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辽金元服饰特点(课堂PPT)

辽金元服饰特点(课堂PPT)

后及北官臣僚穿契丹服。
14
辽代北班服饰
辽代北班服饰辽代服装以长袍为主,男女皆然 ,上下同制。服装特征,一般都是左衽、圆领、 窄袖。袍上有疙瘩式纽襻,袍带于胸前系结,然 后下垂至膝。长袍的颜色比较灰暗,,有灰绿、 灰蓝、赭黄、黑绿等几种,纹样也比较朴素。贵 族阶层的长袍,大多比较精致,通体平锈花纹。 龙纹是汉族的传统纹样,在契丹族男子的服饰上 出现,反映了两民族的相互影响。
室东壁备茶图壁画
男子髡发,穿长袍,腰束革带,女梳宝髻,穿对襟交领短衫。
《河北省宣化县下八里辽壁画墓群》
6
辽国 颂经图壁画 (局部) 主妇穿红地盘球纹 锦对襟大袖衫,素 色长裙,头梳宝髻, 上插梳篦及簪钗; 身后捧盆女子服式 相似, 色彩不通,侍女梳 双丫鬟,手执纨扇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 市宝山2号辽墓石房 内北壁
10
左上图为梳髡发、穿圆领袍、佩豹 皮箭囊的骑士(胡瑰的《卓歇图》局部)
左下图为梳髡发的契丹族男子
辽代北班服饰 按契丹族习惯, 多做髡(kun)发。早在一千多年以 前,髡发就已成为某些地区少数民 族的常用发式。一般是将头顶部分 的头发全部剃光,只在两鬓或前额 部分留少量余发作为装饰,有的在 额前蓄留一排短发;有的在耳边披 散着鬓发,也有将左右两绺(liu)头 发修剪整理成各种形状,然后下垂 至肩。男子习俗髡发。不同年龄有 不同发式。女子少时髡发,出嫁前 留发,嫁后梳髻,除高髻、双髻、 螺髻之外,亦有少数披发,额间以 带系扎。按辽俗,女子喜涂面以黄 色,如宋时彭如砺诗:“有女夭夭 称细娘,真珠络髻面涂黄。”
1986年7月,内蒙古哲里木盟奈曼旗青龙 山镇辽陈国公主和驸马合葬墓中,有单股银丝 编制的衣服和手套、鎏金银冠、琥珀鱼形舟耳 饰、项链、垂挂动物形饰物的腰带等被发现, 做工精致程度令世人震惊。
4
穿皮衣、戴皮帽、蹬革靴的男子
5
辽国[辽道宗大安九年(公元1093年)至天祚帝天庆七年(公元1117年)墓前
9
▪ 辽代除了皇帝好大臣可带冠帽和裹巾外,契丹那种多 髡发。
▪ 辽代服饰 按契丹族习惯,多做髡发。早在一千多年以 前,髡发就已成为某些地区少数民族的常用发式。一 般是将头顶部分的头发全部剃光,只在两鬓或前额部 分留少量余发作为装饰,有的在额前蓄留一排短发; 有的在耳边披散着鬓发,也有将左右两绺头发修剪整 理成各种形状,然后下垂至肩。
7
辽国 女仆图壁画 女仆穿黑地绣菱 格填生色花叶纹 交领窄袖团衫, 领边及袖口边镶 红地四叶几何纹 边饰,腰束绸带 内蒙古自治区赤 峰市宝山1号辽墓 石房内男壁》
8
辽国【约公元 907~916年(耶 律阿保机称帝称 汗至辽建国前)】 侍仆图壁画 穿圆领窄袖衫, 束腰带,脚穿长 筒靴 内蒙古自治区阿 鲁科尔沁旗东沙 布日台乡西南宝 山辽代壁画1号 墓西侧室西壁
18
▪ 据文献记载,金代服饰与辽大服饰颇有相似之处。 百官常服 ,用盘领,窄袖,在胸膺间或者肩袖之间 之处饰以金绣花纹,以春水秋山等景物作纹饰。服 饰基本保留女真族服的特点。
2
▪ 辽代服装以长袍为主,男女皆然,上下同制。 服装特征,一般都是左衽、圆领、窄袖。袍 上有疙瘩式纽襻,袍带于胸前系结,然后下 垂至膝
▪ 女子袍较男子长,袍内着裙。男子着裤,裤 管放于靴筒之内,女子亦着长筒靴。
3
辽国从汉服中吸收了不少的因素,并直接采 取一国二服的方式,是汉服和契丹服并存,辽 国官分南北,北官为契丹官,着契丹服,南官 为汉官,着汉服。 契丹族服装男装一般为长袍左衽,圆领,窄袖, 袍上有疙瘩式纽襻,有带系于胸,两端垂直膝, 纹饰简朴,色彩灰暗,袍内衬以衫袄,下穿裤, 裤放靴筒之内。 女式样式不多,上穿襦衫,下穿褶裙,而且在 衫内系扎,穿长简皮靴。 因为辽地寒冷,袍料大多为兽皮,如貂、羊、 狐等,其中以银貂裘衣最贵,多为辽贵族所服。
11
髡kūn发
12
▪ 辽代女子 发式 ▪ 妇女发式较为简单,一般好、梳高髻、双
髻、螺髻,或披发,额间以巾带扎裹,结 帕巾。 ▪ 契丹妇女妆源自,喜涂黄粉,俗称“佛妆”13
▪ 辽初,官员服分南北,南官以汉制治汉人, 穿汉服;北官以契丹制治契丹,穿契丹服。
▪ 凡三品以上行大礼时一律用汉服 ▪ 常服仍分两式,皇帝与南官臣僚穿汉服,皇
圆领袍展示图 穿圆领袍的契丹族骑士
梳髡发、穿圆领
袍的契丹族贵族
15
右上图为穿窄袖袍
服的契丹族男女(陈居
中《胡笳十八拍图》局部)
左衽窄袖袍展示图 (女服)
穿左衽窄袖袍 的契丹族妇女及穿 圆领袍的男子(胡
瑰的《卓歇图》局部)
16
辽代南班服饰
辽代南班服饰辽代称汉族服装为“汉服”,也 称“南班服饰”。它与契丹族的“国服”(或称 “北班服饰”)有所不同。这种服饰不仅百姓可 穿,汉族的官吏也同样可以穿。腰带有蹀躞(die xie)带,本为胡制。带间有环,用作佩挂各种随 身应用的物件,如弓、箭、算囊、刀、砺石等之 类。在其它民族也有用蹀躞带的。
辽金元服装
1
一、辽 契丹族服装
时代背景 契丹族是生活在我国辽河和滦河上游的少数民族,从
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契丹族还处于氏族社会,过着游牧和渔 猎生活。五代初,由于汉族人乱涌入边区,加之采取一系列 积极措施,使其很快强大起来。公元 916年,阿保机在临潢 府(今辽宁昭乌达盟巴林左旗附近)自立皇帝,定国号为“ 辽”,后经常侵扰中原。由于宋王朝腐败无能,致使最终签 定“澶渊之盟”,规定北宋每年向辽贡银10万两,绢20万匹 。1125年,契丹族的大辽被女真族所灭。
本图为戴幞头、穿袍服的 汉族男子(河北出土壁画) 及梳髻、穿襦裙的汉族妇 女(河北出土壁画)。
金饰蹀躞带(辽宁辽墓出土实物)
17
二、金、女真族服装
时代背景 女真族是我国东北地区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
1115年,完颜部首领阿骨打建立起奴隶制政权,国号为 “金”,后来逐渐摆脱随水草迁徙的穴居野外生活,发展 生产力,练兵牧马,终于在1125年将辽天祚帝俘获,彻 底推翻辽的统治。即年冬日,金太宗吴乞买(即完颜晟) 派兵南下,直捣宋朝,要挟黄金、白银、牛马、绸缎数千 百万,并索割太原、中山、河间等镇。面对腐朽的宋王朝, 金兵认为有机可乘,不过半年又渡过黄河,包围北宋首都 汴京,掳走皇帝、后妃、百工,抢劫珍宝古器。与南宋对 峙数年之后,被蒙古军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