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施工质量通病汇总ppt课件

常见施工质量通病汇总ppt课件


项目;政府投资兴建和开发建设的办公楼,社会发展事业项目和住宅工
程项目;外资、中外合资、国外贷款、赠款、捐款建设的工程项目;法
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工程等。

但过去几年申报优良样板却有一部分项目未按规定聘请监理公司,
特别是市属四县的一些项目。
• 5、 无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意见书。
• 6 、同体监理,即施工与监理为同一法人单位,或经济利益相互 有关系。
• ⑴某幕墙公司有施工资质但无幕墙设计资质,设计图无效。
• ⑵某桩基检测单位有抽芯检测资质,但无应力波检测资质,所出的 应力波检测报告无效。
• ⑶有若干项工程桩基检测单位、监理公司无广州市注册。
2
• 4、无聘请监理公司

按照1995年建设部、国家计委联合发布的《工程建设监理规定》,
实行强制监理的工程范围包括:大、中型工程项目:市政、公用工程
二、地基与基础工程
• 1、桩基抽检数量少于省、市建委有关文件规定的要求。
• ⑴某工程大直径灌注桩只做了应力波反射法检测,没有进行静载或抽 芯、超声波以确定桩的承载力。
• ⑵某商住楼总桩数超过50根,桩身混凝土抽芯只做了2根,少于规定要 求的最低数3根。
• ⑶文件规定,大直径灌注桩抽芯,直径 Φ1200~Φ1500mm抽两孔, Φ1500mm以上者抽三孔,但有些工程未能达到。
• 5、某教师公寓几百根管桩,桩底封底混凝土和桩顶锚固 钢筋混凝土试件只各做了一组,太少。
• 6、施工后才做原材料检验和混凝土配合比。
• 7、混凝土试件强度相同,但配合比和外加剂不同, 不能一起做强度统计评定。如地下室地板与顶板虽 然设计强度一致,但一个需抗渗,另一个不需,不 能合在一起统计。
5
• 8、当地下室结构完成后,四周回填土应做密实度检验。
• 9、主体已完工基础分部还没验收。
• 10、某学生饭堂工程资料中有管桩封底混凝土、承台等同 条件养护养护试件,这不需要做,也不可能做。
• 11、不少工程无桩尖合格证。
• 12、桩隐蔽验收部位与桩号对不上(所标注的轴线内并没 有所列的桩号)。
• 13、桩基础平面竣工图没有标注桩号,没有盖竣工图章。
• 14 、某工程桩进行过补强,补强后没有进行检测。 6
工程技术资料常见通病
• 下面笔者将1997年以来省市优良样板工程及鲁班奖等
评审过程中,发现的带普通性的问题,列出并加以说
明。
1
一、违反建筑工程基本建设程序
• 1、施工、报建、报监手续不完善。
• ⑴从施工日志、开工报告、施工许可证及质量认定证书的签发日期, 可以发现一些工程是先开工后领施工许可证,或者先施工后报监。 违反《建筑法》和《建筑管理条例》。
• 7、设计变更无设计人、审核人签字,无盖设计单位的公章,无 建设单位或监理公司的认可。
• 8、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混乱,分包工程无分包合同,特别是玻璃 幕墙、消防、电梯等,是否甲方违法分包?
• 9、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开工报告和竣工报告等,施工面 积、层数不相符,出现几个数字,不知那个为准,隐含违章。 3
12
四、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
1、沉降观测错误多。 • ⑴某校行政办公楼1月15日主体已完工,3月20日才作
沉降观测,未能与施工同步,而且错误多。
• ⑵、某工程沉陷观测纪录表,第一次观测即有下沉量, 不合逻辑。
• ⑶、沉降观测记录数据无正负(+-)之分。
• ⑷、某工程施工单位观测的下沉量精确到0.001mm, 一般仪器达不到这精度,也没必要这样精确。
• ⑶原材料试验报告未注明使用部位和所代表购进的数量,以及 见证人签名。
• ⑷产品合格证很多为复印件,无注明原件存放处及存放单位盖 章,无经手人签名。很多水泥出厂日期比试验日期还迟,不合 乎情理。个别工程将一张钢材合格证剪成几段分别贴在几张检 测报告后边。
• ⑸个别工程水泥出厂合格证多数为3天报告,欠28天强度报告。 • ⑹同一工程含多个试验室的检验报告。 • ⑺混凝土和砂浆试块强度,超过设计强度很多,有作假嫌疑。
10
2、部分工程缺实体检测(混凝土强度、保护层厚度、 钢筋规格和间距)资料。
11
• 3、原材料抽检问题多。
• ⑴部分项目抽检数量偏少,频率不够。有一个工程各种规格钢 材只做一次试验。
• ⑵原材料和试件未送质量监督检测站抽检5~15%。(现行规 定:送有资质和计量认证单位检测90%,监督抽检10%)
• ⑵二次装修无报监,无总体消防验收(主要指裙楼)。

• 2、违规、违章工程不能申报
• ⑴某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严重违规,受到市建委的通报批评,也申报 优良,结果被取消。
• ⑵某工程违章加建,虽然已处理,但亦被取消申报资格。
• 3,各承包单位(包括勘测、设计、监理、桩基检测、幕墙施工等) 和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相关资质并经市建委注册。
• ⑷有些工程,桩检测后发现个别桩的质量未能达到设计要求,但资料 审查中却未发现加倍扩大检测范围,亦无处理措施和设计、监理下的 结论。
• 2、个别工程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坑槽开挖完成后没做标 贯试验或压板试验。
• 3、试桩签证记录表没有设计和勘察单位的签名盖章。
4
• 4、灌注桩无砼灌注施工记录、汇总表。并且未按凡 ≥Φ600的灌注桩,应每桩留一组试件。
不应填
不应填
• 15、某图书馆桩基采用管桩,土方开挖后桩基 础复核检查验收表内填有混凝土质量和钢筋笼 沉浮、保护层厚度等记录,不切合实际情况。
7
三、主体结构
• 1、缺混凝土试件 • ⑴未按同配合比混凝土每一工作台班不得少于一组的
要求留置。
• ⑵现浇楼层未按每500平方米不少于一组的要求留置。
• ⑶只有商品混凝土公司的试件,无现场制作的试件。 无对预伴混凝土进行塌落度检验。
• ⑷当柱(墙)与梁板、混凝土强度超两个等级时未留 置柱(墙)头试件。
8
•⑸混凝土试件制作日期和数量与施工日志不一致。 •⑹试件强度超过设计强度两个等级以上,未见有现场 回弹或抽芯复检报告。 •⑺无现场制作的同条件养护试件。 •⑻同条件养护试件等效龄期的温度、天数不准确。
9
•⑼、同条件养护养护试件没有注明多少度·天。 •⑽、某校学生公寓3#楼同条件养护试件龄期只有10天, 日平均温度60度? •⑾、同一时间段,某校同条件养护试件等效龄期52天, 而另一个校区却只有26天,相差一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