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荆轲刺秦王练习题

荆轲刺秦王练习题

新课标补充文言文检测
《荆轲刺秦王》
一、词语积累
1.选出下列词语中注音全对的一组( )
A.谒(yè) 濡(rú) 变徵(zhǐ)
B.踞(jū) 忤(wǔ) 叱(chì)
C.箕(jī) 揕(chèn) 袒(tǎn)
D.拊(fǔ) 瞋(chēn) 樊於(yú)期
二、课堂点击
2.《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

它实际上是当时家游说之辞的汇编,而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绵延,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3.下列各组中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见: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风吹草低见牛羊
B.封:又欲肆其西封函封之
C.遗:使人遗赵王书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D.比:比诸侯之列朋比为奸
4.下列句子中特殊句式现象与其它三句不同的是()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见燕使者咸阳宫
C.嘉为先言于秦王
D.使毕使于前
三、选段在线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

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

”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不反者,竖子也。

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今太子迟之。

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⑤,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畏,慕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唯大王命之。

”5.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A.太子迟之迟:认为……晚了
B.请辞决矣请:请求
C.今日往不反者反:反复
D.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给
6.下列划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其人居远未来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入不测之强秦
D.复为慷慨羽声
7.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是()
例:慕大王之威
A.千金之资币物
B.太子迟之
C.皆白衣冠送之
D.顷之未发
8.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有()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 秦王还柱而走。

C.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D.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E. 偏袒扼腕而进。

F.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G. 秦王必说见臣。

9、从下列各句中找出古今异义的词语,并分别写出其古今的不同意义。

仰天太息流涕词语古义今义
B. 持千金之资币物词语古义今义
C.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词语古义今义
D.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词语古义今义
E樊无期偏袒扼腕而进词语古义今义
F.愿大王少假借之词语古义今义
G.事所以不成者词语古义今义
H.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词语古义今义
10.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荆轲(kē)拜谒(yè)督亢(háng)戮没(lù)谬误(miù)
B. 偏袒(tǎn)扼腕(è)厄运(è)濡染(rú)怯懦(ruò)
C. 淬火(cù)猝然(cù)忤逆(wǔ)铁杵(wǔ)拊心(fǔ)
D. 创伤(chuāng)创办(chuàng)瞋目(chēn)箕踞(jī)目眩(xuàn)
11.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②又前而为歌曰③乃朝服,设九宾
④顷之未发,太子迟之⑤使使以闻大王⑥箕踞以骂曰
⑦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⑧皆白衣冠以送之
①②③ B. ④⑤⑦ C. ②③⑧ D.
①⑥⑧
1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 (2)诸郎中执兵( )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 (4)愿大王少假借之( ) (5)左右既前,斩荆轲( ) (6)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 ) (7)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
13. 翻译下列句子。

(1)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14.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愿大王少假借之( ) (2)自引而起,绝袖( )
(3)秦王还柱而走( ) (4)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
15. 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秦武阳奉地图函通(2)发图,图穷而匕首见通秦王还柱而走通(4)卒起不意,尽失其度通(5)秦武阳色变振恐通
16. 解释加点虚词的意义并指出其用法。

(1)秦武阳奉地图函,以次进
(2)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3)因左手把秦王之袖(4)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17、文学常识
《战国策》是一部史书,秦汉间编纂,经西汉整理,定名为《战国策》。

是先秦时代历史散文发展的高峰,直接孕育了汉代的史传文学。

长于,长于细腻描写,长于人物性格刻画。

叙事情节生动,故事性强,人物形象生动,个性鲜明。

1. C、E 析:A. 反→返;B. 还→环;D. 振→震;F. 卒→猝;G. 说→悦
2. 析:A. 涕: B. 币: C. 穷困:D. 提:
3. D 析:A. 亢kàng B. 懦nuò C. 淬cuì,杵chǔ
4. C 析:皆为名词做动词
5. (1)袒露一只臂膀(2)宫廷的侍卫(3)不得志,走投无路(4)宽容,原谅(5)近随,近侍人员(6)殿前的台阶(7)有德行的人
析:落实双基,积累文言词语
6. (1)这样,那么将军的仇可报,而燕国被欺凌的耻辱也就洗雪了。

(2)事情所以不成,只是想活着劫持你,得到归还土地的凭证来回报燕太子。

析:翻译时应注意词语释义的准确,例如,“然则”“乃”“欲”“以”
7. (1)稍微(2)断(3)跑(4)没有用来……的办法
析:积累重点文言词语
8. (1)“奉”通“捧” (2)“见”通“现”
(3)“还”通“环” (4)“卒”通“猝”
(5)“振”通“震”
析:积累文言文中的通假字9. (1)以:按照,做介词2)之:他,做代词;于:在,做介词
(3)因:于是,做连词;之:的,做助词(4)其:他们的,做代词10.国别体刘向叙事
参考答案
荆轲刺秦王
1.A
2.战国纵横
3.C
4.A
5.C
6.C
7.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