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的识读
二、矩形或正方形的分幅和编号
由于图纸的尺寸有限,不可能将测 区内的所有地形都绘制在一幅图内, 因此,需要分幅测绘地形图。 《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 规定:1:500~1:2000比例尺地形图一 般采用50×50cm正方形分幅或 40×50cm矩形分幅;根据需要,也 可以采用其它规格的分幅。 1:2000地形图也可以采用经纬度 统一分幅。地形图编号一般采用图 廓西南角坐标公里数编号法,也可 选用流水编号法或行列编号法等。
(3) 等高线的特征 1)同一等高线上各点,其高程必定相等。 2)等高线是闭合曲线:因为任何山或山谷都是一个曲面封闭体,与平 面相交后,其交线必定是闭合曲线, 闭合曲线有大有小,大的曲线若 未能在本图幅内闭合,一定会在相邻的两幅或多幅图内闭合。 3)除遇悬崖、峭壁、陡坎等特殊情况外,等高线不能相交、不能 重合、也不能分岔。 4)等高线在通过山脊山谷线时,应与山脊山谷线正交。 5)交遇河流的等高线,不能直跨而过,应终止于河岸线。 6)等高线越密,表示地面坡度越陡,反之,越稀表示坡度越缓。
式中M 为比例尺分母 同一幅地形图上等高距是相同的。因此,等高线平距d的大小与地面坡 度有关。等高线平距越小,地面坡度越大;平距越大,坡度越小。因此, 可根据地形图上等高线的疏与密来判定地面坡度的缓与陡。
(三)等高线的种类 等高线一般分为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和助曲线四种。
1、首曲线 首曲线也叫基本等高线,是指按基本等高距绘成的等高线,一般用细实线描绘。 2、计曲线 为便于读图,自高程起算面开始,每隔四条首曲线加粗描绘的等高线叫计曲线, 计曲线也叫加粗等高线,一般用粗实线描绘,并在适当位置断开注记高程,字头指向 高处 3、间曲线 当首曲线不能显示某些局部地貌时,按二分之一基本等高距绘成的等高线叫间曲线, 间曲线也叫半距等高线,一般用长虚线表示,仅在局部地区使用,可不闭合,但应对 称。 4、助曲线 当用间曲线仍不能表示局部地貌时,用四分之一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叫助曲线, 助曲线也叫辅助等高线,一般用短虚线表示。
(四)几种典型地貌等高线的特征
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千变万化,但经过仔细研究分析就会发 现它们都是由几种典型的地貌综合而成的。了解和熟悉典型地貌的等 高线,有助于正确地识读、应用和测绘地形图。典型地貌主要有:山 头和洼地、山脊和山谷、鞍部、陡崖和悬崖等。
1、山头与洼地
2、 山脊和山谷 山坡的坡度和走向发生改变时,在转折处就会 出现山脊或山谷地貌。 山脊的等高线均向下坡方向凸出,两侧基本对称。山脊线是山体延伸的最高棱线, 也称分水线。 山谷的等高线均凸向高处,两侧也基本对称。山谷线是谷底点的连线,也称集水线。 3、 鞍部 相邻两个山头之间呈马鞍形的低凹部分称为鞍部。鞍部左右两侧的等高线是近似对称的 两组山脊线和两组山谷线。
(一)比例符号
根据实际地物的大小,按比例尺缩绘于图上。
(二)非比例符号 (三)线性符号
对于一些带状延伸的地物,其横向宽度不能按比例显示,可用一条与实际走 向一致的线条表示,如道路、小河、通信线及管道等。
尺寸太小的地物,不能用比例符号表示,而用一种形象符号表示,如三角点、 水准点、独立树、里程碑、钻孔、水井等,仅表示其位置。
矩形分幅
比例尺 图幅大小(cm×cm) 实地面积(km2) 图幅大小(cm×cm) 实地面积(km2)
正方形分幅
1:5 000 1:2 000 1:1 000 1:500
50×40 50×40 50×40 50×40Βιβλιοθήκη 5 0.8 0.2 0.05
40×40 50×50 50×50 50×50
4 1 0.25 0.0625
4、 陡崖和悬崖
陡崖是坡度在70°以上的陡峭崖壁,有石质和土质之分。如果用等高线表示, 将是非常密集或重合为一条线,因此采用陡崖符号表示,如图a、b所示。 悬崖是上部突出、下部凹进的陡崖。悬崖上部的等高线投影到水平面时,与 下部的等高线相交,下部凹进的等高线部分用虚线表示,如图c所示。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四)注记符号
有些地物除用一定的符号表示外,还需要说明和注记,如河流和湖泊的水位, 村、镇、工厂、铁路、公路的名称。 常见的1:500及1:1000地形图图式示例如表8-2
地貌的识读
地貌形态多种多样,对于一个地区可按其起伏的变化分为以下四种地形类型:
1、地势起伏小,地面倾斜角在3°以下,比高不超过20m的,称为平坦地; 2、地面高低变化大,倾斜角在3°~10°,比高不超过150m的,称为丘陵地; 3、高低变化悬殊,倾斜角为10°~25°,比高在150m以上的,称为山地; 4、绝大多数倾斜角超过25°的,称为高山地。 地形图上表示地貌的主要方法是等高线。 (一) 等高线
1、 等高线的定义
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 点所连的闭合曲线。
如右下图所示,设想有一座高出水面的小岛, 与某一静止的水面相交形成的水涯线为一闭合曲 线,曲线的形状随小岛与水面相交的位置而定,曲线上各点的高程相等。 例如,当水面高为70m时,曲线上任一点的高程均为70m;若水位继续升高至80m、 90m,则水涯线的高程分别为80m、90m。将这些水涯线垂直投影到水平面上,并 按一定的比例尺缩绘在图纸上,这就 将小岛用等高线表示在地形图上了。 这些等高线的形状和高程,客观地显
比例尺精度: 人们用肉眼能分辨图上的最小距离,通常为0.1mm,所以就把 相当于图上0.1mm的实地水平距离称为比例尺精度。
地形图的识读 1.图名、接图表 2.比例尺 3.图廓外信息
xx镇
1:500
地物的识读
地物投影缩绘到图上,按其特性和大小分别用比例符号、非比例 符号、线性符号及注记符号表示。
子情境1-1 水利工程施工图的识读
第一节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识读
一、地形图的基本概念 1.概念 地形图、地物、地貌、地形 2.分类 大、中、小 二、地形图的比例尺 图上长度与实地长度之比,称为地形图的比例尺。 比例尺精度: 人们用肉眼能分辨图上的最小距离,通常为0.1mm,所以 就把相当于图上0.1mm的实地水平距离称为比例尺精度。
采用图廓西南角坐标公里数编号法时 x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1:500地形图 取至0.01km(如10.40-21.75),1:1000、1:2000地形图取至0.1km(如10.0-21.0)。 带状测区或小面积测区,可按测区统一顺序进行编号,一般从左到右,从上 到下用数字1、2、3、4、……编定,如图 (a)所示的“杜阮-7”,其中“杜阮” 为测区地名。 行列编号法一般以代号 (如A、B、C、D……)为横行,由上到下排列,以数 字1、2、3、……为代号的纵列,从左到右排列来编定,先行后列,如图 (b) 中的A-4。 采用国家统一坐标系时,图廓间的公里数根据需要加注带号和百公里数,如 X:4327.8,Y:37457.0。
示了小岛的空间形态。
2、 等高距与等高线平距 相邻等高线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用h 表示。 同一幅地形图的等高距是相同的。 大比例尺地形图常用的基本等高距为0.5m、1m、2m、5m等。 等高距越小,用等高线表示的地貌细部就越详尽;等高距越大, 地貌细部表示的越粗略。
h 在图上两相邻等高线之间水平距离称为 等高线平距,简称平距,常用符号 i d 表示。则地面坡度i为:d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