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教材与教法
1、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的研究对象是中学地理教学系统,包括地理教学的目的、任务及特点,地理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及地理教师的素养,中学地理教育的发展等各个方面。
2、中学地理教材教法是探索地理教学规律的学科,从教材内容看,具有地理学的内容;从教学方法看,又有教育学的性质,因此中学地理教材教法的学科属性是介于地理学与教育学这两大学科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
教材的知识结构109
狭义、广义中学地理教材103
3.教师进行教材分析的基本条件:一是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二是要有现代教育学和中学地理教学法理论的指导,三是要有正确的教材分析方法。
教材的知识结构109
4、地理感性知识:反应地理事物外部特征和联系的知识,是人们对地理事物直接感知而获得的知识,分为:
地理演变,如:昼夜更替、工业布局的演变
地理景观,如:沙漠景观、城市景观、
地理分布,如:纬度位置、海路分布、海拔高度、
地理名称,如:亚洲、黄河、泰山
地理数据,如: 960万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30%
地理理性知识:反应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知识,使人们对地理感性知识经过思维过程的整理加工后形成的知识,分为:
地理概念,如:气候、大陆、海洋,工业布局、
地理特征,如:非洲的地形特征、中国的气候特征、新加坡的经济特征、
地理规律,如:地理分布规律、地理演变规律。
地理成因,如:如大气降水的形成,“地上河”的形成等
5.中学地理教材(n)
(狭义)指中学地理教科书,是根据中学地理教学大纲编选和组织的具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智慧培养,思想政治品德等教育功能的知识体系。
它具有一定的范围和深度及一定的权威性。
(广义)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地理的一切教学材料,包括中学地理教科书、地图册、填图册等师生兼备的书本材料及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所使用的地理直观教具和其他的教学媒体(包括挂图、投影片、录像、计算机等等),其中中学地理教科书是教材的主体和核心
6、、中学地理教材的整体分析方法
(一)背景分析
在进行教材的整体分析之前,一定要通读一遍教科书,了解地理教科书涉及的主要内容,再开始进行教材的整体分析。
在教材分析中了解教材的时代背景必然会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有利于对教材的进一步分析和评价。
(二)教材知识结构分析。
对教材知识结构的分析,有助于教师把握知识的脉络,了解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认清教材的整体功能,为正确处理教材提供依据
(三)教材整体教育功能分析
在教材知识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初中地理教学目的和各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确定整体教材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智能培养、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和教育功能。
7、初中地理教材的选材原则:
1)从培养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民族素质的需要出发,初中地理教材应该选择那些为培养社会主义跨世纪合格公民所必须的教学内容,着眼点在于提高民族的素质
2)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线索,正确阐明人地关系环境、资源和人类活动不是孤立发展的,它们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自然环境和资源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场所,人类活动又无时无刻不在作用于自然环境。
3)广度和深度要适当,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初中地理教材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符合初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4)注重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寓德育内容于知识教学内容中教材要将大纲要求的基本技能训练的内容分散到各章节的知识中去,知识内容要与基本技能训练的内容相结合
8、中学地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依据P170
(1)地理科学的进展要求地理教育主题进一步深化。
我国地理学正在发展为地球表层学和地理科学,从简单的描述和评价地理环境变为深入研究地球表层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之间的关系,成为一门有目的的改造与管理周围环境的科学。
(2)思维科学的发展促进了对认识过程的进一步了解
由于培养和发展智能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目的,所以思维科学的研究成果直接影响着对学生智能的培养。
而近年来,思维科学又有了较大的发展,其研究成果对教学理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现代教学理论直接推动着教学过程的优化。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优秀的现代教学理论被介绍到我国,逐渐与国内的教学实践相结合为广大教师所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经验。
9、1)运用地理观察法的基本要求如下:
a.讲清观察目的,明确观察任务 b.制订观察计划,做好观察准备
c.启发积极思维,重视能力培养 d.总结观察收获,编写观察报告
2)、运用地理实验法的要求如下:
a.地理实验教学以物理实验为主。
b.地理实验法是配合讲授(讲解法、讲述法等)方法进行的,因此在讲授过程中穿插实验法,要作好安排和计划。
c.地理实验法是地理教学中的新课题,目前大部分实验尚停留在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的阶段。
地理教师应在这方面进行探索,积累经验,同时进行教具的创制,以期能使更多的学生获得直感直观的认识。
10、组织教学的目的
在于稳定课堂秩序,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处于安静、专注的学习活动中。
11、在进行组织教学的环节中应注意的问题:
(1)组织教学环节是任何类型的教学形式,特别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
(2)组织教学的进行可以采取多种方式。
(3)在教学活动进行中的组织教学常常与其他教学环节同时进行。
(4)组织教学环节既是进行其他教学活动的重要条件,又是教师控制教学过程的必要手段,也是在短时间内集中全体学生注意力的一种教学艺术。
12、进行练习课型教学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练习课进行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较多,但教师仍要发挥主导作用,万不可放任自流,必要时
教师还需重新设计练习内容或引导方式,并调控整个教学活动。
2)练习课一般安排在教材进行到一定阶段或一章内容结束后。
3)练习课中的演讲课需教师课前布置,让学生准备5 分钟左右的演讲内容。
4)练习课中的“练”,与讲授新教材课中“精讲多练”、“边讲边练”、“先讲后练”的“练”应有所区别。
13、进行复习课教学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认真编写复习教案,将复习内容通过纲目、表格、关系式等形式,进行概括和组织,提纲挈领,系统分明,使旧知识经过深化、综合,感到虽再现却新鲜。
2)复习课虽然是加强记忆的过程,但也应注意避免单纯机械的重复,同一内容要能从不同角度设计问题,使讲授过的知识,让学生感到常现常新。
3)复习课中特别要重视地图的作用,加强学生形象记忆和空间分布的复习。
如果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使地图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会减轻由于文字记忆带来的负担。
14、制订学期地理教学计划的方法和步骤:
1)熟悉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掌握大纲的各项要求。
2)了解本学期教材的基本内容,对教学内容的组成和安排、结构与特点,要能从整体上把握,有全面认识。
以便进行宏观分析和通盘考虑,安排进度与活动。
3)了解任课班级学生情况,以便使教学计划更符合学生实际
4)了解学校本学期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和教研组的工作重点及安排
5)分析自己教学工作中的优势与不足,或上学期的工作成绩与存在问题
6)了解学校地理设备及本学期需要应用的教具情况,以便早作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