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笑》案例分析

《微笑》案例分析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微笑》教学案例
东车小学李春艳
教材分析
本文是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九单元中的第二课,这是一首西班牙民歌,作者以简洁自然、淳朴真实的语言,字里行间,意蕴悠长。

通过生活中最简单的一个表情——微笑,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整个社会大家庭更加和谐。

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人性的呼唤。

学情分析
在这一课的设计上应本着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更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精神,让学生在个体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和全班范围的互动,借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从理论上说,每个学生都有积极学习的欲望,但在实践中这种求知学习的欲望往往不是学生自发产生的,而是教师有效激励的结果,即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

因此,在教学中应依据“自主发展、点播启导”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设置自读、自悟、质疑、表达、讨论、评价等学习活动的情景,使学生欣欣然、跃跃然投入其中,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堂上学生因为理解的不同而产生的讨论、探究往往是产生佳作的契机,教师应紧抓这一契机,放手让学生写心中所想。

这样做,不但深化了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理解,提高了阅读质量而且也创造了与文本再次“亲近”的机会和倾诉心里话的机会,可谓一举两得。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理解诗歌内容,懂得微笑有着无穷的力量,人人都需要微笑。

4、通过阅读体会微笑对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的重要作用,懂得人人都需要微笑,都应向别人付出微笑。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微笑的神奇作用,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难点:理解句子:“在人生的旅途上,最好的身份证就是微笑。


教学准备
1、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通读课文,标注感受或疑问。

3、搜集有关微笑的名言警句。

课时安排
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谈话揭题。

教师以微笑步入教室。

师:同学们,刚才老师是以什么样的表情走进教室的?
相机板书课题:微笑(画笑脸)对此,你有什么想法?你对微笑是怎样理解的?
导语: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西班牙民歌《微笑》,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哲理吧!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读通顺。

(1)提出读书要求: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踏上微笑之旅吧!翻开课文,亮出你的嗓子读课文,注意咬准字音,把握节奏,最好能读出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2)生自由朗读课文,师巡视。

(3)检查读书情况,指名读,引导评价。

2、梳理脉络。

(1)质疑:诗歌共有几小节?围绕“微笑”讲了那几方面的的内容?以最快的速度默读全诗,用小标题概括一下。

(2)生读文思考。

(3)全班交流归纳形成板书:花费少、价值高、时间短、回忆长、作用大、人人需要、最好的身份证。

3、读板书内容,加深印象。

三、品读诗歌,体悟情感。

1、引导深入读书:经过几番读书,同学们已经大致了解的课文的主要内容,但是是否就能说我们读懂了呢?
生交流回答:要细细品读,才能读懂内涵;还有问题没有解决,如为什么说“微笑是最好的身份证”等。

小结:“学有疑则问,有问则学”。

我们读书,不但要读出纸面上的东西,最重要的是读出字背后的深意!
2、读议结合,体味情感。

(1)提出读文要求:继续微笑着去探询吧!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你感触最深的地
方写下你的体会。

(2)生对话文本,圈点批注,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①学习第4小节:
a、读句子,谈体会。

生1:“家庭充满温馨”让我想起……
师:你知道家人的微笑包含着什么吗?(爱心、体贴……)请你把这几个词写在黑板上。

生2:我觉得确实能使生意兴隆,比如……
师:笑迎天下,才能四海宾朋。

这笑里藏着主人的——(热情、友好……)也请你把这几个词写在黑板上。

……
引导学生抓住每句诗联系事例,体会微笑的含义。

b、仿写:有了它……有了它……
c、小结:笑,真有魔力啊!同学们,带上你的赞叹,带上你的欣赏,带上你的微笑,读——
②学习第5小节:
a、读句子,谈体会。

生1:读着第一句话,我仿佛看见了劳累了一天的……
师:原来微笑竟如一杯清香四溢的茶,提神清脑。

生2:我也想起了一次失意的经历……
师:这微笑,传递的是——(鼓励、力量、信心、温暖……)请你把这几个词写在黑板上。

b、个性朗读并评价。

③学习第2小节。

过渡:相逢一笑泯恩仇,付之一笑烦恼跑。

难怪作者说—
(点击课件,出示文段)
a、暗示生1接读——“一个微笑,仅有几秒,就转瞬即逝;”
手势指生2接读——但“留下的回忆,终生美好。


b、理解词语,体会时间短暂:“转瞬即逝”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其它词语说说他的意思吗?
c、理解“回忆长”:哪怕稍纵即逝,可谁也不能抹杀微笑的功劳!因为它带给人(指板
书示意学生读)友好、文明、热情、信心……所以,它留给人们心中的回忆——终生美好。

④学习第3小节。

a、出示文段,引导理解“需要”的是什么?
没有人富,富到对它不需要,也没有人穷,穷到给不出一个微笑。

没有人富,富到不需要——(指板书)友好、文明、热情、信心……,也没有人穷,穷到给不出(指板书)友好、文明、热情、信心……
b、激情朗读:同学们,让我们真诚提醒全世界富有或贫穷的人——微笑
⑤学习第6小节。

a、富人和穷人都需要微笑,而一个忘记微笑的人,对它更加需要!什么时候,人容易忘记微笑?忘记了微笑会怎么样呢?
⑥学习第7小节。

a、可是,人难免走入迷途啊!引读:
师:如果匆忙中我忘记对你微笑,请原谅我;而善良淳厚的你,能否给老师一个宽容的微笑?
生齐:能!
师:如果生气时老师忘记对你微笑,请原谅我;而善良淳厚的你,能否给我一个微笑?
生齐:一定能!
b、生照着老师的样子问,师答(出示)
如果劳累时你忘记对我微笑,
我会原谅你;
善良淳厚的我,
一定给你一个谅解的微笑!
c、生挑选伙伴,对问。

⑦分享微笑故事。

a、师:人人都可能忘记微笑,可是只要有宽容,只要有忍让,你就能收获微笑!正如诗中所言:“给的人幸福,收的人回报。

”(课件出示)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b、生结合生活实际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你曾经收获过微笑吗?
你曾经把微笑送给别人吗?
你知道你身边有哪些面对悲伤、失意、挫折……总是坚强微笑的人吗?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感悟“微笑中国”
生活中令人感动、难忘的人有很多,就拿过去的2008年来说吧!我们的祖国灾难与奇迹同行,坎坷与辉煌同在。

那一个个微笑也因此铸进了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出示相关微笑图片,配乐深情讲述):我们的温总理,国难临头时,他的领袖风范,足以震慑死神;他的平民情怀,足以感天动地!国人从他那时而凝重的神情,时而宽慰的微笑里,读懂了坚定的决心,看到了无限的希望。

这个10岁的小女孩唐沁,无情的地震砸断了她的左腿,却没有砸断她的坚强。

面对镜头,她忍着剧痛绽放出最美的微笑!正因为有了无数像他们这样微笑的人,中国微笑着趟过一次次险滩,走过了一次次荆棘。

看,他们笑得多么灿烂啊!奥运会——中国惊艳世界;太空上,五星红旗又一次高高飘扬……一个个微笑,无不彰显着中国的自强、自信和自豪!
2、同学们,当这一张张笑脸扑面而来,似乎总在向我们传达着、诉说着什么?你最想对谁说什么?
3、突破难点:
①透过他们的微笑,我们终于明白:微笑,不仅仅是一种表情,更是一种领悟,一种修行,一种人生态度!看看他们,想想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微笑呢?!绽放你的微笑吧!在人生的旅途上,最好的身份证就是微笑!!
②师生接读:付出一个微笑,奉献一片真心;
绽放一个微笑,收获满腔真诚!
微笑时最好的身份证,证明微笑者的(指板书)——友好;
微笑时最好的身份证,证明微笑者的(指板书)——热情……
你需要微笑,我需要微笑,人人需要微笑;
大人需要微笑,小孩需要微笑,生活需要微笑;
平民需要微笑,领袖需要微笑,国家需要微笑!
③说话训练:同学们,现在你肯定对微笑有了更深的理解。

(出示:微笑是什么?是……是……是……)
五、课堂小结,寄予希望。

师:同学们,无论你人生的道路是一帆风顺还是坎坷泥泞,无论你身在家庭,走在校园,走出社会,走遍天涯,别忘了,带上这张特殊的身份证,它的名字叫——微笑!
七、板书设计
微笑
友好花费少价值高
文明时间短
自信回忆长
坚强作用大
……人人需要
课后反思: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教学的外延就有多大。

”课堂上,学生从课文的描述中深切地感受到了微笑的魅力。

那么,能不能让学生从被动的感受者转化为主动的创造者呢?于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融入自己的感受,体会诗歌的语言特点及写作方法,把自己的感受仿照课文的形式写一写。

多彩的课后参与活动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使他们的潜力不断得到激发,从而真正地会学语文、活学语文、乐学语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