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浣溪沙》导学案

《浣溪沙》导学案

学生先在查阅资料和借助书下注释的基础上,理解本词 的大意,再通过重点字词和句子的讲解,了解本诩的内 涵,多角度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作家作品】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

十三岁时,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 出身。

庆历中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 枢密使,谥“元献”。

他是北宋前期较早的词家,与幼 子晏几道合称“二晏”,同是婉约词的代表。

作品大多 反映富贵悠闲的生活,但他的词艺术成就较高,能以疏 淡闲雅的语言写出较深的含义,音韵和谐,意境清新。

这首词选自《珠玉词》。

《浣溪沙》是词牌名,即曲的 谱子。

【写作背景】暮春时节,日落时分,物候的变化引发了词 人对年华易逝的感伤。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 词人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生发出值得玩味的情 趣。

一、解释下列词语,并用这些词语写一段有中心的话。

① 夕阳西下:。

② 无可奈何:。

③ 似曾相识:。

写一段有中心的话:(1)指傍晚日落时的景象。

也比喻迟暮之年或事物走 向衰落。

(2)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

(3)似曾相识:意思是好像曾经认识。

形容见过的事 物再度出现。

示例一:看着夕阳西下了,我又无可奈何的叹息着,在 这似曾相识的天气里,我曾经有过多少的徘徊和等待。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便是一种等待。

“有约不来过夜 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是等待,“月上柳梢头,人约黄 昏后”是等待。

年轻的海伦-凯特在守候着三天的光明, 唯美的海子在期待着“春暖花开”,鲍尔吉•原野在寂 寞里等待着詹姆斯-拉斯特的琴声,贝克特笔下的人们 在等待着能带来好运的戈多……甚至,每一个人在出生 之后便开始等待着那永远不会落空的生命的圆寂。

示例二:或许生于夕阳西下的缘故, 面对落日,只有无 课题诵读欣赏一一《浣溪沙》 课型新授 课 学习目标 1在诵读吟咏中感受本词的语言特色。

2.体会词的意境,感悟词人所表达的深刻感受。

学 法 指 导 相 关 链 接 课前预习 知 识 预 习 旦竺 课时声的叹息,我早在无可奈何中牺牲自己,在那一片似曾 相识的欢乐中遗失了微笑,孤寂的影子映在夕阳下显得 那么地苍凉,仿佛似一个失了心的魂魄在徘徊、在流荡, 在漂泊……二、说出诗的大意。

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

去年这时节的天气、 旧亭台依然存在。

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 回来。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

而去年似曾见过 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

(自己不禁)在小花 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一、 导入新课北宋初期有一位词人以神童入朝,官至宰相,一生显贵, 以“善知人”著称。

他生活优裕,喜聚客宴饮。

他能诗、 善词,文章典丽,书法皆工,而以词最为突出,有“宰相 词人”之称。

他的词语言清丽,声调和谐,写景重其精神, 赋于自然物以生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其“无可奈何花 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成为千古名句。

你可知道他是谁?二、 整体感知。

1本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对光阴流逝的怅惘和对春 天消失的惋惜之情。

2•上阙写了什么?下阙又写了什么?上阙怀旧,感伤年华 易逝;下阙惜春,悼念春光难留。

3. 本词具有怎样的艺术魅力?这首词用语清新,明白如话,音律和谐。

词意极为深广, 从极为平常的时序转换中引出富含人生哲理的启迪。

4. 文章脉络梳理:一曲新词酒一杯 一一富贵闲适的生活去年天气旧亭台 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夕阳西下几时回一一就眼前之景来抒写情怀 无可奈何花落去一一悼惜的情感 似曾相识燕归来一一对时光流逝的感伤 小园香径独徘徊一一惆怅的感情更为强烈5. 本词的名句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6•词中作者借助曲、酒、夕阳、落花、燕子及自己的观察 与感受,书写对人生的体验,对人生的思考,做到了 」 景理 结合,浑然一体。

7. 词的上阕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夕阳西下几时回”暗含 了怎样的哲理?① 写词人借酒消愁,抒发孤单冷寂之情,表述了对时 光流逝的怅惘。

② “夕阳西下几时回”暗含之意是:夕阳西下,是无 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 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

8.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名句,试简 析这两句好在哪里。

对仗工整,音韵和谐 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对年华 易逝的感叹和对友人的思念。

蕴含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课 堂 探 究好事物都尢法阻止,但在消逝的同时仍有美好事物在先, 生活的不因为消逝而虚无。

三、 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词中关键词句所蕴涵的哲理和感 情。

1•“去年天气旧亭台。

”“去年”二字把今昔两幅相同的 画面重叠在一起了,问题一:你知道作者经历了怎样的人 生变故吗?故地重临,怀旧自不可免,文中作者的感受是 怎样的?仔细体会思考“夕阳西下几时回? ”这句话的含 义。

(思路点拨:一样的暮春天气,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 清歌美酒,但人事却和去年大不相同了。

“夕阳西下”是 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它东升再起,而时光的流逝、人 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

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 射出的似乎是一种期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细腻心态。

) 2.问题二:怎样体会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 归来。

”中的“无可奈何“和“似曾相识”?从“花落去” 到“燕归来”,作者想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感情?(思路点拨:“花落去”、“燕归来”是现实生活中的常 见现象,但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有机组合, 普通的花和燕就不普通了,而变为某种美好、熟悉的事物 或感情的象征。

)3•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 有思。

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 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

词中涉 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 含蓄。

四、 课堂小结 晏殊虽然位极人臣,但是他也无法挽回 流逝的时光,只能“无可奈何”地看着岁月的脚步匆匆离 去。

宦海风波中,晏殊也免不了有沉浮得失。

在官场平庸 无聊的应酬中,敏感的诗人当然会时时痛切地感受到生命 的无意义消耗。

同学们:不要为无法改变的事情而伤感, 不要为无法承受的压力而气馁,不要为无法完成的任务而 抱怨,珍惜眼前的一切,活出自己的精彩。

1. 默写《浣溪沙》的名句,。

源于此句沿用至今的成语是。

2. 《浣溪沙》这首诗是怀人之作,从哪两个句子可以看出来?答: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 徘徊(答出2句即可)3•“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独”字透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落寞、孤独 4.这首词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你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 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新”与“旧”对比;(“去”与“来”对比)好处:“新”是巩固训练 当 堂 练 习唱新词,“旧”是饮酒唱词时的环境一一旧亭台,新词与旧景对比, 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怅惘情思。

(“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 来去对比,增加了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5•“无可奈何花落去”是伤春,“似曾相识燕归来”是伤别,这两 句融合全篇的作用是什么?答:将景物与人事紧密联系,景中寓情,赋中有比,更加委婉含蓄 地抒写了伤别之情。

1.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名句,试简析这两句 好在哪里。

答: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对年华易逝的感叹 和对友人的思念。

蕴含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但在消逝的同时仍有美好事物在先,生活不会因为消逝而变得一片 虚无。

2. 《浣溪沙》是晏殊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字面上明白如话,但历 来人们对其内容的理解却很不一致, 有的说是表现年华易逝的伤感, 有的说是抒发故旧之情。

你在学完本词后有怎样的感受和人生启迪?请用一段文字表达。

3. 想象一下,“小园香径独徘徊”一句中作者在独自行走中思索和 反省到什么?请用一段心理描写描绘出来,100字左右。

2005年湖南省益阳市(一)读晏殊的《浣溪沙》,完成7, 8题。

(6分) 一曲新词酒一杯。

无可奈何花落去,7. 诗人徘徊于小园香径, 优美的画面。

(3分) 8.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 句诗好在哪里。

(3分)答:7.夕阳、落花、归燕 8 .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 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不 要求面面俱到,学生能从某个角度作较深入赏析即可给满分。

) 去年天气旧事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精心选择了、 和 等景物,描绘了一组课 后 作业结格言警句:情愿让日子过得忙迫,也不要让日子过得无聊。

罗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