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和甲醛市场的分析与展l 甲醇市场分析与展望1.1 世界甲醇供需现状及预测在世界大宗有机化工原料中,甲醇的产销量已位居第4位。
仅次于乙烯、丙烯和苯的产销量。
世界甲醇的总产能力虽然已经过剩,但仍有一些大型或超大型甲醇装置在建设或计划建设。
2000年,世界甲醇总产能力已达到3803万t/a,需求量3020万t/a,装置开工率为79.4%,产能分布大致为北美28%、南美及拉美15%、西欧U%、东欧13%、中东11%、亚洲12%、大洋洲7%、非洲3%。
甲醇消费的主要领域仍然是甲醛,占甲醇总消费量的35%,其次是MTBE和合成醋酸,分别占甲醇总消费量的27%和8%,三者甲醇的消费量之和约为世界甲醇总消费量的70%以上,其余消费领域还有各种酯类、甲基氯化物、有机胺类和其他等。
预计2005年,世界甲醇总产能力将达4300一4500万t/a,需求量约为3500万t/a,开工率为81%。
今后几年里,尽管美国和西欧对MTBE产生争议,MTBE趋于饱和,但在韩国、墨西哥、中国(含台湾省)、泰国等发展中国家对MTBE的需求则存在巨大市场潜力,将成为这些国家甲醇消费热点。
除此之外,甲醛和合成醋酸仍然不会失去强劲的发展势头。
今后5年里,世界甲醇产销分布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有两个突出的特点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其一,具有丰富而廉价天然气资源的国家,尽管其国内需求有限,但仍在建设大型或超大型甲醇装置,向其他国家大量出口甲醇。
2005年前,拉美特立尼达计划新建3套大型甲醇装置(80万t/a,97.5万t/a和170万t/a),总产能力达247.5万t/a;中东卡塔尔也将分别建设83万、t/a--l00万t/a几套甲醇装置;中东、东欧和东亚的某些国家也计划建设规模较大的甲醇装置;若这些计划都能实现,2005年世界甲醇总产能力将达到4500万t/a。
其二,某些工业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因素纷纷关闭一些效率低经济性差的甲醇装置,转向进口甲醇。
日本已完全关闭所有甲醇装置,全部依赖进口;美国1999年就已关闭6套大型甲醇装置,关闭总能力约320万t/a;新西兰也关闭2套生产装置,总能力达97万t/a。
由于甲醇生产格局的变化将带来消费格局也发生重大变化,工业发达国家美国、西欧、日本等已由过去的甲醇自产自给,转变为甲醇主要的进口国或地区,而加拿大、拉丁美洲、东欧(俄罗斯)、中东及非洲却成为甲醇主要出口国或地区。
甲醇产品世界贸易量增长迅速,2000年贸易量已达l020万t,预计2005年贸易量将增加到1309万t,年均增长5.6%。
美国2000年进口甲醇222万t,预计2005年进口量将达到286万t,年增长5.7%,西欧2000年进口甲醇324万t,预计2005年进口量将达411万t,年均增长5.4%;日本2000年进口甲醉244万t,预计2005年进口量306万t,年均增长5%;东亚(不含日本)2000年进口甲醇229万t,其中中国进口量130.6万t,预计2005年进口量将达305万t,年均增长6.6%。
由此可见,东亚各国,尤其是日本、中国将是今后几年里甲醇进口增长最快的国家。
1.2 我国甲醇供需现状及预测近年来,国内甲醇消费市场走强,生产能力和产量都大幅度地增加,国外甲醇市场疲软,进口低价值甲醇影响了国内甲醇装置的开工率,尤其是那些中小装置、联醇装置(碳铵滞销)几乎都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进口甲醇量年年增加。
1999年,国内已有甲醇装置200多套,总产能力328万t/a,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甲醇产量124.1万t,开工率不足40%,进口甲醇量137.4万t,比1993年增长近一倍(1998年进口量69.1万t),当年表观消费量达到26l万t,比1998年增长16.5%。
2000年,全国甲醇总产能力约350万t/a,比1999年增长6.7%,甲醇产量达198.96万t,比1999年增长24.85%,开工率仅有57%,进口甲醇量130.6万t/a,比1999年减少4.9%,平均到岸价143美元/t,当年表观消费量创有史以来最高水平为329万t/a,比1999年增长70%。
2001年全国精甲醇产量206.48万t,比2000年产量增长4.99%。
2001年全国进口量约达152.12万t,平均到岸价140美元/to根据全国经济发展形势估计,2001年甲醇表观消费量约略高于去年,约达358.92万t。
2002年l一8月,国内甲醇产量131.83万t,进口量122.27万t,表观消费量已达254万to其主要原因在于甲醇衍生产品的生产都稳中有增,以及汽油掺烧甲醇的增加。
今后5年里,国内还有多套甲醇装置在建设或计划建设,其中较大型装置有内蒙(苏里格)18万t/a、海南(海天化)20万t/a、重庆(川维)10.5万t/a、山西(长治)20万t/a、陕西(韩城)20万t/a、山东(兖州)30万t/a、四川(泸天化)6万t/a或40万t/a。
若上述装置完全建成,2005年国内甲醇生产能力将有500万t /a。
但由于中小甲醇装置和能耗高的装置不断关闭,实际有效生产能力估计只有400万t/a左右,“十五”国家有关部门计划全国甲醇产量为310—340万t/a,开工率在80一85%方可实现目标产量,这对于国内不断增长的甲醇需求量来说,仍然意味着产能略有不足,尚需年年进口甲醇。
近年来,国内甲醇消费量突变性地快速增加主要体现在甲醇衍生物的快速增长上,如甲醛、醋酸、MTBE、DMT,以及油品掺烧甲醇。
2000年全国甲醛产量206.8万t,消耗甲醇约106万t,约占甲醇总消费量的32%;甲醇碳化法醋酸产量35万t,约消耗甲醇20万t,约占甲醇总消费量的6%;MTBE产量65万t,消耗甲醇30万t,约占总消费量的9%;DMT、MMA、MA等各种酯类消耗甲醇约32万t,约占总消费量的20%。
我国甲醇衍生物消耗甲醇量约占总消费量的66%,燃料甲醇约占6%(消耗甲醇20万t),医药用甲醇约占7%(用量约23万t),农药用甲醇约占8%(用量约26万t),溶剂用甲醇约占7%,其他用甲醇约占6%。
今后几年里;我国甲醇消费量增长最快的领域仍然是甲醛、醋酸、MTBE 和燃料甲醇。
甲醛是国内甲醇最大的消费领域,初步测算,到2005年国内甲醛消费量将达到320万t,年消耗甲醇约146万to(详情在后面阐述)。
甲醇羰基化合成醋酸是当今醋酸生产技术中最先进的方法,国内外都在高速发展,国内已投产3套大型装置,总产能力35万t/a,2005年前还将建设4套新装置;大庆20万t/a,山东(兖州)20万t/a、重庆(杨子江乙酰)20万t /a、贵州(水晶)3.6万t/a,总产能力约新增63.6万t/a,加上原有能力及扩产改造,2005年国内甲醇法醋酸总生产能力约Uo万t/a,开工率按80%计,年耗甲醇约45万t。
MTBE作为国内无铅汽油主要添加剂,今后5年里还会有较大的发展,目前产量65万t/a,拟新建12套生产装置,新增能力.40万/a,总产能力将超过105万t/a,满负荷生产年耗甲醇约40万t/a。
我国油品需求量越来越大,供需矛盾突出,许多省市都在积极推行油品掺烧甲醇和二甲醚改质柴油,如山西将建设甲醇汽车三大基地,将全省甲醇汽车示范工程由试验阶段转入产业化阶段,这将大大扩大甲醇在燃料领域里的消费量,2005年预计其甲醇用量会超过60万t。
综上分析,我个人预测,至2005年国内甲醇消费量保守的估计约达到450万t/a,年均增长率约l0%(表1)。
其中甲醇衍生产品的甲醇消费量约达316万t,占总消费量的70%。
其中甲醛消费甲醇量146万t,占总消费量的32.4%;燃料消费甲醇量60万t,占总消费量的13%;医药、农药及其他消费甲醇量基本保持目前的增长水平。
由此可见,今后5年国内甲醇供需矛盾会逐步加大,建设大型低成本甲醇装置仍然会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否则依然会大量进口甲醇平衡市场。
表1 国内甲醇需求量预测(万t)1.3甲醇价格趋势甲醇价格与市场供求关系密切相关,1997年以前国内甲醇基本上是自给自足,进口量很小,甲醇价格自成体系,受国际甲醇价格影响较小,但近年来由于进口量增多,国内甲醇价格与国际甲醇价基本一致,个别地区略有高出。
1999年,国际甲醇市场价100美元/t左右,国内甲醇市场价1200一1400元/t(净水)。
2000年,全球甲醇市场出现强劲反弹,1—6月份,国际甲醇市价由102美元/t上升到165—185美元/t,海湾地区高达193—200美元/t,由此而影响国内甲醇市价上涨,1月份达到1350元/t,2月份达1450元/t,7—8月份达2000元/t左右,一直维持较长时间。
其主要原因:①国际油价上涨,天然气价也随之上涨,甲醇成本增高;②高能耗甲醇装置关闭,美国德州、中东、东南亚部分甲醇装置事故停产,甲醇供应量减少;③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甲醇消费量增加,供需吃紧。
2001年,甲醇价格开始回落,至7月份,国内进口甲醇到岸价为140美元/t比6月份下跌12—13美元/t,国内甲醇市价也降为1550—1750元/t,比6月份下跌100一150元/t。
8月份甲醇市场继续低迷,销售不畅,加上亚洲几套醋酸装置检修停产,甲醇需求减少,进口甲醇报价跌至110—115美元/t,比7月下跌30美元/t,国内甲醇价格也下调至1350元/t 左右,华东略高交易价1400元/t,华南最高市场价1550一1650元/to。
9月份仍然在低谷中运行,东南亚市场下跌3—8美元/t,达100一103美元t。
美国9.11事件后,国内市场反应迅速,华东市价下调,宁波出罐价1250元/t,太仓供应商报价1260一1270元/t,南通、江阴报价1220一1300元/t,山东、河南、河北送货价1380一1450元/t,东北地区市价平稳,1550—1600元/t,西南地区价格较低,1300—1400元/t010月份,甲醇市场持继走低,宁波口岸出罐价1240—1280元/t,西北生产厂报价1050—1120元/t,西南生产厂降为1250—1300元/t,东北市场仍然相对稳定,送货价1450—1550元/t。
其主要原因:①大型新建装置陆续投产,事故装置恢复生产,产量增加,市场供过于求;②美国天然气价下降,MTBE市场波动;③国内甲醇装置开工率提高,供给能力增大。
2002年,国内甲醇价格持续走高,目前已达2100元/吨,东北地区由于大庆甲醇厂和哈尔滨气化厂2次大幅调价,甲醇价已达2200一2300元/吨。
国内甲醇价格持续走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导致天然气价也随之上涨,甲醇到岸价跟随上涨,由年初的l10美页吨上涨到目前的210美元/吨;其次是国内许多甲醇厂陆续停车检修造成甲醇供应紧张,如格尔木甲醇厂、长庆油田甲醇厂、川维厂、哈气化厂、黑化甲醇装置、安阳化工厂、开封化工厂、宣化化肥厂、晋州化肥厂等大型甲醇装置都先后停产检修;其三是甲醇进口量依然很大,今年1—8月进口122.27万吨,比2001年同期(83.10万吨)增长47.14%,10月份仅太仓地区则有5.5万吨到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