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说新语二则》精选习题(原卷版)

《世说新语二则》精选习题(原卷版)

《世说新语二则》精选练习
基础篇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陈寔.(shí)太傅.(fù)何所似.(sì)
B.柳絮.(xù)无奕.(yì)谢道韫.(yùn)
C.雪骤.(zhòu)俄.而(é)差可拟.(nǐ)
D.期行.(xíng)王凝.之(níng)尊君在不.(bù)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与儿女
..讲论文义(儿子和女儿)
B.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
C.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
D.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丢下,丢弃)
3.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俄而雪骤.暴风骤.雨
B.太丘舍.去舍.生取义
C.下车引.之抛砖引.玉
D.陈太丘与.友期行与.儿女讲论文义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 君与家君/期日中
C.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D. 陈太丘/与友/期行
5.当你遇到下列情况时,你认为说法得体的一项是( )
A.小芳过生日,小燕送给了她一个布娃娃,说:“这是我惠赠给你的,愿它天天伴着你,让你开心快乐!”
B.李华将写好的作品送给出版社的季老师审查,并附上了一句话:“尊敬的季老师,这是我的拙作,请您斧正。


C.小红到同学家做客,离开时说:“今日光临寒舍,我很开心,感谢你的盛情款待!”
D.小王在谈到大李的父亲时,问大李:“请问家父高寿啊?”
6.填空。

(1)《世说新语》是由____________(朝代)临川王________(人名)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2)《咏雪》一文中用“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来比喻白雪纷纷的情景。

(3)《陈太丘与友期行》中陈元方用来反驳友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尊君在不”中的“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B.“待君久不至”中的“君”相当于“您”,表示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C.“君与家君期日中”中的“家君”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D.“小弟”是称呼比自己小的男性朋友,“小儿”是称呼自己的儿子。

二、课内阅读
(一)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8.解释加点的词语。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
(2)俄而
..雪骤()
(3)撒盐空中差可拟.()
9.翻译下面的句子。

(1)白雪纷纷何所似?
(2)未若柳絮因风起。

10.兄妹两人的“解”哪一个更好呢?请亮出你的观点,并说说你的理由。

(二)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1.请按要求写出这则故事中的相应内容。

起因:_______________;发展:_______________;
高潮:_______________;结局:_______________。

12.写出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

()过中不至,()去后()乃至。

13.对于元方来说,友人缺乏哪两种品格?缺乏的品格具体表现在哪?
14.陈元方的言行有对有错,请分别指出。

15.故事中友人听了陈元方的话后感到非常惭愧,可是陈元方仍然“入门不顾”,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
提高篇
三、课外阅读
(一)
陈元方候袁公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政事第三》)【注】①候:拜访,问候。

②履行:实践,做。

③绥:安,安抚。

④孤:封建时代王侯的自称。

⑤师:学习。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
(2)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17.袁公两次问陈元方,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袁公两次问话的主要意思说出来。

18.指出陈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孔文举年十岁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①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②为通好也。

”元礼与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躇③。

【注】①中表亲戚:有堂表关系的亲戚。

②奕世:几代。

③踧躇(cùjí):不安的样子。

19.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父到洛.(洛阳)
B.为.司隶校尉(担任)
C.既.通,前坐(……以后)
D.君与仆.有何亲(仆人)
20.对下面加点的名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文举
...年十岁(孔融,孔子二十世孙)
B.先君仲尼
..(即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
C.君先人伯阳
..(即老子,老子又名李耳)
D.太中大夫
....陈韪(是皇宫里的御用医生)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②人以其语语之。

③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22.孔文举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让陈韪感到“大踧躇”的原因是什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