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法医学(此题注解表示以下试题内容所属的课程)//说明1:试题分类是指对试题进行归类管理,其格式可采用:XXX章/XXX节//说明2:“所属知识点”是指一个试题所考核的知识点//说明3:其他格式编排说明详见“技术规范文档”//说明4:以下试题内容描述可能不准确,仅表示其编排格式[试题分类]: 第四章机械性损伤/第五节机械性损伤的法医学鉴定[命题人]:温永启[所属单位]:刑事科学技术系[题型]:论述题论述生前伤与死后伤的鉴别答案: {主要依据生活反应。
(1分)生活反应的概念。
(1分)生活反应的表现,局部生活反应:(1)出血;(2)创缘卷缩、哆开;(3)炎症反应;(4)酶活性改变;(5)蛋白成分变化;(6)炎性介质改变;(7)局部淋巴结的边缘内红细胞聚集。
(3分)全身生活反应:(1)栓塞;(2)全身贫血;(3)全身感染;(4)吸入或咽下;(5)其它。
(3分)死后伤无上述反应。
(2分)}分数:10难度:4所属知识点:第四章机械性损伤/第五节机械性损伤的法医学鉴定/生前伤与死后伤的鉴别认知层次:综合应用试题分析:{<在此编写对该题的解题过程>}[试题分类]: 第四章机械性损伤/第五节机械性损伤的法医学鉴定论述如何推断致伤物。
答案: {(1)根据损伤的形态推断:A 头部损伤;B 躯体和四肢损伤;C 具有特殊形状的皮下出血;D 尸体各部位的擦伤。
(4分)(2)根据创口内的异物推断。
(3分)(3)根据衣服上的痕迹推断。
(2分)(4)根据致伤物上的附属物推断(5)其他如通过侦查实验推断(1分)}分数:10难度:3所属知识点:第四章机械性损伤/第五节机械性损伤的法医学鉴定/致伤物的推断认知层次:简单应用试题分析:{<在此编写对该题的解题过程>}[试题分类]: 第三章尸体现象/第三节死亡时间的推断论述推断死亡时间的方法。
答案: {(1)根据尸体现象推断死亡时间(仅以尸冷为例);(2分)(2)根据胃肠内容物消化程度推断死亡时间;(2分)(3)根据蝇蛆生长发育情况推断死亡时间;(2分)(4)从死后化学变化推断死亡时间;(2分)(5)其它:超生反应;能证明死前状况的时间依据,如衣着、发长、膀胱尿量等;与时间有关的现场现象如气候变化、日历、现场血、痕迹陈旧程度等。
(2分)}分数:10难度:4所属知识点:第三章尸体现象/第三节死亡时间的推断/根据尸体现象进行推断认知层次:综合应用试题分析:{<在此编写对该题的解题过程>}[试题分类]: 第二章死亡/第一节死亡与死亡过程论述死亡的过程及各期的表现。
答案: {死亡是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典型的死亡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即濒死期、临床死亡期和生物学死亡期。
(1分)(1)濒死期又称临终状态。
脑干以上中枢神经深度抑制,表现为意识障碍、呼吸障碍、代谢障碍,各种反射活动减弱或迟钝、血压下降、呼吸及心跳微弱并逐渐趋向停止。
但心搏、呼吸尚存,此时受伤后仍有微弱的生活反应。
(3分)(2)临床死亡期:此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扩展到延髓,生命中枢亦深度抑制,出现呼吸停止、心搏停止和各种神经反射消失。
但在脑缺氧极限4-6分钟之内,经及时抢救,恢复血液循环和氧气供给,仍有完全复苏的可能。
(3分)(3)生物学死亡期又称细胞死亡或分子死亡,是死亡过程的最后阶段。
此期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不可逆的变化,功能永久停止。
随着生物学死亡过程的进展,相继出现尸斑、尸僵等早期尸体现象。
(3分)}分数:10难度:3所属知识点:第二章死亡/第一节死亡和死亡过程/死亡过程认知层次:简单应用试题分析:{<在此编写对该题的解题过程>}[试题分类]: 第三章尸体现象/第三节死亡时间的推断论述如何利用蛆蝇生长发育推断死亡时间。
答案: {利用蛆蝇生长发育判断死亡时间:夏季,苍蝇可在死者口角、鼻孔、眼角、外耳道、肛门、外阴部各创口等外产卵。
(2分)30℃气温条件下,蝇卵经8-14小时孵化成蛆。
(2分)蛆虫每日生长0.24-0.3cm,约4-5日可达1.2cm,便潜入泥土中变成蛹。
约一周后,蛹破壳成幼蝇。
(2分)因此,在夏季的尸体周围发现有蛹壳和幼蝇,可推断死亡时间至少已两周。
(2分)春秋季节蛆每日生长0.1 cm,约经12日才成蛹,完成这过程需4周。
(2分)}分数:10难度:4所属知识点:第三章尸体现象/第三节死亡时间的推断/根据蝇蛆生长发育情况进行推断认知层次:综合应用试题分析:{<在此编写对该题的解题过程>}[试题分类]: 第三章尸体现象/第三节死亡时间的推断论述如何利用胃肠内容物推断死亡时间。
答案:{根据内容物消化程度,可以推断死亡距离最后一次进餐的时间,从而大致可得知死亡时间。
一般情况下:(1)胃内充满大量未消化的食物,如饭粒和蔬菜的形态较完整,多为进食中或餐后不久死亡。
(2分)(2)胃内食物已变软,但其外形仍较完整,约在餐后一小时左右死亡。
(1分)(3)胃内容有相当程度消化,并大部分移向十二指肠,大约为进食2-3小时。
(2分)(4)胃内仅有少量消化物,十二指肠含有消化物或食物残渣时,约在餐后4-5小时死亡。
(1分)(5)胃内空虚或仅有少量乳糜状粘稠物,则在餐后6小时以上死亡。
(2分)剖验时须注意食物的性状、成分、数量以及身体状况、年龄等。
(2分)}分数:10难度:4所属知识点:第三章尸体现象/第三节死亡时间的推断/根据胃肠内容物消化程度进行推断认知层次:综合应用试题分析:{<在此编写对该题的解题过程>}[试题分类]: 第三章尸体现象/概述论述各种尸体现象。
答案:{早期尸体现象包括超生反应、肌肉松弛、尸冷、尸僵、尸斑、尸体痉挛、角膜混浊、皮革样化、自溶;(5分)晚期尸体现象包括尸臭、尸绿、腐败水气泡、腐败静脉网、腐败巨人观、死后分娩、白骨化。
(5分)}分数:10难度:4所属知识点:第三章尸体现象/概述/阶段划分认知层次:综合应用试题分析:{<在此编写对该题的解题过程>}[试题分类]: 第三章尸体现象/第三节死亡时间的推断论述如何利用尸体现象判断死亡时间。
答案: {早期尸体现象如肌肉松弛、尸冷、尸僵、尸斑、角膜混浊等的发生发展;(5分)晚期尸体现象包括尸臭、尸绿、腐败水气泡、腐败静脉网、腐败巨人观、白骨化的发生发展。
(5分)}分数:10难度:4所属知识点:第三章尸体现象/第三节死亡时间的推断/根据尸体现象进行推断认知层次:综合应用试题分析:{<在此编写对该题的解题过程>}[试题分类]: 第三章尸体现象/概述论述尸体现象的法医学意义。
答案: {尸体现象的概念;(2分)尸体现象的种类;(2分)法医学意义:推断死亡时间,推断案件性质,推断作案过程,推断是否移尸,作为死亡的依据等。
(6分)}分数:10难度:3所属知识点:第三章尸体现象/概述/法医学意义认知层次:简单应用试题分析:{<在此编写对该题的解题过程>}[试题分类]: 第三章尸体现象/第一节早期尸体现象论述皮下出血与尸斑的区别。
答案:{皮下出血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加压后颜色不消退,沿中轴切开,组织间有血液,用水冲洗和用纱布擦拭皆不消失,有时可见小凝血块,切片可见出血和其他生活反应;(5分)尸斑位于尸体低下部位,在死后12小时内,加压后颜色消退,压力移去后,颜色复现,晚期尸体现象出现以前,经水冲洗和用纱布擦拭后消失。
切片无生活反应。
(5分)}分数:10难度:3所属知识点:第三章尸体现象/第一节早期尸体现象/尸斑认知层次:简单应用试题分析:{<在此编写对该题的解题过程>}[试题分类]: 第四章机械性损伤/第二节钝器伤论述坠落案件的法医学鉴定要点。
答案:{坠落案件的鉴定:现场勘查要点,(3分)尸体检验要点,(5分)走访调查要点,(2分)从而确定死因与案件性质。
}分数:10难度:4所属知识点:第四章机械性损伤/第二节钝器伤/分类/高坠伤认知层次:综合应用试题分析:{<在此编写对该题的解题过程>}[试题分类]: 第一章绪论/第二节法医学概述论述法医学的工作内容及学科分类。
答案:{现场勘查、尸体检验、物证检验、文证审查、活体检查(6分)法医病理学、法医物证学、法医毒理学、临床法医学、法医精神病学(4分)}分数:10难度:4所属知识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法医学概述/法医学工作内容认知层次:综合应用试题分析:{<在此编写对该题的解题过程>}[试题分类]: 第四章机械性损伤/第四节火器伤论述枪弹射入口与射出口的区别。
答案:{创口形态:射入口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射出口多为星芒状;(1分)创口直径:射入口等于或小于子弹直径,射出口多大于子弹直径;(1分)组织缺损:射入口必有,射出口无;(1分)创缘:射入口内陷,射出口外翻;(1分)创周出血:射入口轻,射出口重;(1分)污垢轮:射入口必有,射出口无;(1分)挫伤轮:射入口必有,射出口无;(1分)火药颗粒:射入口近距离射击有,射出口无(1分);烟晕:射入口近距离射击有,射出口无;(1分)枪口印痕:射入口接触射击有,射出口无;骨骼贯通伤:射入口较小圆洞状,口较大,呈喇叭状;衣服碎片:射入口可有,射出口无;骨骼碎片:射入口无,射出口有。
(1分)}分数:10难度:4所属知识点:第四章机械性损伤/第四节火器伤/枪弹创/形态特征认知层次:综合应用试题分析:{<在此编写对该题的解题过程>}[试题分类]: 第四章机械性损伤/第一节概述论述钝器创、锐器创的区别。
答案:{概念;(1分)根据创的结构进行比较。
创口、创缘、(3分)创角、创腔、(3分)创壁、创底。
(3分)}分数:10难度:3所属知识点:第四章机械性损伤/第一节概述/基本形态/创认知层次:简单应用试题分析:{<在此编写对该题的解题过程>}[试题分类]: 第三章尸体现象/第一节早期尸体现象论述尸僵的发展过程法医学意义。
答案:{概念;(1分)尸僵出现和缓解的时间、强度与死者肌肉发育情况、年龄、死因及环境温度等多种因素有关。
人死后尸僵通常在1-3小时出现,死后6-8小时波及全身,10-12小时发展到高峰,3-5天缓解消失。
(4分)发展顺序:一般从咬肌开始,逐渐发展至颈部、上肢、躯干、下肢,称为下行顺序。
亦有少数是相反上行或混合型发展。
(2分)尸僵发展初期人为地加以克服,还可以重新僵硬,全身僵硬之后再行克服,尸僵就不会重现了。
(1分)法医学意义(2分)。
}分数:10难度:4所属知识点:第三章尸体现象/第一节早期尸体现象/尸僵认知层次:综合应用试题分析:{<在此编写对该题的解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