踪。

向听众推送戏曲名角的信息也是常州戏曲广播微信公众号的主要内容,如15年11月4日专门介绍戏曲名家越剧王子赵志刚做客AM747《何林戏迷俱乐部·名家会客厅》栏目等。

除了戏曲资讯丰富外,这一公众微信平台还将日常的一些精彩广播节目全程以音频、视频、图文的方式实时推送,也可以选择节目重播,便于收藏和反复欣赏。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诸多戏曲名家参与录制的《名家会客厅》栏目,从前期的微信图文节目预告,到现场直播时听众通过微信参与讨论、与名家面对面,直至播出之后以视频、图文、花絮等方式推送到微信平台,整个过程都体现了戏曲广播与新媒体的融合。

戏迷们一直想要的戏曲演唱伴奏带、名家原唱片段、名家风采展示,都可以在微信公众平台得到满足。

以往,老年听众们想要获得戏曲唱词和伴奏,需要自己到电台来获取,现如今只要打开常州戏曲广播的微信公众号,唱词和伴奏一应俱全,任何场所、任何时间都可以轻松获取自己喜欢的唱段。

产品上:常州戏曲广播微信公众号开发了一些适应老年听众需求的子菜单、子功能,如“戏曲票务”,免于现场购票的奔波,让老年听众真切感受网上购票的方便快捷和优惠幅度,如常州凤凰谷大剧院举办的“凤凰谷艺术沙龙”,听众通过微信平台均可优惠购买晋剧《傅山进京》、婺剧《白蛇传》。

虽然从常州戏曲广播微信公众号后台来看,老年人参与网购的数量目前还不是很多,但是总体发展趋势看涨。

微信平台“微直播”提供的在线收听,可以不再受传统广播的发射功率、节目播出时间的限制,更自由自在便捷的收听常州戏曲广播的精彩唱段和节目集锦,这种随机、随意的收听模式,让戏曲节目的收听从传统的收音机延伸到手机、平板等移动客户端。

这些新功能的开发并不是一成不变,是可以顺应老年听众的需求不断改变和推进的。

此外,通过微信平台还调动了听众的互动参与,老年戏迷听众可以对发布的信息进行评论、网络投票,甚至和名家直接互动,是电话、短信参与之外的新选项,增加听众的“粘度”和活跃度,拉近了听众和节目主持人、和戏曲名家的距离。

如15年10月常州戏曲广播举行的《何林戏迷俱乐部》十周年喜乐会,听众就是通过微信公众号投票,选出“最佳表演奖”、“最具人气奖”等8个奖项,最终票选决出前20名在《喜乐会终极秀场》与戏曲名家同台演出。

微信公众号的作用,也离不开微信朋友圈的分享传播。

微信这样新媒体的介入,使老年人不再单纯地是个单方面的听众,而是越来越影响他们的使用习惯。

微信的参与、分享和转发等功能,使得戏曲广播听众延伸到更广泛的收听群体。

一个可喜的现象也正在浮现,那就是关注戏曲、喜爱戏曲的队伍里,年轻人、中年人也逐渐多了起来。

这件事情对于老年人来说,是极大的安慰,大到戏曲传统艺术的弘扬,小到代际鸿沟的缩小。

这些点滴的进步可以窥见,微信公众号让戏迷不再是割裂的个体或者小团体,能够在更大范围内互联,与互联网时代接轨。

“互联网+”背景下,戏曲广播有责任帮助老年人创造一种氛围,让他们也能逐渐跟上形势,克服技术恐惧,享受信息时代带来的便利。

戏曲主持人何林、蔡强、江天、雯雯、冰姿等在日常节目中更是不厌其烦地引导老年听众建立自信,找到最适合他们的方式。

对于老年群体而言,新媒体也能够帮助他们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社会变迁,提升自我认同感和幸福感,保持社会参与和社会交往的能力。

而且由于其年龄与阅历,老年群体一旦熟悉了新媒体的使用环境,就能够在参与、接触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与常州戏曲广播一起良性互动,共同进步,他们会期待更多丰富内容的出现,想在这个渠道获得更多戏曲资讯和生活服务,从而对常州戏曲广播的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微信公众号对戏曲广播的促进和影响戏曲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传播,在互联网时代,戏曲的传播必然会借助于新媒体。

而戏曲广播要跳出舞台艺术线性再现的老套路,也必然与新媒体积极融合。

而作为移动终端传播的微信公众号,让听众又增加了一条了解和掌握戏曲广播动态的有效途径,也给戏曲广播带来更大的拓展空间,它克服了声音传播的单一属性,可通过音频、视频、图文等各种形式,加上精心的后期编辑,扩大了戏曲节目传播的深度、宽度、广度。

如品牌节目《何林戏迷俱乐部·名家会客厅》在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每一条精彩回顾,都会得到诸多戏曲名家、名票和听众甚至粉丝的大量关注和转发,短短一天内阅读量就突破上千,各种效应叠加,影响不容忽视。

微信平台上的节目预告也好,节目回顾也好,听众都可以留言讨论,建言献策,参与感飙升。

因为微信平台主动推送的便利,主持人可以全方位地展示自己的风采和工作花絮,广播主持人形象更加真实,能提升主持人亲和力,为节目聚拢更多人气,如常州戏曲广播集中推送的“戏曲活力之我秀”系列,全方位地个性展示了常州戏曲广播节目团队的主持人、编辑的风采,使得听众对整个频率都倍感亲切。

而随着周东亮、沈惠兰等众多戏曲名家对常州戏曲广播微信公众号的关注,常州戏曲广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与日俱增。

与此同时,戏曲名家们也需要这样一个移动客户端的展示舞台,呈现他们的艺术魅力,弘扬传统文化。

只有本着“受众本位”的思想,在微信公众号上顺应听众需求,研究老年人的收听心理,了解他们的收听现状,掌握他们的参与习惯,通过技术手段和内容筛选,给予听众力所能及的服务并且形成常态,提升老年人的媒介素养,提高自我认同和幸福感,让听众随时都能感受到常州戏曲广播的存在,就像他们身边的亲人一样,能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从而信任、依赖,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唯有如此,听众对常州戏曲广播的忠实度和黏合度才能提升,戏曲广播才能取得长足发展。

(作者单位:常州广播电视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