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学概论新修 第三版 笔记第一章

社会学概论新修 第三版 笔记第一章

宏观:社会组织、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社会规范与社会设置、社区……
动态:社会变迁与现代化
(二)关于社会运行的问题与对策分析的内容
社会问题、社会越贵、社会控制、社会政策、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
(三)关于社会运行研究手段的内容
调查方法:客体观察法、典型调查法、统计调查法、文献分析法、问卷法。
组织和实施:研究可得选择与研究计划地制定、研究假设的设定和检验、工作人员的培训与组织、资料的收集鉴别整理和分析等。
⑴社会学的层次结构:社会学的基本问题层次,即学科的“元问题”层次;一般
社会学对象问题层次,即学科的“本问题”层次;特殊
社会学范畴问题层次,即学科的“分问题”层次。个别
⑵从层次角度给社会学下定义
第一层: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
第二层: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第三层:定义最多
⑶只有第二个层次才能满足合适社会学的定义
郑杭生分为一般、特殊和个别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哲学科学,第二层是综合性社会科学,第三层是专门社会科学。
(二)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1、社会学与历史唯物论的关系
是具体的社会科学与哲学科学的关系,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1从对象上看,历史唯物论研究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学则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特殊规律。
2从科学层次上看,历史唯物论是对包括社会学在内的各门社会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社会学则没有这么高的概括程度。
3从作用上看,历史唯物论是考察整个社会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社会学则着眼于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特殊观点研究社会。
2、社会学与单科社会科学的关系
是综合性的科学与单科性科学的关系
3、社会学与其他综合性社会科学的关系
四、社会学与社会
(一)社会学是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有效工具
(二)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和成长中的中国社会学
阶段
转型度
第一阶段
1840-1949
第二阶段
1949-1978
第三阶段
1978-今
速度
慢速
中速
快速
广度
片面
相对片面度
军事上的难
建设上的难
利益大调整的难+建设上的难
向度
寻求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和模式
良性运行初步良性
中性运行中性运行中性运行转向中性中性
恶性运行局部恶性全面恶性摆脱恶性
1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是指特定的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三大系统之间以及各系统内不同部分、不同层次之间的相互促进,而社会障碍、失调等因素被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和最小的范围之内。
2社会的中性运行和模糊发展:是指社会运行有障碍,发展不甚平衡,包含较多较明显的不协调因素,但他们还未危害、破坏社会的常态运行。
是特殊根特殊的关系
4、社会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
1科学社会主义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这样俄政治学角度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则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这样的社会学角度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2二者学科的性质和层次不同。科学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属于单科性学科,社会学则是综合性的学科。
社会指标:描述性指标和评价型指标、观察型指标和计划性指标、投入指标生产量指标与产出指标、肯定指标否定指标与中性指标、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经济指标和非经济指标。
(四)关于分科社会学的内容
三、社会学的学科地位
(一)社会学学科地位的历史演变
孙本文总和说、综合说、普遍说、平等说、共同说
魏镛以人为中心分类,同其他社会科学处于并列
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
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一、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科学(定义)
“社会学”一词最早由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中正式提出。
西方社会学从孔德开始,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则是从马克思开始。
社会学定义代表的观点浓缩后,成为“社会运行论”。
(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
(二)研究对象确立的依据
1、历史时代依据
1789年法国大革命和18世纪英国产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后果将社会运行和发展的问题凸现出来。
1社会从传统的封建社会转型为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
两大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推动了自由竞争以及与此相应的经济、政治、社会制度的建立,引起了观念的变化,造成了一个急剧变化得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而与千百年沉睡的慢节奏的传统社会不同。
①侧重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
主要代表为孔德、斯宾塞、迪尔科姆等,形成实证主义路线。
②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
主要代表为韦伯等人,形成反实证主义路线。
③其他
2、90多年来国内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
⑴侧重以社会为研究对象。
①认为社会学是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治和乱、盛和衰的原因,揭示社会由以达到治的方法和规律的学问。
接受苏联式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和模式
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和模式
对中国社会的转型认识得越深入全面,社会学的成长也就越扎实迅速
·孔德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
·工业化:机器大工业普遍代替工场手工业。都市化:城市规模扩大、作用增大。
·严复把社会学翻译为“群学”就是受到荀子关于“人生不能无群”的启示。
·这是严复在1903年出版的《群学肄言》的序言中提出来的。
·“正向社会本身生产作为人的人一样,人也生产社会”—马克思
·魏镛台湾学者20世纪70年代提出
3思想来源
a.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
B.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c.自然科学成就及其方法的影响。
d.从17世纪在英国发源至19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
2、现实社会依据
新中国成立以来至1978年的社会运行状况
时期1949-1956 1956-1959 1959-1962 1962-1966 1966-1976 1976-1978 1978-
原因:①定义社会学的对象或侧重于社会、或侧重于个人都离不开两者的关系问题。
②区别社会学的学派,都是根据这个问题来划分的。
③确定社会学的属性,也是以这个问题为准绳。
④社会学的主要内容直接、间接的包含着或体现着社会与个人的关系问题。
⑤现实上这个问题贯穿在实际社会生活的各个层次。
2、从社会学的层次结构看社会学对象及其与社会学基本问题的联系。
二、社会学对象与社会学其他内容的关系
社会学可分为理论社会学和应用社会学。理论社会学的内容大体上有四类:第一,有关社会微观分析的内容;第二,有关社会运行宏观分析的内容;第三,有关社会运行的问题与对策分析的内容;第四,有关社会运行研究手段的内容。
(一)关于社会运行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的内容
微观:人的社会化、社会角色、社会互动、基本群体、家庭婚姻与行……
③1979年后
⑶其他:“剩余说”、“学群说”、“调查说”、“问题说”和“未定说”。
3、正确把握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问题
①社会学是有独特对象的。
②社会学对象问题上的众说纷纭,是社会学从不成熟走向成熟过程的必然表现。③在对社会学对象的问题上不应该强求一致。
(五)社会学对象与社会学基本问题
1、社会与个人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3社会的恶性运行和畸形发展:是指社会运行发生严重障碍、离轨、失控。
(三)社会运行论的中国特色
1、与中国历史上的学术传统密切相关。
2、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现实社会运行密切相关。
3、能够有效地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改革开放服务。
(四)国内外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及分类
1、150多年来国外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及其分类
工业化、都市化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问题的产生对社会学的产生有直接的影响。
2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暴露出这一社会的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
经济危机周期性发作,贫富悬殊,富人区和贫民窟并存,从劳资对立到工人怠工、罢工、破坏机器以至起义等等。种种社会运行和发展中的障碍和不协调,以极其鲜明的形式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能够良性运行的协调发展的问题。
②认为社会学与历史唯物论一样是研究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1949年以前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者均持此观点。
③认为社会学史研究社会整体及其规律性。
⑵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
①建国前以孙本文为代表,“以社会学为研究社会行为的科学”。
②台湾学者龙冠海认为“社会学的旨趣是在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中的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