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市第二水厂供水工程V型滤池施工方案河南五建新郑市第二水厂供水工程项目部2014年 6 月 20 日新郑市第二水厂供水工程V型滤池施工方案4.12、抹灰工程 (25)4.13、土方回填 (27)五、进度计划 (28)5.1、工期目标 (28)5.2、编制原则 (29)5.3、计划控制与调整 (29)5.4、施工进度计划 (29)六、滤池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30)6.1、施工缝处理 (30)6.2、防水套管的防水施工方法 (31)6.3、水池施工中的抗浮措施 (31)七、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32)7.1、质量管理控制措施 (32)7.2、质量技术控制措施 (33)7.3、施工检测要求 (39)八、安全保证措施 (40)8.1、确保安全施工的保证措施 (40)8.2、各分项工程的安全技术措施 (41)九、资源配置计划 (43)9.1、劳动力计划 (43)9.3、其它周转材料 (44)十、雨季施工措施 (45)10.1、雨季施工准备工作 (45)10.2、雨季施工中分项工程技术措施 (45)新郑市第二水厂供水工程V型滤池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本单体为新郑市第二水厂供水管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滤池是净水厂中工艺及结构最复杂的工程。
池体部分位于设计地面以下,滤池工作内容包括:基坑开挖、垫层、底板、池壁、池柱、顶板及其它附属工作。
2、滤池东西长 36.56米,南北宽35.81米,池体总体高度为4.5米左右;垫层采用300mm厚三七灰土垫层,100mm厚C15素砼垫层;水池主体结构砼标号为C30,抗渗等级为S8。
顶部为球形网架、基础、框架柱为C30级。
二、编制依据1、施工合同2、新郑市第二水厂施工组织设计3、新郑市第二水厂施工图纸、设计变更、及图纸会审内容4、施工规范、标准、技术规程三、施工工艺及顺序3.1、工艺流程1、滤池部分:场地平整→测量放样→基坑开挖→垫层砼→底板砼→池柱→池壁→顶板→水池满水试验→水泥砂浆找平→水泥砂浆粉刷→基坑回填土。
2、反冲泵房:土方开挖→砼垫层→底板砼→池壁→顶板3、鼓风机房:土方开挖→砼垫层→底板砼→池壁→顶板四、主要工序施工方法4.1、测量放样根据甲方提供的高程基准点测设出滤池原始地面的标高,并作好记录,报监理复核,作为以后测算挖土量的依据;根据甲方提供的基准点的坐标用全站仪测设出滤池四个角的坐标,并把这四个角的坐标引到滤池的外侧加以保护,作为滤池的控制点,每隔一星期对控制点复核一次。
4.2、土方开挖根据现场场地,基坑四周均采用放坡,坡度为1:0.75。
土方开挖采用机械大开挖,人工配合清除基底预留土层。
1、施工部署首先根据滤池的坐标控制点,放出滤池的外边线,然后根据第四章提出的施工顺序进行开挖。
采用一台挖土机,将挖出的土方运到其它构筑物地势较底的地方进行场地平整,具体步骤如下:放线、验线→机械挖土→清槽→放基底边线→支垫层模板→校核尺寸和标高→验槽2、操作工艺先放好坡顶线、坡底线,经复测及验收合格后开始开挖。
机械挖土分两步进行,挖土顺序是先浅后深,依次进行,先按图纸挖至设计标高最浅处,放线后,依次挖出第二深处,然后放线,依次挖至最深设计标高。
在开挖至距离坑底50㎝以内时,测量人员抄出50cm水平线,随时注意观察坑底标高的变化。
机械挖至最后一步时,测量人员随即放出基底边坡线,开始进行基槽验收,合格后由人工挖除20cm预留土体,每隔4~6m调置一标高控制点,纵横向组成标高控制网,以准确控制基底标高。
用尺量好50cm标准尺杆,随时校核基底标高。
并在清理好的基底上放好坑边线。
基底平整完后,及时进行垫层的施工。
3、注意事项:每层土开挖前反复校核轴线尺寸,确认无误后再开挖。
标高变化处,先挖浅处,再挖深处。
挖土时注意边坡的稳定性,注意施工安全。
根据设计图纸绘制的土方开挖示意图严格控制尺寸,严禁超挖后用土回填;基础内土壁修坡严格按照尺寸进行,未经变更,按照设计图纸进行;4.3、灰土垫层基槽验收合格后,即可在其上进行垫层施工,灰土拌合在制定的场地进行,灰土严禁隔夜使用,铺灰土前,将基槽内浮土清除,在平面上设置标高临时控制点,以控制灰土面的标高。
灰土厚度为300mm,压实系数为0.95,灰土压实后,按照规范到实验室送样。
严格控制斜面灰土施工质量,拟按照500mm宽度分层堆放,每层高度不超过300mm,分层堆实至设计标高。
根据放线尺寸,人工用铁锨将斜面多余的土方消掉,以满足施工要求;4.4、垫层施工基槽验收合格后,即可在其上进行垫层施工,浇垫层前,将基槽内浮土清除,每4m2设一标高临时控制点,以控制垫层的标高。
垫层厚100mm,其侧模板采用50×100mm方木,垫层平面尺寸为底板结构尺寸周边增加100mm,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5,采用商品混凝土,采用平板振捣器拖平振实,混凝土随浇筑随压平抹光,转角处抹成圆角。
4.5、钢筋工程1、钢筋工程概况滤池所用钢筋主要包括底板、滤梁、池壁、滤梁柱、顶板、进水孔、出水孔、检查井、钢筋混凝土溢流堰等。
2、施工准备4.6、钢筋加工1、钢筋调直钢筋冷拉调直时,Ⅰ级钢筋冷拉率为4%,在钢筋调直场地按钢筋的总长度计算出伸长值,并在地面上划出标志。
2、钢筋成型钢筋弯曲前,对形状复杂的钢筋,根据钢筋料牌上标明的尺寸,用石笔将各弯曲点位置划出。
钢筋弯曲加工使用弯曲机成型,轴心直径要控制在钢筋直径的2.5倍。
另外,成型轴加偏心轴套,以便适应不同直径的钢筋弯曲需要。
钢筋的形状正确,平面上没有翘曲、不平现象。
箍筋弯钩的弯折角为135度。
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d。
抗浮板马凳筋为钢筋制作,型号为φ14@1000mm。
钢筋加工完后分规格、型号码放,并按部位挂标识牌,以免弄混。
4.7、钢筋绑扎1、底板钢筋绑扎工艺流程:核对池壁、滤梁柱及节点的位置→画底板钢筋分档标志及弹线→铺设底板下层钢筋→基础底板下层钢筋绑扎及保护层→底板下层钢筋验收及查出问题处理→安装底板马凳绑扎底板上层钢筋→墙、柱插筋绑扎和定位→办理隐检和质量评定签认手续→办交接检签认。
核对池壁、滤梁柱、滤梁柱、配气渠及节点位置:在底板及基础梁的钢筋绑扎前钢筋工长、技术员、质检员根据设计图纸和变更认真仔细检查核对其池壁滤梁柱、配气渠及节点位置和截面尺寸以及轴线、标高是否与设计图纸一致,确定无误后方可进行底板及基础梁的钢筋绑扎。
画底板钢筋分档标志及弹线:画底板钢筋分档标志采用红油漆,底板的底筋纵横向分档间距,外皮的第一根钢筋应距基础底板外皮线50mm。
然后采用红粉进行弹线,弹线时线要拉直,弹好的分档线不得出现弯曲、不直等现象。
铺设底板下层钢筋并搭设基础梁绑扎架:底板下层钢筋先铺横向(面对图纸方向),接头位置在跨中1/3处按50%错开。
底板下层钢筋绑扎及保护层控制底板下筋的接头位置在跨中1/3处错开50%,接头在钢筋成型时均采用闪光对焊。
底板钢筋要严格按照已弹好的红粉线进行绑扎,钢筋绑扎时,靠近底板外侧两行钢筋的相交点,每点都必须绑扎牢固,中间部分的相交点可相隔交错绑扎。
摆放保护层垫块,垫块采用40mm厚的垫块,其间距为1m梅花型布置。
底板下层钢筋绑扎完毕自检合格后报质检部门验收,对验收提出的问题及时处理,要注意绑扣不能松动。
安装钢筋支架并绑扎底板上层钢筋:钢筋支架摆放要垂直于底板面筋的下层钢筋,其两支架间的间距为2m。
底板面筋绑扎,底板面筋的绑扎方法同底筋。
2、池壁、池柱插筋绑扎和定位根据垫层的壁柱位置线,安放壁柱插筋(测量放线人员在底板面筋上放出各池壁的边线用红油漆标识清楚),插筋的接头要相互错开,并绑扎牢固。
钢筋工长、技术员及质检员要拿着图纸到现场对所有插筋全部核对,绝对不能出现错用钢筋、遗漏钢筋和池柱等现象发生,并仔细检查其位置,确保插筋位置的准确性。
池壁、柱子插筋定位:池壁钢筋采用插斜钢管与池壁水平钢筋和底板面筋绑扎牢固,柱插筋采用定位框及外绑柱箍两道。
底板钢筋、基础梁钢筋及壁柱插筋按区格全部完成后,自检合格并办理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和质量评定记录,通知甲方、监理等进行验收,并办理签认手续,钢筋班组与下道工序混凝土班组办理好交接签认手续,并在现场作好验收合格标识。
3、滤梁柱钢筋柱竖向受力筋架设→套柱箍筋→连接并绑扎竖向受力筋→画箍间距线→绑箍筋柱竖向受力筋架设:柱竖向受力筋按位置架设。
套柱箍筋: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先将箍筋套在底板预留的钢筋上,然后绑扎定位钢筋,立柱子钢筋。
连接并绑扎竖向受力筋:柱子主筋立起后,按要求绑扎,质量应符合设计及有关规范要求。
画箍筋间距线:在立好的柱子竖向钢筋上,按图纸要求用粉笔画箍筋间距线。
柱箍筋绑扎、连接:箍筋的接头(弯钩叠合处)应交错布置在四角纵向钢筋上,柱角钢筋与箍筋间用双扣交错绑牢,绑扣相互间应成八字形。
箍筋与主筋要垂直。
柱主筋封头处理见下图:柱筋保护层垫块采用30mm厚的垫块,其间距为1m,与柱子主筋绑扎牢固。
池壁保护层:池壁的保护层采用30mm厚垫块,池壁钢筋绑扎完成后,将垫块和池壁的竖筋绑扎牢固,垫块按纵横间距按1米布置。
6、顶板钢筋绑扎工艺流程:清理模板上杂物→画下层钢筋间距线→摆放下层钢筋→绑下层钢筋→安装顶板马凳→绑上层钢筋→垫块设置→办理隐检和质量评定签认手续→办交接检签认。
清理模板上杂物,按钢筋间距弹线。
铺设方法先横向(面对图纸)后纵向,绑扎方法采用一面顺扣交错绑扎,板的下层筋划分档标志并弹线进行绑扎。
钢筋支架摆放要垂直于顶板面筋的下层钢筋,其两支架间的间距为2m,板的上层筋拉通线绑扎。
钢筋的接头形式采用闪光对焊或钢筋搭接焊,采用闪光对焊时在钢筋成型时对焊好,采用钢筋搭接焊搭接长度:单面焊10D、双面焊5D(D为钢筋直径),同一截面焊接接头<50%,接头错位距离>35倍D,且不小于50cm。
摆放保护层垫块,垫块采用30mm厚的垫块,其间距为1m梅花型布置。
板上面铺设脚手板,防止行走造成钢筋间距不均匀、弯曲及有效高度失控。
顶板钢筋按区格全部完成后,自检合格并办理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和质量评定记录,通知甲方、监理等进行验收,并办理签认手续,钢筋班组与下道工序混凝土班组办理好交接签认手续,并在现场作好验收合格标识。
4.8、模板工程1、模板设计垫层模板垫层厚度为100mm,垫层模板采用50×100mm方木,沿垫层边线设置方木,方木支撑在基坑壁上;未在基坑边沿的用短钢筋固定。
底板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