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综合实践活动发言稿

综合实践活动发言稿

综合实践活动发言稿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大家好!在这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日子里,我们怀着兴奋而又激动的心情再一次来到了这里,来到了令人为之振奋的二职中。

显然,“再”这个字并没有影响我们对这里的向往。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作为21世纪的莘莘学子,我们寒窗苦读,追逐着“头悬梁,锥刺骨”的榜样,“三更灯火五更鸡”成了我们刻苦学习的真实写照。

然而,终日孜孜的我们更加应该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中,在实践中学会独立,在实践中学会成长,在实践中经风雨、长见识、增才干。

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此,我代表全体学生争取做到以下几点——1、遵规守纪,一切行动听指挥。

2、有自我保护意识,遇到事情要冷静思考,并加以分析,懂得在紧急情况下求助他人。

3、爱护公物和绿化,遵守公共秩序,文明用语,文明活动。

保持宿舍整洁,熄灯后安静,不影响他人,不让老师们操心。

4、同学之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发挥“众人划桨开大船”的团队合作精神,克服一切困难。

同学们,社会实践活动不只是一项户外活动,更是我们锻炼自主能力、自主意识,磨练自身意志的好机会。

一位老师曾经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Always keep the faith ”——永远坚持信念!今天,我也将它赠与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希望你们好好把握这次难得的机会,定能够有所收获。

也请领导、老师们放心,我们会牢记“诚朴坚毅务实创新”的精神,严于律己,使自己越变越成熟。

“我们都一样,一样的坚强,一样的青春焕发金黄色的光芒。

哪怕会受伤,哪怕有风浪,风雨之后才会有彩色阳光!”最后,希望同学们能倍加珍惜这次实践基地之旅,在这醉人的春天里破茧成蝶,亮出绚丽的双翼,找出最自信、最耀眼的自己!如果说人生是一幅画,那么,我相信这次的实践活动一定是最亮丽的一笔!谢谢大家!学生代表:一班夏雨婷尊敬的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受闫校长的委托坐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我自感有些心虚。

综合实践活动课对大家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对我来说亦是如此。

所以说,我觉得恐怕和大家交流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只能说和大家一起学习,一起探讨。

说一说我自己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结缘,那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

我一直都是咱们学校的一个专职的小学语文教师,04年那年偶然客串了一下的当时的劳动课教学,在学校领导老师们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参加了04年的全县劳动优质课评选,这算是第一次涉足劳动学科,后来课的效果不错,被推到市里去参加评选,在县市教研员老师的指导帮助下又参加了省优质课评选并获得了二等奖。

也许正是这次讲课激励了我,从此我喜欢上了劳动课,虽然天生比较笨拙,但后来我还是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开设了手工制作选修课,并且学生和我都玩的不亦乐乎。

再后来,又先后参加了市教学能手评选,教坛新星评选等活动,便由此与综合实践活动结缘。

但后来,我发现,我热衷的劳动学科在课表里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综合实践活动,而且没有相应的教材。

于是我就自己找到了综合实践活动新课程标准去解读,发现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很有意思,如果真正开展起来,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会有很大的帮助。

只是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如何去开展,如何去实施,我想对于很多老师来说都是一个盲点,面对这份新生事物,大家都有些茫然。

综合实践活动新课程标准实施有几年的时间了,我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认识仍然是停留在观望和迷茫的阶段。

08年5月份,我有幸被教研室派往泰安参加了全省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讨会议,在会议上见到了省教育厅主管综合实践活动的王秀玲老师,以及以前主管劳动学科的党好政老师,还有省教育厅邀请到的国家基础教育司课程发展处沈白榆处长。

诸位领导对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性质、范围及开展形式做了相应的指导。

会上还观摩到了几节不同类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例,把眼界放开去,才知道有些地区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已经开展的如火如荼了,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今天我就和大家通过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关文件开始,把我的认识和大家一起交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课程结构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这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

为此,我们特别提出来加以强调。

从本质上讲,这是一门非学科领域,是基于生活实践领域的课程,它是基于学习者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起点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学生从自身经验中形成问题,从经验中去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

▲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特点是什么?《纲要》在规定新课程的结构时做出了如下阐述。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由此看来,在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与各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

那么,综合实践活动到底是一门什么性质的课程?对应于分科课程,它是一门综合课程;对应于学科课程,它是一门经验课程。

概括起来说,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

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自小学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其他课程具有互补性。

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如下特性。

一、整体性综合实践活动具有整体性。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范围包括学生本人、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

对任何主题的探究都必须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必须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整体性,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全发展。

二、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而非在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它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评价标准具有多元性,因而其活动过程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四、生成性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生成性。

这是由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取向所决定的。

每一个班级、每一所学校都有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每一个活动开始之前都有对活动的周密设计,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性的一面。

但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却是生成性,这意味着每一个活动都是一个有机整体,而非根据预定目标的机械装配过程。

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不断生成,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性的集中表现。

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不是为了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

五、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的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领域。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

通过该学习领域,可以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不断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人格臻于完善。

三、劳动与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以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

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

通过该领域使学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

以上几个方面是国家为了帮助学校更好地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而特别指定的几个领域,而非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全部。

四大指定领域在逻辑上不是并列的关系,更不是相互割裂的关系。

“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

另一方面,“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则是“研究性学习”探究的重要内容。

所以,在实践过程中,四大指定领域是以配合的形态呈现的。

除上述指定领域以外,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相结合,也可以单独开设,但课程目标的指向是一致的。

总之,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互为补充,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二者既有其相对独立性,又存在紧密的联系。

具体说来,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存在以下三方面的联系:第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可能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第二,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第三,在某些情况,综合实践活动也可以和某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

因此,妥善处理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的关系,既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课题,又是一个富有创造性和艺术性的课题。

▲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须遵循哪些原则?一、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