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产业集群发展研究报告《重庆市产业集群发展研究报告》产业集群也叫产业簇群、企业集群,是一种介于纯市场组织和层级组织之间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它们同处或相关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能够在共享技术、信息、劳动力、公共基础设施等资源的情况下通过竞争与协作获得竞争优势的集聚体。
本报告运用区域经济学和产业集群的理论,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重庆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特点、产业集群的类型和重庆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并通过国内外典型产业集群模式的分析与启示,结合区位商等指标提出了重庆产业集群发展的重点产业及其对策措施。
(报告全文共五章112页,8余万字,其中图表35个,2008年11月出品)目录第1章:导言 (1)第1节:研究背景及意义 (1)第2节: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4)第2章:重庆市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分析 (20)第1节:重庆市发展产业集群的必要性 (20)第2节:重庆市产业集群的规模与分布状况 (24)第3节:重庆市产业集群的发展特点 (37)第4节:重庆市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与分类 (54)第5节:重庆市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56)第3章:国内外典型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及对重庆的启示 (59)第1节:国内外典型产业集群发展的模式分析 (60)1.原生型产业集群 (60)2.嵌入型产业集群 (67)3.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70)4.成熟阶段产业集群 (72)第2节:国内外典型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对重庆的启示 (76)第4章:重庆市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80)第1节: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关键要素分析 (80)第2节:重庆市产业集群发展的有利条件 (83)第3节:重庆市产业集群发展的制约因素 (89)第5章:重庆市产业集群发展的重点产业及对策措施 (93)第1节:重庆市产业集群发展的重点产业 (93)1.重点集群产业的确定 (93)2.重点产业集群的培育 (100)第2节:重庆市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措施 (106)1.以新的产业集群发展政策理念,规划和引导产业集群的发展 (106)2.正确定位政府职能,充分发挥政府的支持作用 (106)3.推进有利于产业集群发展的区域制度与环境建设 (108)4.立足于本土,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集群 (109)结论 (111)附表表2.1 2005-2008年1-8月重庆主要工业行业产品销售收入 (25)表2.2 2005-2008年1-8月重庆市主要工业行业总产值 (26)表2.3 2005-2008年1-8月重庆市主要工业行业企业数 (27)表2.4 重庆前三季度贡献率超过5%的四大行业 (30)表2.5重庆市以信息产业为主的经济开发区 (32)表2.6 2008年1-9月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各区生产总值及工业增加值 (33)表2.7 2008年1-9月重庆市两翼地区生产总值及产业增加值 (35)表2.8 2008年1-9月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区工业投资情况 (35)表2.9 2008年1-9月重庆市两翼地经济区工业投资情况 (36)表2.10 2008年8月全国摩托车产量前50名情况表 (39)表2.11 2008年1-7月重庆市出口30强企业 (48)表2.12重庆市2006年l一9月主要出口商品单位:万美元 (50)表2.13 2008年1-6月重庆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53)表2.14 2007年重庆市汽车制造经济指标及占全国比例 (56)表3.1 2008年1-9月重庆部分出口依存度较高的行业出口和生产增长情况 (62)表3.2 2007年东莞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69)表3.3 近年浙江省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单位数 (77)表4.1 1952-2007年重庆市人口统计情况 (83)表4.2 重庆市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及恩格尔系数(1978-2007年) (85)表4.3 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87)表4.4 2007年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88)表5.1 2007年重庆市主要工业行业市场占有率和区位商 (94)表5.2 2007年重庆市主要工业行业的优势分析 (97)表5.3 2007年重庆市销售收入前15名的主要工业情况 (99)表5.4 2001-2008年1-10月重庆汽车产量 (100)表5.5 2001-2008年1-10月重庆市摩托车的产量 (102)表5.6 世界主要摩托车生产国的情况 (102)附图图1.1产业集群结构图 (5)图1.2 本报告的研究体系 (18)图2.1 2008年前三季度重庆市工业经济增长速度 (28)图2.2 2008年前三季度重庆市工业规模以上和规模以下比重 (29)图2.3 硅谷成功模式 (75)图4.1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性要素 (80)图4.2 直辖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 (86)图4.3 直辖以来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 (87)第1章:导言第1节:研究背景及意义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依靠比较稳定的分工协作在空间上集聚,形成有竞争优势的群体。
产业集群代表了当今产业的区域化发展潮流,正日益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实现经济转型过程中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世界版图由于大量的集群存在,形成了色彩斑斓、块状明显的“经济马赛克”,世界范围的财富大都是在这些块状区域内创造的Izl。
经济发达国家的产业集群现象十分明显,无论是高科技产业集群,还是传统产业集群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如聚集在美国硅谷、波士顿128公路的微电子产业集群;聚集在底特律的汽车制造业集群;集中于新泽西的医疗业集群;聚集在纽约的华尔街金融投资集群等。
传统产业集群仅意大利就有威尼斯玻璃器具产业群;比耶拉、普拉托的毛纺织;都灵、皮亚琴察的自动化设备;阿雷佐、瓦伦扎的珠宝;布赖恩扎的家具;蒙特鲁那的滑雪靴;帕尔马的食品;卡斯泰尔戈弗列多的照明设备;萨斯奥勒的瓷砖等产业集群闻名世界。
至于德国的索林根刀具业群、印度北方邦阿格拉鞋业群,瑞士的制药业、斯堪的那维亚的移动电话业、印度班加罗尔地区的软件业、英国的剑桥工业园、法国的索菲亚、以色列的特拉维夫地区等亦是尽人皆知。
这些集群培育、吸收和聚集了一大批世界级的产业和企业,世界财富的大部分是在这些区域内创造的。
拥有美国硅谷的加利福尼亚洲,其经济总量相当于各国经济总量的第11名。
意大利每年出口的200多亿美元主要是由66个集群区提供的,印度350个集群创造了制造业出口额的60%,等等。
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也普遍存在产业集群现象。
近些年来,我国沿海的江苏、浙江、广东等省依靠大量出现的产业集群取得了经济上的迅猛发展。
如苏南地区的纺织;广东佛山的陶瓷、东莞的电子和服装、惠州的制鞋、中山的灯具、顺德的家具和澄海的玩具、工艺品业;浙江嵘州的领带业、温州的鞋、服装、眼镜;义乌的小商品;绍兴的轻纺、化纤;永康的五金;海宁的皮革、服装;余姚的轻工模具;奉化的服饰;慈溪的鱼钩、长毛绒;永嘉的钮扣、泵阀;路桥的日用小商品;金乡的标牌;大唐的袜业;欧海的阀门;柳市的低压电器;台州的精细化工等在国内外都十分著名川。
据统计,仅浙江省目前拥有年产值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519个,年产值达6000亿元,平均每个县有3个产业集群。
这些产业集群不断刷新着所在地区的经济影响力,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亮点。
很多国家的地方政府通过区域治理,培育地方产业集群并促使其升级,使增强本地生产系统的内力与利用国际资源的外力结合起来。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国际机构也一直在积极研究、提倡和推广产业集群战略。
营造地方产业集群是提高国家竞争力以应对全球化挑战的一种重要政策措施。
国内外的实践表明,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型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不仅是发达国家和地区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更是欠发达区域实现跨越式发展赶超先进国家和地区的有效战略工具。
因此,重庆市作为一个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可以通过发展产业集群提高产业竞争力,消除弱势、缩小差距,迅速提升区域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直以来,重庆的理论和实践工作者都在努力探寻着最适合于本市的发展道路,在“十一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集中力量发展四大重点产业,以减少污染和资源消耗、提高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为目标,以延伸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推进循环生产为途径,加快推进重庆新型工业化进程;以北部新区和两个国家级开发区、特色工业园区为依托,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形成产业集群,提升主导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在西部崛起的战略大背景下,重庆市也正在实施西部崛起战略,许多地方在搞县域经济大发展战略,对产业集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视,并把它逐渐纳入到政府的产业政策当中,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目前,重庆市的一些地方出现了许多产业集群的雏形,部分集群发展己达到较高的程度,具备了集群的基本功能,正在为区域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而为形成重点产业集群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条件。
重庆是全国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基地,汽车产量也位居前茅,汽车工业已经成为重庆最大的支柱产业。
重庆拥有亚洲最大的铝加工厂,是全国十大机电产品出口基地之一。
目前,重庆正在着手打造两车(汽车、摩托车)核心部件产业群、生物医学工程高端产品集群等形式多样的产业集群。
重庆较具代表性的产业集群是双桥区工业园,它是我国三大重型汽车生产基地之一。
已建成企业中有重庆重型汽车集团公司、重庆青专汽车有限公司、重庆新世纪化纤有限公司、重庆双桥正大有限公司、重庆凯恩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重庆群利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等;在建项目中,有年产600万条全钢子午胎、投资30亿元的双钱集团重庆轮胎有限公司、年产5万辆低速轻卡汽车项目、年产5万套低噪声汽车消声器的重庆晓鹰消声器开发公司、年产10万套转向节和车桥半轴的重庆凯仁机械、年产1万吨电工铜材的重庆华亚电工器材厂、年产20万根车架横梁的重庆双马汽车零部件公司等。
但是,重庆产业集群整体的发展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
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较,重庆市产业集群的发展十分缓慢,使得重庆市企业成长偏慢,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广东、浙江、上海等其他沿海省份。
在此背景下,本文立足重庆市,通过对重庆市产业集群的现状进行分析,借鉴国内外典型产业集群模式的经验,结合重庆市发展产业集群的条件,为重庆产业集群发展的重点产业及其产业集群的发展提出对策措施,为制定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