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如何分析文章的标题小说2014-12-09 20:51:现代文阅读如何分析文章的标题•【命题热点】•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和标志,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常常透漏出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串连文章的结构,起到揭示主旨和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
在考试中,它经常被设计成“如何分析文章的标题”这样的问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概括和鉴赏评价能力。
其题型大致可分为三类:标题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用这个标题;这个标题好不好。
这三个题型正好是一组递进题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它包含理解分析、概括归纳、评价鉴赏三个能力水平。
•理解分析指的是理解标题含义并分析标题与文中的观点态度的关系;概括归纳指的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以便探究标题的语境引伸义和其在结构上的作用;鉴赏评价能力指的是标题在语言、方法技巧上的表现。
近几年有关标题的高考题常常围绕这几个能力点出题,考查得很细致,也很全面。
•命题角度一:标题的含义是什么•标题含义理解题能快捷、准确地考查出学生领悟作品内涵、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这类题要求学生首先明确标题的表面义即字典义,然后弄清标题的语境义及延伸义,而语境义和延伸义一般与文章的主题有着直接的关系。
•【黄金例题】•[例1] (2007年福建卷)(《2011届现代文阅读本》P34)•落叶是疲倦的蝴蝶朱成玉•【解析】•第一步,理解标题的本义。
题干要求概括标题中“落叶”的含义,落叶的本义很好理解,即“落叶”的字典义,关键是“落叶”隐含的语境义。
•第二步,明确标题的语境义。
要明确标题的语境义必须找到相关的关键句,读完朱成玉的《落叶像疲倦的蝴蝶》,你会发现,全文都是在写落叶、故乡、母亲,叶落了,秋天来了,人也多愁了。
将自己的归乡与叶落联系起来思考,“那一刻,我的心微微一颤,仿佛众多纷纷下落的叶子中的一枚”。
自己现在回归故乡,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故乡的老树、炊烟、山崖、白羊、屋檐、冰凌、红辣椒,看到了为“我”讨来一生盛宴始终深爱着“我”的母亲,如落叶“从灿烂的枝头缓缓地落下来,再也没有醒来”。
从这些关键句中发现本文的“落叶”一共有两片,一片是“我”,一片是“母亲”。
•第三步,探究标题的中心义。
相思、相连的文化在落叶,故乡、母亲的叙述中逐层展开,逐层深入。
本文的内容可归纳概括为两部分,一是“我”思念故乡,而是“我”想念母亲。
借此抒发了对故乡尤其是对母亲深情的怀念,所以标题中的落叶应含有一种深深的思念和遗憾之情。
•第四步,提炼整合答案。
从标题在文中的语境义、中心义中提炼答案,整合为:落叶一是指在外漂泊、思念故乡及亲人的“我”;二是指辛劳一生、衰老死去的母亲。
“落叶”是本文的线索,起到组织材料、贯穿全文的作用。
(意思对即可)•【类题点拨】•解释标题的含义可分四步走。
•第一步,理解标题的本义。
标题的本义一般指的是其字典义或常用义,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它的引伸义。
•第二步,明确标题的语境义。
其标题除了有它的表层意思之外,还有更为深层的含义,即它的比喻义和象征义。
要明确标题的语境义必须找到相关的关键句,所谓关键句,指的就是文章中“能概括本段文字的句子”“能透漏情感的句子”或“能体现本文主题的句子”等。
•第三步,探究标题的中心义。
标题的比喻义和象征义常常是本文要揭示的中心。
现代文阅读的设题,不论是有关内容的,还是有关结构的,或者是有关表现手法的,都是着眼于彰显文章主旨的依据和手段的角度提出问题,这已经成为高考现代文阅读命题的一种方向和趋势。
不同体裁的文章,其主题的表现也不同。
侧重记人的文章,一般应着重通过人物的具体言行展现他的内心世界以显示其思想、性格、道德情操的社会涵义。
侧重叙事的文章,一般要努力反映出事件蕴含的思想意义。
侧重状物的文章,一般要注重揭示事物本身的审美价值,或熔铸于事物中的某种情感和寓意。
侧重抒情的文章,一般应着重披露其隐含、交织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
考生在答题前首先要对该文所表达的主题进行推敲,确定该文的写作意图,就可以在把握文章主题的基础上顺藤摸瓜,也就对标题的比喻义或象征义有了更加明确的印象。
•第四步,提炼整合答案。
从标题在文中的语境义、中心义中提炼答案,用文章中的点题句、中心句、主旨句、结论句,进一步印证标题含义,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之后,按照要求,精炼语言,整合答案,并在答案表述上要注意与题干和原文保持一致。
【即时演练】•一、(2009·江西卷)(《2011届现代文阅读本》P125)•16.“木车的激情”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4分)•答:孔子及其弟子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思想而激动,为理念而不知疲倦,终其一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往复奔走的精神。
解析:此题重在考查学生的概述能力。
•命题角度二:为什么设这个标题•回答“为什么”类问题常与文章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有关,即考查的“匠心用意”。
这类题,在题干中一般是直接提问“为什么”。
“匠心用意”属于文章写作手法上的范畴,与的材料安排、行文构思、表现手法等有关。
回答“为什么设这个标题”这类题,一般从文章的写作内容、行文结构和中心主旨这三个方面作答。
•【黄金例题】• [例2](2006湖南卷)《山阴道上》•(《2011届现代文阅读本》P34)•19、浙江绍兴,古称山阴。
《世说新语》曾载:“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通观全文,请回答为什么将这篇散文题为“在山阴道上”。
•【解析】•问“为什么将这篇散文题为‘在山阴道上’?”其答题分三个步骤。
•第一步,明确标题表面义。
“在山阴道上”中的“山阴”,题干中提示是指浙江绍兴,带入标题,其表面义就是在浙江绍兴的路上。
•第二步,分析文章结构。
从“故乡”的吸引,写到钱塘江大桥,又写到绍兴及三味书屋,最后写船行山阴道。
全部围绕“山阴”行文,所以“山阴道上”是文章的一条线索。
•第三步,概括文章内容。
联系语境“我不知道这可就是著名的山阴道”发现,文章内容围绕“在山阴道上”写了游历浙江绍兴的过程。
•第四步,挖掘标题的中心义。
游览浙江绍兴,并非游山玩水,从一开始就说“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所以本文的“在山阴道上”就有了深刻的含义,根据找中心的方法,我们从所给语段中的议论抒情中确认“在山阴道上”的中心义是由旅程中的所见所闻而引发的所感所思。
•参考答案:与游历鲁迅故乡的旅程相吻合。
暗寓旅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的“美不胜收”。
•【类题点拨】•解答“设这个标题的原因”这类题可分四步走。
•第一步,明确标题表面义。
标题有时就是一个名词概念或者一个形象的短语,理解其表层含义是深入挖掘其中心义的前提。
标题的表面义就是标题中每个词语含义的组合。
•第二步,分析文章结构。
考虑文章的谋篇布局的匠心所在。
标题常常与文章的选材安排有关,有的就是文章的行文思路——线索。
•第三步,概括文章内容。
找出每一段的中心内容,归纳概括文章的写作内容,因为标题常常就是文章内容的浓缩。
•第四步,挖掘标题的中心义。
设这个标题的原因,一定与文章的中心有关,因为文章的标题是不会游离于文章中心之外的。
理解标题的中心义,要善于透过表象,找到文章结论性质或议论抒情的语句,发掘出人物和事件所蕴含的哲理美,当然,有的标题本身就有点题的作用。
【即时演练】•二、(2008·广东卷)(《2011届现代文阅读本》P96)《绝妙的错误》•21、为什么将标题取名为“绝妙的错误”,请结合全文分析。
(6分)•21.“绝妙的错误”指的是DNA的演变过程,在不断的“错误”中由单细胞生物逐渐形成不同的生物。
之所以称为“错误”是指演变过程中“每一个突变都是某种随机的全然自发的意外”,比如“在进化路上的某处,核苷酸旁移,让进了新成员;也可能还有病毒迁移进来,随身带来一些小小的异己的基因组;还有来自太阳或外层空间的辐射在分子中引起了小小的裂缝,于是就孕育出人类”这些错误。
说错误是“绝妙”的主要是说这一个个的意外错误,才成就了今天的生物。
所以标题取名为“绝妙的错误”。
•命题角度三:标题和内容的关系•标题和内容的关系,考查学生在辨别、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基础上,对文中隐含着的观点进行概括,难度较大。
从阅读的整体性特征出发,要求考生对全文所涉及的内容思想和情感倾向探幽发微,求同辨异。
,答题时多从思路、从内容、从中心着手,要善于发现潜在的命题点,挖掘出命题中的表层与深层含义,思维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黄金例题】• [例3](2005年全国卷Ⅱ)《春天的梦》•(《2011届现代文阅读本》P3)•4、本文的题目是“春天的梦”,文中又多处将“春天”与“梦”联系在一起,请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写。
(6分)•【解析】“请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写”(将春天与梦多处联系在一起),是分析原因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以及对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鉴赏。
能力层级为E级。
•第一步,筛选信息。
根据题目的要求把“春天”与“梦”联系一起的地方找出来,开头,“每一片都是一个温馨的梦”;中间,“对春天的梦想,我忍耐住了许多寒冬”;中间,“梦见了春天”,梦到了妻子、儿子;结尾,“人生里不能没有梦幻”。
•第二步,提炼观点。
根据筛选的句子,概括出春天与梦内在联系,①寒冬中,春天是一个梦,给人以温暖和希望;②艰难时,社会的变革,人间的真情像春天的梦,给人以温暖和希望。
•第三步,归纳中心。
根据文章结尾部分反复出现的“呼唤”“赞颂”等词语并联系文中的“渴慕”“梦想”归纳出“呼唤春天,期盼春天”的主题。
•第四步,探究效果。
即探究标题与文章内容、文章中心的紧密度。
•4、本文的题目是“春天的梦”,文中又多处将“春天”与“梦”联系在一起,请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写。
(6分)•【类题点拨】•分析标题与内容的关系,属于整体概括题。
•第一步,筛选信息。
根据题目的要求,把标题在文本中隐含的信息一一找出来,找出标题和文章内容的关系,这和理思路的方法一致。
•第二步,提炼观点。
分析筛选的句子,概括在文中隐含的观点,分析标题和文章观点的关系。
多数文章的观点常常是层层递进,或一实一虚两层含意巧妙融合在一起。
提炼分析时,一定深入思考,不要仅停留在标题含义的表层。
•第三步,归纳中心。
好的标题,往往具有双重的提示作用,既能高度概括文章基本内容,又能显示或突出文章的主旨,因此文章的题目,通常与文章主题有很大的关系。
•第四步,探究效果。
标题与文章中心有着紧密的关系,标题能够提示文章的写作内容,还能够突出、深化、形象文章的中心。
【即时演练】•三、(2008·江苏卷)(《2011届现代文阅读本》P103)《侯银匠》•15.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这样安排的理由。
(6分)•15.(6分)①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侯家父女相依为命,侯菊继承了父亲的精细、勤劳等品质,写侯菊就是表现侯银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