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烟草病虫害防治2014分析报告
烟草病虫害防治2014分析报告
防治要点:
烟苗大十字期后,可喷1:1:160~200 的波尔多液进行保护,每7-10天1次。发 病后可用72%甲霜·锰锌粉剂1000倍液喷 雾防治。
烟草立枯病
症状: 发病部位为茎基部 褐色斑点逐渐扩大到茎的四周,
茎变细,病苗干枯甚至倒伏。 此病的显著特征是接近地面的茎
基部呈显著的凹陷收缩状。 病部及周围土壤上常有菌丝粘附,
烟草赤星病发病条件
病菌发病适温25—30℃。若有12小时露 水存在,12—20℃下,病菌就能完成侵入 危害。
雨日多、湿度大是病害流行的重要因素, 采收期遇雨常致赤星病大流行。
移栽迟、晚熟、追肥过晚、施氮过多及暴 风雨后发病较重。
种植密度大、田间荫蔽、采收不及时发病 重。
防治要点:
种植抗病品种,改进栽培技术,如培育壮 苗,加强管理,适时早栽,适时采收。
有时在重病株旁可找到黑褐色菌 核。 发病条件:苗床温度低于20℃时, 发病温度较低、湿度较低 常在苗床后期,特别是接膜后, 遇干旱风,往往出现发病高峰。
防治要点:
发病初期用58%甲霜灵·锰锌500倍液从叶面 向根茎部喷淋药液。
搞好苗床温湿度管理,注意通风换气,及 时清除病苗和死苗。
烟草黑胫病
土壤温度及耕作条件如适宜于植株的快速生长,就提供 了TMV自然侵染的有利条件。
感染的植株生长势愈强,则症状及系统侵染愈明显。幼 嫩植株一般比老植株更感病。
风雨能促进健叶、病叶摩擦而传病,因而风雨有增加发 病的趋势。连作易致发病,尤其是冬季严寒干燥地区, 土中的烟草残余物腐败分解比温暖多雨地区要慢,毒力 破坏也比较难,带毒亦较多。在这些地区进行连作,则 发病更重。
烟草野火病发病条件
高湿情况并且温度达29~30℃时,最利发 病;如天气干燥,病害就受抑制。
暴风雨不仅有利于细菌的传播,而且易在 植株上造成伤口,诱致病菌侵入,因此, 常在大风雨后严重发病。
一般氮肥过多,钾肥不足,烟株生育后期 生长过旺的植株感病性高。
防治要点:
选用抗病品种 农业技术措施。实行3-5年轮作,不与茄科、豆科、
气候斑
白化
药害
热害、冷害、旱害、雹害
缺素
肥害
炭疽病
症状:圆形病斑,稍凹陷,边缘明显,稍隆起呈赤褐 色,俗称“水点子”或“雨斑” ,“烘斑”或“热 瘟”。
发病条件:高温高湿(25-30℃)
温度较高、多雨、多雾、多露的条件下, 以及苗床排水、排湿不良、大水漫灌、烟 苗过密等,均易发生该病害
烟草普通花叶病
“明脉” (烟苗发病初为心叶畸形,然后出现脉明(叶脉 呈半透明状))
花叶:有淡绿和深绿相间花斑的叶片 重型花叶:感病植株呈典型花叶,叶缘逐渐形成缺刻并向
下卷曲,皱缩扭曲,植株矮化,生长停滞。 花叶灼斑:在典型花叶的植株上,中下部叶片出现大面积
红褐色坏死斑。
发病因素
长日照和较高的光强度既有利于寄主生长又有利于初期 的病毒合成。
黑腐烂。病茎横切,用力挤压切,导管中即渗出黄白色的乳状粘液,即细 菌的溢浓,这是细菌性病害与其它侵染性病害相区别的特征。
病茎的髓部呈蜂窝状或全部腐烂,形成仅残留木质部的空腔。 发病后期,则整株枯死。
烟 草 青 枯 病
症状:典型的维管束病害。根、茎、叶均可受害。
烟草青枯病发病条件
烟草青枯病菌主要在土壤及遗落在土壤中的病残 及其他寄主上越冬,病原菌靠雨水、排灌水、病 土、病苗、人畜、生产工具及昆虫进行扩散传播, 一般从根部的伤口侵入。
侵染性病害
真菌性病害:炭疽病、猝倒病、茎黑腐病、黑
胫病、赤星病、根黑腐病等
细菌性病害:青枯病、野火病、角斑病、空茎
病、剑叶病等
病毒性病害: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病(TMV)、
烟草黄瓜花叶病毒病(CMV)、烟草马铃薯Y病 毒病(PVY)等
其他病害:根结线虫病、寄生性种子植物等
病害的症状symptoms
拔出幼苗仅见到变黑的茎 基部和少数短而粗的黑根 与主干相连。
烟苗生长缓慢,重病株根 系变黑腐败,可见到新生 的不定根,植株矮化,中 下部叶片变黄枯萎,易早 花。
轻病株生长高度正常,中 午萎蔫,夜间和清晨可恢 复
烟草根黑腐病发病条件
低温多雨或连阴雨天容易造成流行。 与茄科、豆科、葫芦科等植物连作发病重。 低洼下湿地、瘠薄盐碱地易发病。
防治要点:
药剂防治:田间发现有零星的病株时,用 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每 株40毫升灌根防治。
烟草青枯病
典型的维管束病害,最典型的症状是枯萎,染病初期 “青枯”。 半边枯 病部横切,可以看到发病一侧的维管束变成黄褐色或黑褐色,病势继
续发展,茎上出现纵长的黑色条斑。 发病中期,病株全部叶片萎蔫,条斑的表皮组织变黑腐烂,根部亦变
烟草黑胫病
苗期发生较少,主要为害大田。发病部位 主要是茎基和根部,也可侵染叶片。 1、穿大褂: 2、“黑膏药” 3、笋节状或碟片状, 4、腰烂。
黑胫病发病条件
降雨及田间土壤湿度是黑胫病流行的关键 性因素。
在适温条件下,雨后相对湿度80%以上保 持3-5天,病害即可流行。
低洼地、土壤粘重地、碱性大、有效钙镁 和氮含量较高地块易发病。
遇干旱或阳光曝晒,极易引起花叶灼斑。
发病条件
烟株在现蕾前旺长阶段较感病,现蕾后抗 病力增强。
冬季及早春气温低,降雪量大,越冬蚜虫 数量少,早春活动晚;CMV轻。
如翌春比较干旱,旺长前温度出现较大波 动,有干热风,可导致CMV大流行。
阴雨天较多,相对湿度大,蚜虫发生少, CMV较轻。
防治要点:
现软腐,幼苗枯萎倒卧在地面. 如苗床湿度大时,发病烟苗周围可见密
生一层白色絮状粉 叶片调萎变黄,病苗根部呈现开水烫
过状腐烂,根外表皮极易从中柱上脱 落。 当病菌从地面以上侵染,茎基部常缢缩 变细,地上部因缺乏支持而倒折,根部 一般不变褐色而保持白色。 发病条件:低温高湿。24℃以下,空气 湿度大,土壤水分高。
药剂防治: 建议可于田间发现零星青枯病病株时或移栽后1520天,可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250单位灌根预 防,方法是:农用链霉素20克兑水60公斤灌根1亩烟田,每 株约灌50毫升药液,分别于团棵前后、发病前后各灌1次, 共灌3-4次。或用3000亿个/克荧光假单胞菌粉剂600克/亩 灌根防治,方法同上。对于重茬田和有病史烟田,移栽后做 好预防是关键。
线虫及地下害虫为害重的地块发病重。 平畦、大水漫灌地块发病重。
防治要点:
种植抗病品种 栽培防病:轮作,三年轮作一次,对压低
病情有较好的作用。注意不要与马铃薯、 辣椒、番茄等茄科作物轮作。有条件的实 行水旱轮作。 药剂防治:72%甲霜·锰锌粉剂100-150 克兑水50公斤,每株40毫升灌根防治,移 栽后15天左右防治1次,隔10-15天(或 田间发现零星病株时)再防治1次,共防治 2-3次。
烟草野火病
野火病主要发生于大 田后期,苗期和大田 前期.
黑褐色水渍状圆斑,四 周有宽的黄晕.
病斑合并后形成不规 则大斑,上有轮纹
成熟期叶片发病症状
赤星病与野火病区别
野火病是细菌性的病害,病斑周围有很宽的 黄色晕圈,天气潮湿时病斑表面有很薄的一层菌 脓;野火病病斑也有轮纹,但轮纹不规则,弯弯 曲曲或多角,赤星病病斑的轮纹是规则的,是以病 斑最初的侵染点为圆心的同心轮纹,病斑中央有 黑色霉状物。
由于烟草黄瓜花叶病主要靠蚜虫传播,因 此灭蚜防治是防治该病的关键。在生产中 常采用银灰色地膜覆盖,以驱避蚜虫。此 外,培育壮苗、深栽烟、加强中耕培土、 科学施肥浇水等措施也能减轻病害的发生。 药剂防治一般在苗床期和移栽后半月内用 2‰硫酸锌喷施2~3次
一、主要病害识别及防治
病害的概念
病害:受到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的刺激,生理功能失调,外观表现异 常,品质和产量下降。 引起病害的生物因素称为生物病原物 或简称病原物;
烟草病害发生的基本因素
病原
人
烟草
环境
病害的分类
侵染性病害:由生物因素引起的 并能够互相传染的病害叫侵染性 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引 起的病害叫非侵染性病害。
畸形
变色
坏死
斑点
萎焉
非侵染性病害
田间分布一般是连片的; 不能互相传染; 病组织上不产生病原生物的子实体,用任
何手段也检查不到病原生物。
非生物因素
物理因素:光、温、水、气 化学因素:营养失调(N、P、K、Ca、
Mg、S、B、Mo、Mn、Zn、Fe、Cu、 Cl) 有毒物质:(重金属、大气污染、农用化 学物-农药与化肥等) pH值不适
防治要点:
防治此病应注重苗床管理,降低湿度,杜 绝病菌来源,辅以药剂防治。
苗床出苗后,可用1:1:160-200的波尔 多液进行预防,发病后可喷50%退菌特粉 剂500倍或80%代森锌粉剂500倍,7-10 天喷一次,喷2-3次可控制病害的发展
烟草猝倒病
症状: 发病初期靠近地面的茎部象开水烫过出
主要内容
➢1 烟草主要病害的识别及防治 ➢2 烟草主要害虫的识别及防治 ➢3 烟草主要害虫天敌识别
“药王” 孙思邈
• 上医医未病之病 • 中医医欲病之病 • 下医医已病之病
--《千金要方》
养生13法:
发常梳 目常运 齿常叩 漱玉津 耳常鼓 面常洗 头常摇 腰常摆 腹常揉 摄谷道 膝常扭 常散步 脚常搓
马铃薯等茄科作物是TMV的寄主,以这些作物为前作, 同样易致发病,此外,土壤贫瘠,土层浅薄,以及排水 不良的田块,烟草生长衰弱,发病就较重。
防治要点:
选生长势强,发育速度快,适应当地条件的耐病品种 农业技术措施。加强苗期管理,苗床应选用2年以上未种烟
草及茄科植物、远离菜田的地块。加强田问管理,严禁将已 发病的烟苗移入大田。应先健株后病株顺序管理,操作过程 中不宜吸烟,不宜在烟田反复走动、触摸。充分施足氮、磷、 钾肥,及时喷施多种微量元素肥料,提高植株抗病能力。移 栽后适当炼苗,团棵末期浇临界水,促进植株生长。出现花 叶病,要及时追施速效肥、培土浇水、促进开秸开片,减轻 病害。 药剂防治: 初发病时及时摘除病叶并进行药剂防治,可喷洒 81200-1600倍式8%宁南霉素水剂,间隔10天1次,连防 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