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路绿化中植物配置与绿化形式

道路绿化中植物配置与绿化形式

道路绿化中的植物配置与绿化形式
摘要:道路绿化作为城市设计中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形象,通过带状或者块状的“线”性组合,使城市绿地连为一个整体,成为建筑景观、自然景观以及各种人工景观之间的“软”连接。

因此道路绿化越来越被重视,我国早在《汉书》中就记载:“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锥,树以青松”,说明二千多年前我国已有用松树作行道树的做法。

随着城市建设飞跃发展,城市道路也逐渐增多,便形成了各种与道路相关的绿带。

也有将行道树、林荫道与防护林带共同联成绿色走廊。

关键词:城市道路道路绿化植物选择植物配置绿化形式
中图分类号: [tu9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城市干道的植物配置
城市干道具有实现交通、组织街景、改善小气候的三大功能,并以丰富的景观效果、多样的绿地形式和多变的季相色彩影响着城市景观空间和景观视线。

城市干道分为一般城市干道、景观游憩型干道、防护型干道、高速公路、高架道路等类型。

各种类型城市干道的绿化设计都应该在遵循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上,根据美学特征和人的行为游憩学原理来进行植物配置,体现各自的特色。

植物配置应视地点的不同而有各自的特点。

(1)景观游憩型干道的植物配置
景观游憩型干道的植物配置应兼顾其观赏和游憩功能,从人的需求出发,兼顾植物群落的自然性和系统性来设计可供游人参与游赏
的道路。

有“城市林荫道”之称的肇嘉浜路中间有宽21米的绿化带,种植了大量的香樟、雪松、水杉、女贞等高大的乔木,林下配置了各种灌木和花草,同时绿地内设置了游憩步道,其间点缀各种雕塑和园林小品,发挥其观赏和休闲功能。

在人行道绿化带上种植树木,必须保持。

(2)防护型干道的植物配置
道路与街道两侧的高层建筑形成了城市大气下垫面内的狭长低谷,不利于汽车尾气的排放,直接危害两侧的行人和建筑内的居民,对人的危害相当严重。

基于隔离防护主导功能的道路绿化主要发挥其隔离有害有毒气体、噪音的功能,兼顾观赏功能。

绿化设计选择具有耐污染、抗污染、滞尘、吸收噪音的植物,如雪松、圆柏、桂花、珊瑚树、夹竹桃等,采用由乔木群落向小乔木群落、灌木群落、草坪过渡的形式,形成立体层次感,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和景观效果。

(3)高速公路的植物配置
良好的高速公路植物配置可以减轻驾驶员的疲劳,丰富的植物景观也为旅客带来了轻松愉快的旅途。

高速公路的绿化由中央隔离带绿化、边坡绿化和互通绿化组成。

中央隔离带内一般不成行种植乔木,避免投影到车道上的树影干扰司机的视线,树冠太大的树种也不宜选用。

隔离带内可种植修剪整齐、具有丰富视觉韵律感的大色块模纹绿带,绿带中选择的植物品种不宜过多,色彩搭配不宜过艳,重复频率不宜太高,节奏感也不宜太强烈,一般可以根据分隔带宽
度每隔30~70米距离重复一段,色块灌木品种选用3~6种,中间可以种植多种形态的花卉或常绿植物使景观富于变化。

边坡绿化的主要目的是固土护坡、防止冲刷,其植物配置应尽量不破坏自然地形地貌和植被,选择根系发达、易于成活、便于管理、兼顾景观效果的树种。

互通绿化位于高速公路的交叉口,最容易成为人们视觉上的焦点,其绿化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大型的模纹图案,花灌木根据不同的线条造型种植,形成大气简洁的植物景观。

另一种是苗圃景观模式,人工植物群落按乔、灌、草的种植形式种植,密度相对较高,在发挥其生态和景观功能的同时,还兼顾了经济功能,为城市绿化发展所需的苗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4)园林绿地内道路的植物配置
园林道路是全园的骨架,具有发挥组织游览路线、连接景观区等重要功能。

道路植物配置无论从植物品种的选择上还是搭配形式(包括色彩、层次高低、大小面积比例等)都要比城市道路配置更加丰富多样,更加自由生动。

园林道路分为主路、次路和小路。

主路绿化常常代表绿地的形象和风格,植物配置应该引人入胜,形成与其定位一致的气势和氛围。

如在入口的主路上定距种植较大规格的高大乔木如悬铃木、香樟、杜英、榉树等,其下种植杜鹃、红花木、龙柏等整形灌木,节奏明快富有韵律,形成壮美的主路景观。

次路是园中各区内的主要道路,一般宽2~3米;小路则是供游人在宁静的休息区中漫步,一般宽
仅1~1.5米。

绿地的次干道常常蜿蜒曲折,植物配置也应以自然式为宜。

沿路在视觉上应有疏有密,有高有低,有遮有敞。

形式上有草坪、花丛、灌丛、树丛、孤植树等,游人沿路散步可经过大草坪,也可在林下小憩或穿行在花丛中赏花。

竹径通幽是中国传统园林中经常应用的造景手法,竹生长迅速,适应性强,常绿,清秀挺拔,具有文化内涵,至今仍可在现代绿地见到。

二、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
行道树是道路绿化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首先选择合适的树种,树种选择的一般标准为:树冠冠幅大、枝叶密;抗性强(耐贫瘠土壤、耐寒、耐旱);寿命长;深根性;病虫害少;奶修剪;落果少或者没有飞絮;发芽早,落叶晚。

同时,树种选择要能体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和道路特征。

(1)道路树种选择应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以乡土树种为主
从当地自然植被中选择优良的树种,充分体现本土树种的优良特性。

对于经过长期的驯化考验外来树种在合适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的。

华北、西北及东北地区可用油松、华山松、红松、樟子松、槐、臭椿、栾、刺槐、银杏、复叶槭、柳属、榆属、白蜡属、云杉属、桦木属、落叶松属等等。

华东、华中可选择广玉兰、香樟、泡恫、薄壳山核桃、悬铃木、无患子、重阳木、枫香、柳属、银杏、女贞、椰榆、喜树、青桐、合欢、榆、南酸枣、榉、枸树、枫杨、枳、枇杷、楸树、乌柏、鹅
掌楸刺槐等。

华南可考虑香樟、大王椰子、蝴蝶果、石栗、榕属、木菠萝、椰子、红花羊蹄甲、马尾松、桉属、银桦、幌罗伞、木棉、蒲葵、芒果、盆架子、台湾相思、白兰、洋紫荆、大花紫薇、凤凰木、木麻黄、悬铃木、扁桃、人面子、白干层等。

(2)结合城市特色,优先选择市花、市树及骨干树种
如洛阳牡丹、开封菊花、成都市树银杏、市花芙蓉,北京市市树为国槐和侧柏。

槐冠大荫浓,适应城市立地条件,是优良的道路绿化树种。

(3)结合城市景观要求进行选择
如昆明--春城。

要求有四季常青,四时花香的环境,道路树种要体现亚热带景观。

采用云南樟、银桦常绿树种及悬铃木、银杏、玉兰树等落叶树种较为全面,观花的山茶、杜鹃等。

(4)道路各种绿带常可配植成复层混交的群落,应要选择一批耐荫的小乔木及灌木
如锦熟黄杨、桅子、水桅子、杜鹃属、竹柏、桂花、红茴香、金银木、小檗属、十大功劳属、胡枝子属、大叶冬青、小蜡、红背桂、大叶黄杨、枸骨、瓶兰、九里香、棕等。

(5)郊区公路绿带可考虑选用一些具有经济价值的树种
如乌柏、枫香、杨、榆、水杉、银杏、油桐,女贞、杜仲、白干层等
城市道路绿化的布置形式
城市道路绿化的布置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断面布置形式是规划设计所用的主要模式,常用的城市道路绿化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一板二带式。

这是道路绿化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即在车行道两侧人行道分隔线上种植行道树。

此法操作简单、用地经济、管理方便。

但当车行道过宽时行道树的遮荫效果较差,不利于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辆混合行驶时的交通管理。

(2)二板三带式。

在分隔单向行驶的两条车行道中间绿化,并在道路两侧布置行道树。

这种形式适于宽阔道路,绿带数量较大、生态效益较显著,多用于高速公路和人城道路绿化。

(3)三板四带式。

利用两条分隔带把车行道分成三块,中间为机动车道,两侧为非机动车道,连同车道两侧的行道树共为四条绿带。

此法虽然占地面积较大,但其绿化量大,夏季蔽荫效果好,组织交通方便,安全可靠,解决了各种车辆混合互相干扰的矛盾。

(4)四板五带式。

利用三条分隔带将车道分为四条而规划为五条绿化带,以便各种车辆上行、下行互不干扰,利于限定车速和交通安全;如果道路面积不宜布置五带,则可用栏杆分隔,以节约用地。

(5)其它形式。

按道路所处地理位置、环境条件特点,因地制宜地设置绿带,如山坡、水道的绿化设计。

结语:道路绿化作为城市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日益突出,道路绿化也直接关系到一个城市的精神内涵,因
此,城市的道路绿化是应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重点问题,相信只要我们能在这个问题上多努力,我国的城市道路建设将出现新的面貌,城市景观得以发展,城市内涵也会得到提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