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革制品介绍
正面革
绒面革
修饰面革 压花皮:革的粒面经涂饰后,再压出各种各样的花 纹。“仿鳄鱼皮”、“仿鹿皮”等 漆皮:以革的表面喷涂树脂,形成类似漆面的涂层 色彩鲜艳,平滑光亮,是高档女鞋的最佳材料。
一、皮革的分类
(一)皮革的分类
1、按原料皮分类:牛皮革、羊皮革、猪 皮革、马皮革和其他动物皮革 2、按照加工使用鞣剂不同方法分类:铬 鞣类、植物鞣革、油鞣革、结合鞣革等。 3、按整饰加工方法:正面革、绒面革、 修饰面革 4、按用途分类:生活用品革、生产用革 、国防用革。
4、脱灰(脱碱)
脱灰又称脱碱。浸碱的生皮虽经水洗,但是 pH值仍在10以上,不利于鞣制,故需脱碱。 脱碱首先是水洗,洗掉皮中1/3的碱,余下 2/3的碱,采用酸中和的方法除去。 脱碱用的酸多为弱酸及酸式盐。
5、酶软化
酶软化的作用主要是清除皮垢,溶解部分皮 蛋白质,使革柔软。是制造软革的一项重要工 序
2、牛皮革:黄牛皮革、水牛皮革、牦牛皮 革、奶牛皮革等。牛皮革的张幅大,出材率 高,皮质好,故应用范围广。
黄牛皮革的粒面细腻、光洁、平整,表面毛 孔呈圆形,毛孔密而均匀,黄牛皮革具有良 好的拉伸强度和耐磨强度,抗水性好,手感 弹性好,适宜制作各类皮革制品,是制作皮 鞋的上乘材料。
水牛皮革毛孔比黄牛皮革毛孔粗,毛孔 的数量也比黄牛皮革少,皮革的质量较 松弛,不如黄牛革丰满细腻。水牛皮革 主要作腰带革、工业用革等。 牦牛皮革较黄牛皮革软而细,强度、耐 磨性稍低。
剪伤:剪动物毛时造成的伤残,呈条形开 口状。
(2)屠宰和保管造成的伤残
伤残:剥皮时刀深入皮层而粒面层未破, 有明显刀印,呈条形开口状。
折裂:干皮在含水量较低情况下受强压 造成的断裂,在粒面呈现不同深度和长度 的裂痕。
菌伤:粒面层受微生物侵蚀造成的。
2.制革加工过程中造成的伤残
松面:革面向内弯曲的 90o ,粒面出现较大 皱纹,放平后不能消失。 裂面:经弯折或折叠强压,粒面出现裂纹。
(一)制革原料皮的种类
包括的原料皮
牛皮(黄、水、牦、奶牛); 羊皮(山、绵);猪皮 杂皮(马、骡、骆驼) 野生动物皮 鹿皮、麂(jǐ)皮、羚羊皮、野 猪皮等 两栖类和爬行动物 鳄鱼皮、蜥蜴皮、蛇皮 皮 水生动物皮 海豹皮、鲸鱼皮、鲨鱼皮等 鸟类 鸵鸟皮
(一)制革原料皮的种类
我国由于以食用猪肉为主,所以使用猪皮较多 。 牛皮革是最常用的天然原料,数量基本占世界 皮革总产量的 2/3,其中2/3用于造皮鞋,剩 下的才用在加工服装、箱包和家具上
6、浸酸和去酸
脱灰和软化之后,还要用酸和盐溶液 处理生皮,降低其pH值,一般要达到 2.5~3。若不经浸酸,则影响鞣制,影响 常分为: 成革的质量。 一般浸酸多用硫酸和氯化钠,也可用 盐酸或有机酸。
(二)鞣制
鲜皮经过浸水、脱脂、浸灰、酶软等一系列 的化学和机械处理后得到裸皮,裸皮仍不具有 革的性能,一般不能使用。在鲜皮转化为裸皮 过程中的一系列处理中,也使皮胶原中本来所 具有许多化学键被削弱和破坏了,反而降低了 皮蛋白质的结构稳定性,比原来的生皮更不耐 微生物、化学药品及湿热的作用。因此还要进 行一系列的处理,其中最关键的是使其变成革 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鞣制;在这个过程中所 用的能起鞣制作用的物质称为鞣制剂,简称鞣 剂。
鞣剂在鞣制过程中起的作用,从化学角度看鞣 制是鞣剂分子向皮内渗透,并与生皮胶原分子 的活性基结合进行化学交联而发生化学性质改 变的过程。这种微观的化学变化的结果,使得 皮革表现出的主要效果为: 1.提高皮革纤维的力学性能; 2.增加皮革纤维结构的多空性; 3.减少胶原纤维束、纤维、 原纤维之间的粘合性
第三章 皮革制品
第一节
皮革的原料与生产
一、皮革的含义 二、制革原料皮 三、皮革的生产
一. 皮和革的基本概念
“ 皮 ” 是指从动物身上剥下,没有经过任何 化学和机械加工的生皮(又称原料皮)。 “ 革 ” 是指以动物原料皮为原料,通过物 理、,并经化学揉制后所获得的一种变形材料 。
二、制革原料皮
原料皮的类别 家畜动物皮
制造靴鞋外底的皮革称为底革。 底革的质地坚韧紧密,厚度一般为3毫 米~4.5毫米。 制造底革的原皮主要是牛皮和猪皮 ,应取最厚实的部位来制造底革。鞣制 方法多用植鞣法或铬-植结合鞣。
3、鞋里革
鞋里革是做靴鞋衬里的皮革,质地薄而 柔软,其表面应光滑细致,不可喷染易溶 于水的色料。常用的鞋里革是猪皮制成的 本色革。
乳牛皮革外观类似黄牛革。
3、羊皮革
分为山羊皮和绵羊皮两种。
山羊皮皮身较薄、皮面略粗,几个毛孔组成一组以 鱼鳞状排列,成品革结实、有光泽、透气、坚牢、 柔韧;
绵羊皮表面薄,成品革延伸性较好,但不耐拉扯。
4、马皮革
马皮革表面细腻、光洁、平整,质地丰满,毛孔浅 而细小,呈椭圆型。马皮革的弹性、强度、耐磨性 与牛皮革近视,其用途也与牛皮革近似。
油霜:革面上出现白色粉状油脂渗出物。
盐霜:革在放置过程中粒面上出现灰色霜状 物。 色花:革面颜色深浅不一致,有明显差别。
掉浆:表面涂饰层脱落。
僵硬:革身挺硬、呆板、缺乏弹性的现象。 浸水不足,纤维没有分离;鞣制时没有糅透, 造成皮板夹生;后整理工序中的加油、软化工 序控制不当等。
1.皮鞋的分类
2、鞣制方法
(1)铬鞣法
铬鞣法是用铬的化合物鞣制裸皮,使 之成为成品革的加工方法。用铬鞣法加 工的成品革称为“轻革”。 制备铬鞣液所使用的铬盐有:重铬酸 盐、铬明矾和硫式硫酸铬等。
铬鞣制过程分为两个,一个过程是鞣 剂向裸皮渗透,第二个过程是渗透进裸 皮内的鞣质与裸皮的活性基结合,两个 过程同时进行。
正面革:以皮革的天然粒面作正面的一种 革,革面细致,显示料面层的天然花纹 绒面革:是革面经过磨绒处理的皮革 .绒 面革具有柔和的光泽外观,手感软糯,适 宜制作高档的服装与鞋帽。缺点易吸尘沾 污,不易保养。
修饰面革:是粒面粗糙,伤残过多的革经 磨去粒面,再进行表层涂饰制成的革式样 的变化极多,比较美观细致。
三、制革的生产
三、制革的生产
(一)准备过程
用原料皮制造皮革,从组织学上是利用 原料皮的真皮层部分,从化学组成上是利 用原料皮中的胶原部分,而其他的不能成 革的部分和成分要在生产过程中被除去, 其中大部分是在鞣前准备阶段被除去的。
浸 水
脱 脂
浸 灰
脱 灰
酶 软 化
浸 酸
1、浸水
新鲜的生皮一般含水量在75%,将其 放入清水中还可以吸收部分水分,而干燥 过的生皮,放入清水中,则会大量吸收水 分。 生皮吸水后会逐渐增厚,由僵硬变得柔 软、有弹性,这样可以除去生皮上的污物 ,使生皮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大部分溶于水 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皮品革外观疵点
1.原料本身所有的疵点 2.制革加工过程中造成的伤害 3.成品革储存、保管不当
1.原料本身所有的疵点
(1)动物生活期留下的伤残 虻眼:虻(méng)虫钻咬透皮层造成的小 孔,有愈合和未愈合的两种。愈合后的粒面 层留有明显不平的凹坑。
鞭花:鞭伤痕迹,呈条纹状,不破裂。
疤痕:动物身上刮碰伤愈合后的结疤。
皮革的染色
皮革的加脂与填充
皮革的干燥 皮革的整饰
第二节
成品革
主要内容: 一、成品革的分类 二、四大成品革的外观特征 三、成品革的外观疵点
一、皮革的分类
(一)皮革的分类
1、按原料皮分类:牛皮革、羊皮革、猪 皮革、马皮革和其他动物皮革 2、按照加工使用鞣剂不同方法分类:铬 鞣类、植物鞣革、油鞣革、结合鞣革等。 3、按整饰加工方法:正面革、绒面革、 修饰面革 4、按用途分类:生活用品革、工业用革 、国防用革。
(四)按用途分类
1、鞋面革
鞋面革是制造各种靴鞋面所用的 皮革,简称面革。鞋面革的特征是: 质地柔软、色泽鲜明、表面细腻,厚 度约0.6毫米~2.2毫米之间。面革原 皮多用牛、猪和山羊皮。鞣制方法以 铬鞣为主,运动鞋面革多为铬-植鞣 等结合糅。鞋面革又分为正面革或修 饰面革。
2、底革
(3)结合鞣法
指同时采用两种或多种鞣法进行鞣制 ,即将裸皮在不同的鞣质中逐次鞣制成革 的方法,常用的结合鞣法有铬植鞣法。 铬植鞣法生产的皮革较重,丰满坚实 ,适用于苯胺染料染色,修饰较容易。
(三)后整理
皮革的后整理加工的目的是使皮革具 有与用途相适应的外形和性质,一般分为 染色、加脂与填充、干燥、整饰等工序。
1.鞣剂 无机鞣制剂:指具有鞣性的矿物盐,如铬 鞣剂、铝鞣剂、锆鞣剂等 植物鞣制剂:主要是各种植物的栲胶,如 橡椀栲胶,落叶松栲胶,红根栲胶等
注:由富含单宁的植物原料经水浸提和浓缩等步骤加工 制得的化工产品。通常为棕黄色至棕褐色,粉状或块状。
有机合成鞣剂:主要是一些高分子树脂等, 如酚醛类缩合物、萘磺酸缩合物等
按穿着对象分:男鞋、女鞋、童鞋 按原料皮种类分:牛皮鞋、猪皮鞋、马皮鞋、羊皮鞋等 按生产工艺分:线缝皮鞋、胶粘皮鞋、硫化鞋、模压底皮
鞋
按鞋帮结构分:皮靴、高腰儿皮靴、低腰儿皮靴、透空鞋等 按功能划分:日用鞋、军用皮鞋、运动鞋、旅游鞋
2.按工艺分类 【缝制皮鞋】
也称线缝鞋工艺,是利用缝纫线将鞋帮 和鞋底及其他连接部件缝合在一起的工艺 方法。 使用的缝纫线是苎麻线,具有强力大、伸 长率小、吸湿排湿快、耐磨性能高的特点
铬鞣革呈青绿色,成革丰满,皮质柔软 ,弹性好。缺点是成革略空松,易吸收 水分,易打滑,纤维疏松,切口不光滑 。
(2)植鞣法
植鞣法是利用植物鞣质裸皮成革的一种 方法。成品革称为“重革”,是鞣制底革、 工业用铬的基本方法。 植物鞣质是含于植物体内,能使生皮变 成革的多元酚化合物。 植鞣革呈棕黄色,质地丰满,组织紧密 ,抗水性强,伸缩性小,切口光滑;缺点是 抗张力强度小,耐磨性、抗热性和透气性较 差,储存过程中较易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