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诗歌鉴赏之动静结合、虚实相生_课件_ppt
诗歌鉴赏之动静结合、虚实相生_课件_ppt
虚实相生
“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实象、事实、实境。 “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世 界和梦境等。一般情况下,“虚”包括三种 类型: 1.虚幻世界和梦境 2.想象和回忆是相反相成形成 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有时则是相辅 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
动静结合
就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 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 式(这里的“动”含动与声:如“鸟 鸣山更幽”“鸣”为声)。因此,动 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密切关联。
题海热身
雨后池上 刘攽(bān) 一雨池塘水面平, 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 更作荷心万点声。 试从"静"与"动"的角 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艺术技巧/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修辞手法
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 结构技巧/艺术构思 语言色彩风格
修辞 手法
表 达 方 式 表 现 手 法 结构 技巧
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 对比、设问、反问、顶真、互文、双关等。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艺 术 技 巧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相生、衬托、对 比、联想、想象、化用典故、借古讽今、烘托、 渲染、比兴等。 统摄全篇、开门见山、曲笔入题、铺垫、伏笔、 照应、悬念、倒装、详略、承上启下(过渡) 卒章显志、首尾呼应、画龙点晴、先总后分、 扬抑结合、点面结合、层层深入、以景结情等。
答案:这首诗前两句实写江楼醉别,橘 柚飘香,江风骤雨。后两句虚写,由眼前情 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遥远的潇湘愁听凄清的 猿啼的孤寂与愁苦的情景。虚实相生,烘托 出与友人分别时的惆怅悲凉的氛围,表达了 对友人不舍和牵挂之情。
描写
观察角度:远近、俯仰、高低等 感官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味觉、感觉 手法角度: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点面结合、细节描写、白描工笔等
抒 情
直接抒情
景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物-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事 (典故) - 借古讽今、借古抒怀
诗歌鉴赏
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古诗鉴赏中“动静”“虚 实”类型题能说出其答题模式。 2、学会在实际操作中规范答题。
答 题 步 骤
先①分析“动与静”在诗句中分别写什么
②分析“动静” 关系:以静衬动、以动衬
静、动静结合。
③阐明“动静” 的表达效果(或作用)。 简言之:分动静+点关系+说效果
实战演练
秋蕊香
张耒(lěi)
帘幕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朱栏倚遍黄昏 后,廊上月华如昼。
别离滋味浓于酒,著人瘦。此情不及墙东柳, 春色年年如旧。 上阕寓情于景,请从“动”与“静”的角度分 析景中包含了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上阕起首两句写微风使金兽炉中的 一线香烟袅袅飘动是动态描写;后两句写倚栏望远, 皓月流辉,是静态描写。上阕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表现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寂、苦闷之情。
提醒一下——
1 、艺术手法的使用往往是 综合性的,但要分清主次。
2 、结合诗句分析要具体, 不能脱离诗句架空分析。 3 、总结概括力求准确,反 复筛选用词。
课 堂 小 结
1、结合诗句概括实景、 虚景(或动、静) 2、点关系 3、说效果(在突出主旨、 营造意境、表情达意方 面的作用)
巩固练习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 题 步 骤
简言之:分虚实+点关系+说效果
实战演练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朝廷里放假, 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
请从“虚”和“实”的角度鉴赏全诗。
参考答案:诗的一二两句写冬至之日,诗人一个 人在客店里,抱着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他相伴是 实写,表现其孤寂、思家之情。而三四两句 “家中 夜深坐”“说着远行人”等是虚写,是想象,想象家 里的人或许像我这样深夜坐着,在谈论着我这个“远 行人”,表现家中人也在想我。从而虚实结合,相辅 相成,突出表现了诗人孤寂之感,思家之情。
题海热身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问: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 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 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参考答案: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诗中的“实” 写诗人客居驿站思念家人,“虚”写诗人想象家 人深夜不眠,想念“我”这个远行之人,诗人借助 想象运用以虚写实的手法来表达深切的思家情怀。 ①结合诗句概括实景、虚景; ②点关系:虚实结合,虚实相生,以虚 衬实…… ③效果:前后对比,突出主旨、情感互相映 衬,烘托渲染情绪。
参考答案: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 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 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 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 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 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 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