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导尿管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导尿管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尿路感染因素
导尿或尿路器械操作占20%--60% 无尿路插管史
留置导尿术
指根据病情需要,在导尿后将导尿管保留在膀 胱内引流尿液的方法。
导尿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
患者方面: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免 疫力和其他健康状况。 导尿管置入与维护方面的危险因素包括导尿管 留置时间、导尿管植入方法、导尿管护理质量 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等。
机体自身抗感染作用
尿液机械性冲洗作用 尿液:尿素、渗透压、和ph的改变 膀胱粘膜分泌相应抗体IgA、IgG及吞噬细胞 尿道口和外阴皮肤分布的正常菌群。 男性前列腺液的抗菌作用 尿道括约肌的屏障作用
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是社区获得性细菌感染中最常见的一 种,医院内尿路感染也是最常见的医院感染之 一。 医院内尿路感染可以散发,也可以是暴发流行。 流行形式已局限性为主,在一个病区或重症监 护室中扩散。
特别注意
非导尿或穿刺尿液标本细菌培养结果为2种或2 种以上细菌,应考虑尿标本污染的可能,建议 重新留取尿标本送检。 尿液标本应及时送检接种,若尿液标本在室温 下放置时间超过2小时,即使培养结果≥ 105cfu/ml,也不应作为诊断依据,应重新留取 尿标本送检。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要点
置管前: 1、协助患者先用清水彻底地清洗会阴。 2、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的适应症,避免不必要的 留置导尿。 3、仔细检查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 损、潮湿,不应当使用。
纯硅胶气囊导尿管
硅胶涂层气囊导尿管
常见导尿管形状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要点
管理要求 1.医疗机构应当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并落实预 防与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工作规范和操 作规程,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职责。 2.医务人员应当接受关于无菌技术、导尿操作、 留置导尿管的维护以及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 防的培训和教育,熟练掌握相关操作规程。
尿液评估
正常尿:淡黄色或深黄色 血尿:洗肉水样血尿多见于肾结核、肾肿瘤、 肾结石、泌尿道结石、急性肾小球 肾炎、肾 盂肾炎、膀胱炎等。 注意:女性患者在 月经 期留尿,易将经血混 入尿液内,造成假性“血尿”,故月经期间留 尿化验是不可取的。
Hale Waihona Puke 尿液评估乳糜尿:尿液如同牛奶一样呈乳白色,多因淋巴管阻塞而 引起。 常见于丝虫病,也可由于结核、肿瘤、胸腹部创伤引起的 肾周围淋巴循环障碍造成肾盂或输尿管破裂时,淋巴管阻 塞而使乳糜液进入尿液。 胆红素尿 血红蛋白尿:尿液呈浓茶样或酱油色尿,常见于溶血反应。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要点
3.医务人员应当评估患者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 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 路感染的工作措施。 4.医疗机构应当逐步开展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 目标性监测,持续改进,有效降低感染率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要点
置管时 1、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 范》,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 2、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 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3、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 的无菌屏障。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要点
4、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 大小,材质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 和尿路感染。 5、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 6、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 后的注意事项。
留置导尿目的
(1)记录每小时尿量,测量尿比重。 (2)术中保持膀胱空虚,避免膀胱受伤。 (3)术后引流、冲洗减小腹部切口的张力。 (4)保持尿失禁、会阴有切口或手术者局部清 洁干燥 (5)为尿失禁患者进行膀胱功能锻炼。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预防与控制技术
排尿评估的内容(正常人)
次数:白天3-5次,夜间0-1次 尿量:1000--2000ml/d,200--400/次 尿液的性状 颜色:新鲜尿液呈淡黄色或深黄色 透明度:新鲜尿液清澈透明 酸碱反应:ph4.5—7.5平均为6呈弱酸性 比重: 1.015-1.025,与尿量呈反比。 气味:新鲜时酸味久置后有氨味。
导尿管相关感染的方式
主要为逆行感染。 医务人员应针对危险因素加强导尿管相关尿路 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来自集尿系统的 尿袋通过导尿管 管腔的上行感染, 多发生导尿操作 24-48小时内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定义:指留置导尿后或拔除导尿管4小时内发 生的泌尿系统感染 临床症状: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 刺激症状,伴有或不伴有发热并且尿检有白细 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 野,插导尿管者应结合尿培养。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要点
4、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要使用合适 的消毒剂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 棉球不能重复使用。男性:先洗净包皮及冠状 沟,然后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 女性:先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 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 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
病原学诊断
在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1、清洁中段尿或导尿留取尿液, 培养革兰氏阳性菌≥ 104cfu/ml, 培养革兰氏阴性菌≥ 105cfu/ml。 2、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培养≥ 103cfu/ml
病原学
80%为G-菌:肠杆菌、假单胞菌; 20%为G+菌:链球菌、 葡萄球菌、肠球菌。 近年来医院感染中病原菌发生新变化,铜绿假单胞菌的比 例进行性增加,耐药性问题愈来愈严重,且为多重耐药; 高效抗菌药物的长期使用,增加了真菌性尿路感染的发生, 以白色念珠菌最常见; 糖尿病人易发生金葡菌尿路感染; 免疫受损病人易发生尿路巨细胞病毒感染。
尿液评估
胆红素尿:尿液呈豆油色,从容器倒出时易挂 于容器壁上不易倒净,震荡后多有泡沫。 多见于黄胆性 肝炎或服用维生素 B12、灭 滴灵、大黄的患者的酸性尿液中。 蓝绿色尿液:多见于服用美蓝、消炎痛、氨苯 喋啶等药物后。
尿液评估
白色或浑浊尿液:某些特殊蔬菜和食物含有较 多磷酸盐或碳酸盐时,特别在寒冷天气中,尿 液可呈现白色混浊或有沉淀现象出现,经过加 热和加酸后浑浊及沉淀消失则无大问题。 但 泌尿系感染、肾盂肾炎、膀胱炎等出现浓 尿和菌尿时因尿内含有大量浓细胞或细菌等炎 性渗出物,新鲜尿液即成浑浊样、白色云雾样, 加热加酸其浑浊均不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