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超声检查及分级
患者37岁
导管内乳头状瘤
患者37岁
导管内乳头状瘤
叶状囊肉瘤
• 病理 :临界性肿瘤,纤维、上皮成分组成, 境界清 • 楚但无真正包膜 • 临床 : 30 岁以上好发,瘤体较大,生长迅 速 • 超声:(1)边界清晰较光滑,可呈大分叶 状改变 (2)内部回声欠均匀 • (3)结节后方回声增强 • 鉴别诊断:腺瘤、乳腺癌(髓样癌)
乳腺其它疾病
乳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肪坏死
少见,常外伤所致,或继发于感染、手术 临床:部位较浅,境界欠清,可逐渐略增大 病理:早期皮下脂肪坏死液化,后期纤维化 超声:早期:皮下脂肪层内不规则无回声区 后期:不规则低回声,后方声衰减明 显,病变内可伴钙化 鉴别诊断:乳腺癌
副乳
腋下最常见,单侧或双侧
超声表现: 皮下腺体样结构, 可发生与正常乳腺相同疾病
(3)部分有乳头溢液或溢血史 超声:可见多种表现 (1) 腺全弥漫性回声增强或减低,结构较紊乱 (2) 腺体内片状回声增强或减低区,边界不清 (3) 边界较清晰的低回声结节,形态不甚规则 (4) 有时可见局部导管轻度扩张 CDFI:多数无血流信号存在 鉴别诊断:乳腺恶性肿瘤
乳腺增生性疾病
患者33岁
正常超声图像
• 乳腺声像图由皮肤、皮下脂肪层、腺体层、乳腺后间隙和胸壁组成。 不同生理状态下乳腺正常声像图表现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皮下脂肪 厚度和腺体层回声的差异。 •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腺体内 血流信号通常稀少,可见稀疏点状或短条状血流信号。 • 正常腋窝淋巴结多不显示,偶可显示大小5mm左右的正常腋窝淋巴结。 声像图表现为椭圆形,淋巴结皮质表现为位于被膜下的弱回声,淋巴 结髓质表现为中心强回声,皮质弱回声和髓质强回声界面清楚。正常 淋巴结血流信号稀少。胸骨旁淋巴结、胸肌间淋巴结通常不易显示。 度和腺体层回声的差异。
(三)特殊类型
粘液癌: 临床:老年女性好发,生长缓慢 超声:与髓样癌相似 鉴别诊断:纤维腺瘤
乳腺癌
(三)特殊类型
炎性乳癌: 临床:乳腺皮肤红、肿、热、痛,病变范围 广,发展迅速 超声:(1)皮肤及皮下组织增厚 (2)皮下淋巴管扩张 (3)腺体回声不均,有时可见低回声结 节 鉴别诊断:急性乳腺炎
乳腺实性结节良恶性鉴别 (一般原则)
乳腺超声检查及分级
邵阳县妇幼保健院
正常解剖
位置:半球形,上下位于2-6肋间, 左右位于腋前线-胸骨旁 构成: 腺体、脂肪、Cooper’s韧带、乳头、乳晕 腺体由约15-20个腺叶构成,每一腺叶又分成 许多小叶,小叶则由 许多腺泡组成。 每一腺叶各有一导管(2-3mm)开口于乳头,导管于乳头基底部壶腹 样膨大-输乳窦(5-6mm) 血液供应: 内侧乳内动脉,外侧腋动脉分支 淋巴回流: a.腋下LN→锁骨下LN→锁骨上LN b.胸骨旁LN(上3肋间)→锁骨上LN c.皮下交通支→对侧腋窝LN d.深部淋巴间→肝脏
患者19岁
?
患者19岁
纤维腺瘤
乳腺癌
(一)分类
• • • • • •
小叶癌:原位癌、浸润癌(转移少) 导管癌:原位癌、浸润癌 较大导管(小叶外,转移晚): 乳头状癌、粘液癌、腺癌 末梢导管(小叶内,恶性程度高): 浸润性导管癌、髓样癌、炎性癌
乳腺癌
(二)典型表现
临床:>40Y,无痛质硬肿物,生长迅速 超声: (1)不均匀低回声结节 (2)边缘毛刺状,形态不规则(L/S<1) (3)可见微小钙化灶 (4)后方回声衰减 (5)CDFI:血供丰富,高速高阻
患者49岁(双侧腋窝附乳)
乳房再造
方法:1、由腹部或背部移植自身的肌肉和皮肤 2、假体:单囊-充满硅凝胶 双囊-内囊硅凝胶,外囊盐水 盐水囊-充满盐水 超声:假体--圆形无回声,周边强回声包膜 位置--胸大肌或乳腺组织深方 合并症:假体破裂--假体变形 包膜周围纤维化--包膜回声增强、增厚
患者女36岁 ( 隆乳术后)
患者34岁
乳腺纤维腺瘤
患者33岁
乳腺纤维腺瘤
患者26岁
乳腺纤维腺瘤
鉴别(乳腺腺病)
鉴别(乳腺腺病)
乳头状瘤
• 病理 :导管内的新生物,多位于大导管、 输乳窦 • 临床:40-50Y,乳头溢血(单侧单支) • 超声:扩张的导管内见中低回声结节 (<1cm), • 无或少许血流信号 • 鉴别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癌、乳腺囊肿
患者52岁(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患者36岁(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患者47岁 (乳腺导管内癌)
患者58岁(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乳腺癌
(三)特殊类型
• 髓样癌 • 临床:50Y以下好发,生长迅速,瘤体较大 • 超声:界较光滑,内回声均匀减低,后回 声增强 • 鉴别诊断:叶状囊肉瘤、纤维腺瘤
乳腺癌
良性 形 态 边 缘 察) 包 膜 带 回 声 钙 化 后方回声 CDFI: 恶性 椭圆形多(L/AP>1) 光滑
不规则(L/AP<1) 毛剌状(可局部放大观 常见不规则较强回声
不均匀,常低回声 细点状 衰减 较丰富(高阻)
薄而光滑
均匀低回声 块状 正常或增强 不甚丰富(低阻)
良性(纤维瘤)恶性(乳腺癌)
检查技术
(1)病人准备:检查前一般无需特殊准备。如果怀疑乳腺增生症,最好在月经 干净1周后进行检查。检查前应避免乳腺导管造影和穿刺活检,以免造影剂和 出血的干扰而影响诊断。 (2)体位:通常采用仰卧位,受检者仰卧于检查床上,两臂外展,充分暴露乳 房和腋窝。检查乳房外侧区域时,特别是乳房肥大或松弛者,可辅以侧卧位。 (3)仪器:检查乳房、腋窝、锁骨上窝和胸壁时,选用高频线阵电子探头,探 头频率≥7.5MHz。 (4)检查方法:乳腺超声检查目前多采用直接法。检查时在乳房皮肤表面涂以 耦合剂,探头直接放在皮肤表面进行检查,用力宜轻。可从乳头向乳房边缘 按顺时针方向轮辐状滑动扫查,扫查断面应相互覆盖,不要有遗漏部位。发 现病灶时常需要多断面交叉重复扫查。 乳腺超声检查内容:乳腺导管系统形态结构,导管是否扩张;乳腺腺体内是 否有局限性病变,单发还是多发,特别当触诊或乳腺X线摄影发现有肿块或有 密集微小钙化时更应仔细检查是否存在局限性病变;肿块的灰阶超声表现: 如位置、大小、纵横比、内部回声、是否有微小钙化灶,边界是否清楚,形 态是否规则,后方回声是否增强或衰减等;肿块的血流情况:肿块内部及周 边是否有血流信号,血流是否粗大不均匀,必要时可测量动脉的流速和阻力 指数RI等;乳腺淋巴引流区是否有肿大淋巴结,腋窝是否有副乳或其它病变; 库柏韧带走行、结构是否有改变。
• • • •
(6)病变的定位:①时钟表盘式定位法; ②象限定位法; ③解剖层次定位。 (7)扫查时注意事项:① 扫查时各扫查断面相互覆盖,不要有遗漏区域。 ② 扫查速度不能太快。③ 探头轻放于皮肤上,不宜加压,以免改变肿块形态、 位置等,特别在检查肿块内血流时,加压会使小血管难以显示。④ 检查乳腺 腺体组织的同时,应观察前后脂肪层、Cooper’s韧带等有否异常。乳腺结 构的不均匀性和腺体内脂肪可能会干扰对占位病变的识别。⑤ 腺体内局灶性 脂肪可造成类似肿块的假像,应仔细加以甄别。腺体内局灶性脂肪与腺体周 围的脂肪回声一致,且加压探头时局部明显变形有助于鉴别。⑥ 由于恶性肿 瘤可能浸润胸壁,而胸壁占位性病变临床扪诊又容易误诊为乳腺肿瘤,因此 在乳腺超声检查时,乳腺后方的胸壁结构应该常规观察。⑦ 注意皮肤和皮下 脂肪层的占位病变与乳腺肿块的鉴别。⑧ 除采用多种扫查手法外,应强调问 诊和触诊,并结合其它影像资料,减少漏诊。
生理变化
• 女性一生中,乳腺形态结构有很大的变化,不同年龄段妇 女,甚至在同一年龄段的不同阶段其乳腺也有所不同。 • (1). 青春期:在雌激素的作用下,乳腺导管及间质增 生,导管扩张分支增加最后形成小叶。
• (2). 性成熟期:乳腺随月经周期的发生而变化。 • (3). 妊娠期: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量显著增加, 乳腺导管进一步增长,腺泡开始发育。妊娠后期,腺泡细 胞开始有分泌活动,管腔内出现分泌物。 • (4). 哺乳期:乳腺受催乳激素的刺激,开始分泌乳汁。 • (5). 绝经后,雌激素影响减弱,腺体随之退化,乳腺 组织基本上恢复到青春期前的状态。
患者35岁 浆细胞性乳腺炎(导管扩张)
患者35岁 浆细胞性乳腺炎(导管扩张)
乳腺增生性疾病
• 非炎症、非肿瘤性疾病,内分泌紊乱所致 • 病理:腺体及间质不同程度增生及复旧不全 • 临床:(1)单发或多发结节,或境界不清的乳腺 • 增厚区
(2)有与月经周期相关的疼痛
• • • • • • • •
总结
超声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1)确定乳腺有无肿物及其所在层位、部位 (2)鉴别肿物的囊实性(准确性98-100%) (3)判断部分肿物的良恶性 (4)在恶性肿物的分期、术后随访方面有优越 性 (5)无放射性,利于对年轻、妊娠、哺乳女性 的检查, 对性质不明确病变可行超声引导下活检
18岁 青春期
70岁 绝经期
25岁 哺乳期
乳腺疾病的分类
• 发育异常
• • • • • • • • • • • •
副乳、男性乳腺发育等
炎性病变 急性乳腺炎、浆细胞性乳腺炎等 增生性疾病 乳腺结构不良 肿瘤 良性:纤维腺瘤、乳头状瘤等 恶性:导管癌、小叶癌等 其它 外伤、假体植入等 急性乳腺炎临床表现:哺乳期常见,乳腺红肿、胀痛 超声表现: (1)病变边界欠清晰,形态不规则 (2)皮肤增厚,皮下脂肪回声增强 (3)腺体回声不均匀增强 (4)腺体内可形成不规则无回声区,壁厚 (5)CDFI:血流信号丰富,高速低阻
患者24岁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
患者26岁
哺乳期化脓性乳腺炎
浆细胞性乳腺炎 (导管扩张症)
病理:输乳管内细胞碎屑及脂质分泌物集聚,导管扩张,管壁增厚、纤 维化, 管周出现以浆细胞为主的炎性反应 临床:中老年女性好发 早 期:无症状,偶有乳头溢液 急性期:红肿、疼痛、可及包块及肿大淋巴结 亚急期:症状减轻,肿块变小 慢性期:遗留边界不清、质硬肿块 二维超声: • 急性期:导管扩张,腔内可见低回声,腋下可见肿大淋巴结 • 慢性期: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的低回声结节 • 彩色超声: • 可及不甚丰富的血流信号,低速低阻 • 鉴别诊断:急性乳腺炎,乳腺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