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发展
摘要:网络的逐渐普及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也引发了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
文章从网络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利与弊入手,分析当前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重要意义,力求探索出网络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切合的可行之路,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发展。
关键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途径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网络对许多人来说已不再陌生。
伴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它已经作为新时代科技发展的标志而深深地浸入到人们的心中。
它系统地、全方位地、彻底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部分,同时也对我们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在这些挑战面前我们不得不深思,应该如何利用网络的技术优势,寻找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的契机。
一、网络发展给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首先,网络上充斥着太多好与坏的信息。
在这些网络信息中,不乏一些真实而有价值的信息,但一些虚假、低级、庸俗甚至色情、暴力、封建迷信的信息也在网络上得以流传,极大地扰乱了人们的视线。
受其影响,人们必然面临着一定的政治困惑与迷惘,比如说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等。
网络的信息数量之大、内容之广泛、层次之复杂都是前所未有的。
人们在浏览信息时大抵是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别人的推荐或者是一种从众心理来选择所需要的信息的。
同时,他们在选择信息时很少也很难对网络上信息的质量及真伪进行甄别。
其次,网络打破了传统的地域性合群。
互联网络使得人们的生活舞台在时间和空间上均被急剧压缩,人们有机会突破任何地理的限制进行交往。
网络可以打破国界和地域的限制,因而全世界各地的人都可以通过网络来传播和扩散自己的信息,这其中必然有消极甚至反动的不良信息。
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里,人们的合群机制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心理上的趋同性,即人们在网络中按照性格、爱好、心理素质等因素划分为一系列的生活群体。
这种心理趋向的群体没有地域性的群体表现得那么稳定,具有极强的流动性。
这种流动性使网络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是短期的,暂时的。
最后,网络使信息的“屏蔽”消失。
在网络信息出现之后网络信息已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突破这种权威的限制。
时间上的快捷性和空间上的广泛性可以使得“屏蔽”作用无法迅速地在第一时间里做出反应,对信息进行过滤和控制。
因此信息的这种“屏蔽”作用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
这必然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带来更大的麻烦。
二、网络发展给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首先,网络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它改变了过去主要以单纯的课堂讲授为主的教育方式。
在原先的教育方式中更多的是教育者一方把教育内容“灌输”给被教育者。
网络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播效率。
在双向互动中被教育者的主动性、自主性得以加强,使得教育在充分交流中得以完成。
“多媒体”技术的多重感官刺激功能使受教育者的多种感官同时感知学习的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感官感知的学习效果。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更是通过创造真实的受教育环境使受教育者能在虚拟的声音、感触及仿真的三维图像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其效果是传统的教育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其次,网络具有广阔的运用范围。
表现在:第一,网络没有时间、地理上的
界限。
交互式远程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受教育者可以依据自
身实际情况,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随时受到教育,不必按传统方式在规定的时
间到规定的场所接受教育。
借助网络,受教育者可以共享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可
以在网络上自由地向老师咨询思想问题或与其它人开展思想交流和讨论。
受教育
者的自主性极大地得以加强。
第二,网络具有对其它媒体的整合作用。
现有的宣
传教育媒体,如报刊、广播、电视、图书、录音录相、户外宣传等,形式上相对
独立。
而通过网络可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其它传播媒介的结合互补,从而扩展
信息来源。
并结合对现实中问题的理性分析,提高人们对各种复杂多样的信息的
分析、鉴别能力,从而大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辐射力。
第三,网络能使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这使教育突破了原先相
对分离的状况而变成了全社会、开放性的教育。
最后,网络具有更快的传播速度。
巨大的速度优势是网络的重要特征。
网络
使信息可以做到实时同步,这样,国内外正在发生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各方
面的信息能够尽快地被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同时获知。
相应地,教育者可以尽快地
做出分析判断,并通过信息的整理、发布,适时地把含有一定价值观和导向性的
教育信息加以发送、传播,以影响、引导受教育者。
而受教育者也能尽早地通过
网络获得有关的信息以帮助自己建立起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而决定相应的行为。
这样,通过网络使思想政治教育与活生生的现实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思想政治教
育才能有生命力,才能体现其应有的价值和地位。
三、网络发展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结合的建议
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处在一个十字路口,显得停滞不前。
总结起来,其
重要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说重视不够,不愿投入资金与精力;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网络与传统的固有矛盾等。
因此,要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取得重大进步,就
必须采用一些新模式,比如说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体系,培养一批专业
人才队伍等措施。
首先,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体系
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下的一个研究方向,在加强思想
政治教育的同时,突出考察和培养学习人员的网络管理技能。
拓宽的研究视野,
不断吸纳相关学科的核心力量,在多学科的共同参与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培训,逐步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通过不断地分层分
批的进行学科分析与研究,探索学科前沿,努力构建较为完善的网络思想政治教
育学科体系。
积极研究,努力实践,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不断探寻网络思
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模式。
其次,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队伍专业化管理模式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说到底,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新方法,所以它
必须严格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为社会主义服务。
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
伍的考核激励机制,全方位保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化道路。
第一,必须严
格准入机制,为专业化道路把好关。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其他的单一性学科,它更要求从事人员具有多学科背景知识。
从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必须拥
有网络或思想政治教育中至少一个的专业能力,并具备在工作后不断向另一方向
延伸的素质,使得两者相互融合。
同时必须对从事人员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进
行考察,严格从源头上把好关。
第二,建立评估考核机制,激励与惩罚并行,提
高工作积极性。
将思想教育、网络教育与管理综合起来,并结合工作态度、基本
素质与成绩,尽可能量化,做到目标具体、优劣评比公平,客观评价,实事求是。
并依法保障工作队伍的权益,激发工作队伍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
网络技术相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代的脉搏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思想政治教
育借助于网络化使其在方式上不断推陈出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思想
政治教育势必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中展现出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 元林,李美清.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过程管理的困境与破解研究[J]. 思想理论
教育导刊. 2010(06) .
[2] 朱志刚.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J]. 学理论. 2010(13).
[3] 袁贵仁.扎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J]. 中国高等教育. 2002(12).
[4] 丁慧民.试论网络时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