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目前财政收入结构及分析

浅谈目前财政收入结构及分析

我国目前财政收入规模及结构——浅谈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摘要从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保持着一个稳定高速的增长,无论国民财富方面,还是经济体结构方面,都取得非常可喜的成绩。

特别是政府的财政收入更是保持着更高的增长率,我国政府目前的财政规模已经仅次于世界上少数的国家。

我们知道,财政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调控经济和监督管理等职能,这些职能对于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甚至其他更多方面有着非常大的意义,还更因为目前我们国家的财政规模非常庞大,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是难以估量。

GDP与财政收入都是衡量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两者存在着多多少少的联系,这需要简单的去研究一下。

在本文中,还将探究一下目前财政状况对均衡国民收入的影响及与社会就业岗位的联系。

一、关于财政收入的一些概念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

财政收入表现为政府部门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个财政年度)所取得的货币收入。

财政收入是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范围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财政收入的充裕状况。

二、我国财政总收入与GDP的比较<一>GDP近十年的变化要探求财政收入,必须要关注我国的国民产值,一来因为财政的收入是要以国民收入作为依据的,二来也因为财政收入也会反过来对国民收入产生巨大的影响。

以下是对国民总产值的一个粗糙地描述。

近十年来,我国GDP实现了长期的高速增长。

单位:亿元(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年份国民人均国内总收入生产总值(元)2000 98000.5 78582001 108068.2 86222002 119095.7 93982003 135174.0 105422004 159586.7 123362005 185808.6 141852006 217522.7 165002007 267763.7 201692008 316228.8 237082009 343464.7 25575由上表格的数据可看出,我国GDP总量从00年开始,便以大约10.5%的增长率迅速增加,直至现在GDP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

年份第一产业占GDP比重第二产业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占GDP比重2000 0.1520.4640.3952001 0.1460.4580.4102002 0.1380.4520.4182003 0.1280.4610.4142004 0.1340.4630.402005 0.1200.4710.4032006 0.1100.4760.4072007 0.1060.4690.412008 0.1060.4710.4152009 0.1020.4580.430同时,第二、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已经高达90%(参照上表),第一产业农业的比重也由1980年的30%降为现今的大约10%,而第二产业的比重由改革开放前期的30%左右增加至60%左右到现今将为大约45%。

可以说第二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最大。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GDP的增长主要是工业贡献的,说明自改革开放以来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是我国GDP 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上个世纪由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仍较低,表明我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阶段。

但由近十年的情况来看,服务业(即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已经逐渐攀升至40%左右,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目前我国财政状况的总体情况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从1995到2009年的财政收入总量的变化: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数据。

年份财政收入(亿元) 年增长率1995 6242.20 0.1861996 7407.99 0.1671997 8651.14 0.1411998 9875.95 0.1581999 11444.08 0.1702000 13395.23 0.2232001 16386.04 0.1532002 18903.64 0.1482003 21715.25 0.2152004 26396.47 0.1982005 31649.29 0.2242006 38760.20 0.3242007 51321.78 0.1952008 61330.35 0.1172009 68518.30 0.132以上数据表明了我国的财政总收入在09年已经达到将近7万亿的规模,并在10年突破了7万亿的大关,大约8万亿的财政收入几乎超过当年GDP总量的五分之一。

以09年为例,财政总收入为68518亿,其中税收占59521亿,相当85%的比例,大约是当年GDP总量的五分之一,也就是当年国民平均收入的100元中有20元上缴成为国家的财政收入。

同时我们发现,从1995年到2009年,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平均大约为21%,基本上是GDP增速的两倍。

由于税收收入是我国财政收入的最主要的来源,所以一些非税收收入我们将不进行讨论。

下面我们来关注一下税收的主要项目。

以下数据是2009年财政收入中税收的部分具体项目(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总计68518.3税收收入59521.5国内增值税18481.2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7729.8营业税9013.9企业所得税11536.8个人所得税3949.4我们可以看出,在全年的税收中,国内、进出口增值税,企业营业税及所得税是全年税收中的大头,占了大约80%的比例,而个人所得税所占比例不过区区不足7%。

2010年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73202亿,比09年增长了13.2%,令人关注的是其中国内增值税保持较快增长,收入为21091亿元,同比增长14.1%,国内增值税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高达29%;营业税完成11157.64亿元,同比增长23.8%(详细见附表一)。

毫无疑问,目前我国财政税收中,最大的来源就是我国的企业,直接面向企业征收的税(增值税、营业税及所得税)占了总体的绝大部分。

<三>我国目前的财政状况对我国均衡收入的影响。

接下来我想谈谈我国财政对我国收入差异造成的影响,由于连年来我国财政增长率将近GDP增长率的两倍,其中占据财政收入大头的税收占GDP的比例也是连年攀升,国民创造的财富越来越多的部分被政府征收。

在如此高地税收比例中对均衡收入的影响值得我们密切关注。

众所周知,我们的经济总量在不断地增加,但国民之间的收入差异却越来越大,基尼系数已经高达0.45。

那么目前我国的税收状况是如何影响到所谓的贫富分化的呢?有一件事必须要提前说明的是,根据我国目前税收政策,我国存在的累进所得税征收对象仅仅限于工资收入,而对国民的财产性收入并没有实行累进所得税。

那好,首先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实行累进税制的个人所得税只占我们国家当年税收的不足7%,也就是对这一部分的税收作出调整并没有真正对收入再分配造成很大的影响,其次工资水平在人与人之间并没有拉开太大的差距,所以在工资收入上进行再分配明显作用非常有限。

所以,我个人认为,政府对个税起征点作出调整,比如最近提升至3500元对平衡收入基本上没有作用。

另一方面,真正拉开财富差距的财产性收入,也是造成收入不均的主要的原因。

举个例子,若是一个有数千万的财产,通过买股票、债券等进行资本运作在一年内得到几百万的利润,这是完全有可能,但一个人的工资水平在一年内达到这种水平恐怕会非常困难。

但这种财产性收入是合法的,受法律保护,政府必须承认其合法性。

但有一个问题,财产性收入并非具有很高的透明度,通过目前的制度政府根本无法直接监督其收入的总量,只好置之不理,所以在这一财产上并没有实行累进税制,这就很大程度上造成当前收入差距的扩大。

第二,在目前我国的财政税收构成中,其中增值税与消费税占了很大的比重,我们知道,这两样的税费会产生于国民日常的消费中,尽管这些税是直接面向企业征收的,但它们会被售方转嫁到价格中去间接转嫁给消费的国民。

如此一来,我们知道,国民的收入分为消费与储蓄两部分,储蓄的一部分政府是无法也无权对其进行征税,而消费的那部分是必须要交税的(只要有消费就会直接或间接地交税),然而不幸的是,收入高的人只会将收入的一小部分用来消费,而大部分的收入都会作为储蓄存在银行里,相反,收入低的人不得不将收入的大部分用来消费,也就是说富人只需为其小部分的收入交税,而“穷人”必须为其大部分的收入交税,这样一来明显又加剧了贫富的差距。

所以,在均衡收入这一方面,也许我国的财政收入政策要做出一定的调整,加速完善累进所得税税收体系,应该在财产性收入这一块尽快实行累进税制的办法,真正实现“多得多缴税,少得少缴税”,那时我国的财富差异应该会有明显的缩小吧。

<四>国家财政收入对比就业岗位的变化及讨论下面是我国2005到2009年的就业人数变化。

(具体参考附表二)项目2005 2006 2007 2008 2009经济活动人口 (万人) 77877 78244 78645 79243 79812 就业人员合计 (万人) 75825 76400 76990 77480 77995 就业人数年增长率0.0074 0.00758 0.00772 0.00636 0.00663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就业岗位增加的速度年均速不足1%,远远低于我国GDP增长的速度。

我们知道,现在我国正在进行快速工业化建设,就是说,将要实现大量农民进入城市就业甚至成为城市居民,。

根据国家规划,大约再需要三四十年将完成工业化,即说明目前占大约60%的农民中要有至少一大半要成为城市居民。

显然,在我国处于一个快速城市化的节奏中,保持这么低的就业增长率是显然不能满足大量农民涌入城市的需要。

而且,目前在全球经济危机等因素的影响下,广东深圳有大量企业倒闭,并迅速影响到江浙地区,很多人失去工作,每年大量的毕业大学生无法找到工作,就业难成为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这无疑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此时此况,政府财政也许应该作出适当的改变。

比如先前政府将大量的财政支出投入到一些资金密集型的项目中,尤其需要高技术支持的项目,例如高铁建设、修筑很多水电站等等。

这类型的项目需要投入的资金量极大,但却不会创造太多的工作岗位,大多数是数百万才能创造一个工作岗位,因为其要求技术含量高,自然单位要求的工资报酬也会高。

若是政府将资金投入一些非资金密集型的行业的话,比如第三产业——服务业,由于其要求技术含量较低,单位报酬会降低很多,也许就几十万就能创造一个岗位。

但遗憾的是,我国目前服务业水平尚处于一个比较低的层次,何况也并非随随便便一个人就能很好在服务行业就职,而要必须经过相应的培训后才能合格上岗。

另外,针对增加财政收入这一热点问题,众多学者相当反对提高税率的方法,因为目前似乎高税率已经让百姓产生反感,比如个税的最高税率竟高达45%,而反观西方发达国家,其个税的征税率一般为3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