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区域环境管理
第一节 城市环境管理
• 污染物总量指标管理 指对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进行控制。总量包括地区 的、部门的、行业的、以致企业的排污总量 具体做法是推行排污申报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
第一节 城市环境管理
• 实际环境管理中,污染物总量控制管理包括: 排污申报 向当地环保部门提出排污申请,注明每个排 污口排放的污染物、浓度及削减污染物浓度的具体措施、 完成年限。 总量审核 由当地环保部门按照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 要求,核定排污大户和各地区允许排放的污染物总量, 然后由下一级政府的环保部门核定辖区范围内其他排污 单位的允许排污量。 颁发排污许可证和临时排放许可证 当地环保部门向排 污单位发放排放许可证,并对排放单位进行不定期的抽 查,
第一节 城市环境管理
•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定义:把城市环境作为一个整体,运用系统工程 和城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采取多功能、多目标、 多层次的措施,对城市环境进行规划、管理和控 制,以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主要内容 确定综合整治目标 制定综合整治方案 改革环境管理体制
第一节 城市环境管理
第三节 流域环境管理
• 流域环境管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建立新的流域管理体制 建立全流域环境规划 建立水资源保护和污染补偿机制 建立流域水事纠纷裁决制度 加强流域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应急管理
泛珠三角“9+2”环保区域合作机 制
• 建立流域上下游联防联治的水环境管理机制,包括跨行 政区交界断面水质达标交接管理、跨行政区污染事故的 应急协调处理机制等,协调解决跨地区、跨流域重大环 境问题;共同编制流域水质保护规划 • 加强环境监测合作:建立泛珠三角区域环境监测网络, 加强区域内各省(区)环境监测工作的合作,及时、准 确、完整地掌握区域水环境、空气环境质量及其动态变 化趋势,为泛珠三角区域水污染及空气污染防治提供科 学的决策依据。
第一节 城市环境管理
• 城市噪声 主要来源于城市交通 全省42.9%的城市区域声环境较好(50.1~55.0 分贝),57.1%的城市受轻度污染(55.1~60.0 分贝 全省81.0%的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好(≤68.0分 贝),19.0%的城市较好(68.1~70.0分贝) 全省有389.5千米监测路长超过70分贝,占总监 测路长的19.6%。
第二节 农村环境管理
• 农村环境问题的主要特征 排放主体的分散性和隐蔽性 随机性和不确定性 不易监测性
第二节 农村环境管理08
• 农村环境问题受到城市污染转移的压力 城市将各种废弃物直接转移到农村环境 城市将污染企业搬迁到小城镇和农村地区,造成 间接转移
第二节 农村环境管理
第一节 城市环境管理
• 城市环境管理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从城市污染源调查和城市环境质量 评价入手进行城市环境管理 1979年成都环保会议提出“以管促治、管治结合”的方 针,使城市环境管理走向综合防治的轨道 80年代以来城市环境管理逐渐由单纯环境污染控制转向 城市生态环境管理 从系统的角度看,所谓城市环境管理就是通过调整城市 环境中的物质流和能量流,使城市生态系统得以良性运 行。
第三节 流域环境管理
• 流域环境管理与生态需水 生态需水:为维持流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人 们在开发流域水资源时必须为生态系统的发展与 平衡保证其所需的水量 生态需水体现了一种新的流域环境管理的思维模 式,重视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之间的内在关系,强 调水资源、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相互协调,放 弃了传统以人类需求为中心的流域水环境资源管 理概念。
第一节 城市环境管理
• 城市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长期奉行“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的政策,忽 视了生活环境的保护与改善,致使城市环境的结 构和功能不尽合理和极不完善,造成城市生态系 统超负荷承载
第一节 城市环境管理
• 城市大气环境污染 城市大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煤炭的燃烧,燃烧排放的 污染物占城市全部大气污染的85%,其中烟尘占城市 大气污染物总排放量的80%左右,SO2占城市排放量 的90%左右 11 个最大城市中,空气中的烟尘和细颗粒物每年使 5 万人夭折,40 万人感染上慢性支气管炎。 汽车尾气排放是城市大气污染的另一主要来源。
第一节 城市环境管理
• 城市水环境污染 城市地面水污染普遍严重,并呈恶化趋势,其主要原 因是城市工业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水体造成的 2007年,龙岗河、坪山河、佛山水道、平洲水道、市 桥水道、深圳河、练江、小东江茂名段、小东江湛江 段和九洲江(桂粤交界段)共10个江段水质受到重度 污染。受重度污染江段主要为珠江三角洲城市江段和 部分水量较小的支流,主要污染指标为粪大肠菌群、 氨氮、耗氧有机物和总磷。
第三节 流域环境管理
• 流域环境问题及产生的主要原因 水量过多导致的洪涝灾害 水量过少导致的干旱和生态缺水问题 流域水污染 人类社会在水域上的活动 人类在水体周边陆域上的活动。
第三节 流域环境管理
• 流域环境问题特征 流域环境问题及管理的复杂性和综合性 流域水体功能、流域行政单元和流域自然单元三 个方面的冲突协同、边界控制和共同发展。
珠江水资源的流域管理方法
• • • • • • 以流域为基本单元开展水资源统一规划 对水工程按流域统一管理和调度 坚持水资源分类管理,因地制宜解决缺水问题 利用高新技术,提高流域水资源管理整体水平 完善流域水资源管理法规体系,依法管水 对水资源的量与质按流域实行统一管理
第四节 区域开发行为的环境管理
•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定义:以城市为单位,以城市政府为主要考核对 象,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情况,案环境质量、 污染控制、环境建设和环境管理4类20项指标进 行考核并评分
第二节 农村环境管理
• 农村环境 狭义的农村环境指乡居和田园、山林、荒野 广义的包括小城镇 人口较为稀疏,生态系统 中生产者足够充分, 多余的生产量也有足够的分解者进行分解。除太 阳能以外,基本上不需要从外界输入物质和能量 既可维持自身物质循环的平衡
第五章 区域环境管理
掌握城市环境的主要特点,熟悉城市环境管理的 基本途径 掌握对开发区进行环境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掌握流域环境管理的主要特点 了解我国经济开发区存在环境问题的基本特征
第五章 区域环境管理
所谓区域,其面积必须有一定的大小,同时在这 个地域中还必须有相对独立的自然生态系统。 环境管理,就其目标而言,必须落实到一定的区 域上,大到全球或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市县、一 个乡镇。就其对象而言,必须关注人类的社会行 为对其作用到的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和所受到的制 约 环境管理的重点和中心都在于区域环境管理。
第一节 城市环境管理
• 污染物浓度指标管理 污染物指标管理和排放收费制度相结合,构成了我国 城市环境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主要为: 只控制了从污染物浓度,而忽略了污染物的流量,因 此势必造成环境中污染物总量不断增加,控制不住城 市的环境质量。 为满足排放标准要求,各超标排污的单位或机构都会 去采取一定的污染物控制措施。但在分散治理的情况 下,期规模效益难以保证
第二节 农村环境管理
• 农村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原因 现代化农业生产造成环境污染:广东省的化肥使 用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倍多,大大超过发达国 家每公顷225公斤的警戒线,化肥平均有效使用 率仅为40%左右 小城镇和农村居住点生活污染:每年1.2亿吨农 村生活垃圾露天堆放,2500万吨生活污水直排 乡镇企业污染:土法炼硫、炼焦、窑业以及小化 肥行业,污染物以SO2和氟最为严重
• 区域开发行为 • 指在一个特定区域范围内开展的资源开发、大型 工程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等 特定的重大发展行为和活动
第四节 区域开发行为的环境管理
• 区域开发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 对水、大气、土壤、噪声等环境要素的影响 对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对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
第一节 城市环境管理
• 城市环境管理机构 城市各级人民政府是城市环境保护和环境 管理的责任主体 环保局是环境管理的主管机构
第一节 城市环境管理
• 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污染物浓度指标管理 污染物浓度指标管理指控制污染源的排放浓度, 其控制指标一般分为: 综合指标:包括污染物的产生量、产生频率等 单项指标:任何一种物质如果在环境中的含量超 过一定限度都会导致环境质量的恶化
第四节 区域开发行为的环境管理
• 区域开发行为引发环境问题特征 环境问题影响的范围广、强度大 时间长 一定程度的不可逆转性 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第四节 区域开发行为的环境管理
• 区域开发行为环境管理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重大区域开发行为的科学决策 开展战略环境评价 制订环境规划 开展环境监测和预警及监察和审计工作
第一节 城市环境管理
• 城市固体废弃物 主要是工业废渣和生活垃圾。固体废弃物的堆放、处 理不仅要占用大量城市和农村用地,加剧已经非常紧 张的人口与居住、绿地、城市空间的矛盾,其处置还 会给地下水、地表水、空气带来严重的二次污染 2007年,广东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3852.43万吨,其 中危险废物产生量93.86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 用率84.2%,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11.50万吨。
第一节 城市环境管理
• 城市 概念: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而创造出来的一种高度人工 化的地域,是人类经济活动集中,非农业人口大量聚积 的地方 主要特征 人是城市环境生态系统的主体,对社会经济系统起着决 定性的作用 城市环境中的自然生态系统是不独立和不完全的生态系 统。 改变了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的 结构和功能
• 农村环境管理基本途径和内容 加强农村环境管理机构建设 制订农村和乡镇环境规划 加强对乡镇工业的环境管理 调整乡镇工业的发展方向 合理安排乡镇工业的布局 严格控制新的污染源和制止污染转嫁 推广现代生态农业、防治农药和化肥污染 创建环境优美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