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心肺复苏PPT

2016心肺复苏PPT

2016心肺复苏解读
急诊科
赵迪
2016.10.01
内容概要
• 1.基本概念 • 2.适用范围、重要性、目的 • 3.操作流程 • 4.新版(2015年)与旧版(2010年) • 对比解读
心肺复苏主要是指对猝死抢救而言,猝 死由于发病急,往往出人意料之外,突然 呼吸、心跳停止,处于临终状态,如不能 及时得到有效的复苏措施,则必然导致死 亡。 • 因猝死大部分发生在院外,常常等医护 人员赶到现场时已失去了抢救的良好时机, 减少了复苏的机会,这是非常遗憾的,所 以对复苏知识的普及是非常重要的。 • 每一位医护人员应必须掌握心肺复苏技 能
6.胸廓回弹
胸廓回弹* 2015(更新):施救者应避免在按压间隙倚靠在患者胸上,以便每次 按压后使胸廓充分回弹。 2010(旧):每次按压后,施救者应让胸廓完全回弹,以使心脏在下 次按压前完全充盈。 理由:胸廓充分回弹即指在心肺复苏的减压阶段,胸骨回到其自然或 中间位置。胸廓回弹能够产生相对胸廓内负压,促进静脉回流和心肺 血流。在按压间隙倚靠在患者胸上会妨碍胸廓充分回弹。回弹不充分 会增加胸廓内压力,减少静脉回流、冠状动脉灌注压力和心肌血流, 影响复苏存活率。
脉搏、瞳孔无回缩
抢救药物
肾上腺素 加压素 胺碘酮 利多卡因 多巴胺
碳酸氢钠
腺苷 钙剂
给药途径
静脉给药——首选
气管给药——其次 心内给药——不主张 骨髓内给药——≦6岁
早期脑复苏的主要指标
维持血压
亚低温 保持正常通气 脱水治疗
按压与人工呼吸比率=30:2
2.胸外按压的强调事项


2015(更新):医护人员应为所有心脏骤停的成人患者提供胸部按压和通气,无 论这是否因心脏病所导致。而且,医务人员比较实际的做法应是,根据最有可能 导致停搏的原因,调整施救行动的顺序。 2010(旧):急救人员和院内专业救援人员都可为心脏骤停患者实施胸外按压和 人工呼吸。 理由:建议未经培训的施救者实施单纯胸外按压式心肺复苏,因为这种方式相对 易于调度员通过电话进行指导。医护人员理应接受过心肺复苏培训,才能够有效 实施按压和通气。但是,医务人员的首要任务,尤其是在单独行动时,仍应是启 动应急反应系统并给予胸外按压。心肺复苏的顺序可以在某些情况下改变,比如 在医护人员可以快速取得并使用AED时。
按压重要于人工呼吸(ABC
保证足够的按压频率与深度 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
CAB)
避免用力吹气
如果旁观者无法或不愿提供人工呼吸,则
鼓励单纯心脏按压
美国达拉斯共识
2010年1月31日——2月6日国际复苏联合会(ILCOR)和美
国心脏协会(AHA)共同在美国达拉斯洲际酒店举行的2010 心肺复苏指南(CPR)暨心血管急救(ECC)国际科学共识推 介会既要 2010年10月18日-美国心脏协会公布最近心肺复苏(CPR)指南
山区
急救培训普及率
德国 80%
法国 40% 美国 1/3 中国 <1%(合格救护人员1000万名)
识别并 启动EMS
尽早 CPR, 着重按 压
除颤
高级生 命支持
综合心脏 骤停后治疗
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指南
简化流程
易于培训
鼓励旁观者CPR
成 人 基 础 生 命 支 持 简 化 流பைடு நூலகம்程
呼吸 停止
大部 分脑 细胞 死亡
“脑死亡”
10-15秒
60秒
6分钟
8分钟
心肺复苏开始时间与成功率关系
1分钟内——>90%
4分钟内——60%
白 金 十 分 钟
6分钟内——40%
8分钟——20%
10分钟——0
每 延 误 1 分 钟 成 功 率 下 降 10 %
北京——16.5分 美国西雅图——4.7分 交通堵塞
先给予电击还是先进行心肺复苏
理由:尽管有很多研究对比了在电击前先进行特定时
长(通常为1½ 分钟到3分钟)的胸部按压,和AED就 绪后尽快给予电击两种情况,但患者预后没有出现差 别。在安放AED电极片的同时应实施心肺复苏,直到 AED可以分析患者心律。
4.胸外按压速率


胸外按压速率:100 至 120 次/ 分钟* 2015(更新):对于心脏骤停的成年患者,施救者以每分钟100至120次的速率进 行胸外按压较为合理。 2010(旧):非专业施救者和医务人员以每分钟至少100次的按压速率进行胸外 按压较为合理。理由:建议最低的按压频率仍是100次/分钟。设定120次每分钟的 速率上限,是因为有一项大型的注册系列研究表明,当按压速率超过120次每分 钟时,按压深度会由于剂量依存的原理而减少。例如,当按压速率在100到119次 每分钟时,按压深度不足的情况约占35%,而当按压速率提高到120到139次每分 钟时,按压深度不足的情况占到50%,当按压速率超过140次每分钟时,按压深 度不足的比例达到70%。

7.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次数



2015(重申2010版的建议):施救者应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中断的次数和时间, 尽可能增加每分钟胸外按压的次数。 2015(更新):对于没有高级气道接受心肺复苏的心脏骤停成人患者,实施心肺 复苏的目标应该是尽量提高胸部按压在整个心肺复苏中的比例,目标比例为至少 60%。 理由:胸外按压中断可能因急救需求(如心律分析和通气等)而有意造成,也可 能是无意造成(如施救者受到打扰)。胸外按压比例是指实施按压的时间在心肺 复苏所用总时间中所占的比例。可以通过尽量减少胸部按压时的暂停来增加胸外 按压比例。胸外按压比例的理想目标尚未确定。设定胸外按压比例,旨在限制按 压中断,在心肺复苏时尽可能增加冠状动脉灌注和血流。


平静吸气,口包口密闭缓慢吹气(减少过度通气,胃膨胀)
吹气时间: 1秒


频率:1次/5-6秒
见胸廓抬起

口腔外伤 牙关紧闭

双 人 心 肺 复 苏
那个部位放置电极或除颤板是最有效的
右侧锁骨中线锁骨下
左侧腋中线第5肋间
评价CPR有效复苏指标
意识恢复
有自主呼吸 触及大动脉 瞳孔缩小 面色红润,皮温变暖
何时停止CPR(院前)
恢复有效自主循环及通气
病人转移到其他医护人员或医院 环境安全危及到施救者 判定死亡无效(心电图、致死性伤寒、疾病终末期、死亡已
久) 原则上院前不停止CPR
心肺复苏终止指标
病人已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确定病人已经死亡 心肺复苏进行30分钟以上,检查病人仍无反应、无呼吸、无
困惑
心肺复苏概念
针对呼吸、心跳停止所采用的抢救措施。即以人工呼吸代替
患者的自主呼吸,以心脏挤压形成暂时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的自
主搏动。
死亡概念
人的呼吸和心跳停止,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死亡。
脑死亡即全脑死亡,包括大脑、中脑、小脑和脑干的不可逆
死亡。不可逆的脑死亡是生命活动结束的象征。
死亡过程的分期
• 濒死期(临终状态) • 临床死亡期
• 生物学死亡期
濒死期
• 是死亡过程的开始状态。此期机体各系统的功能发生严重障碍, 中枢神经系统脑干以上部位的功能处于深度抑制状态,表现为意 识模糊或丧失,各种反应减弱或迟钝,肌张力减退或消失、心跳 减弱,血压下降,呼吸微弱或出现潮式呼吸及间断呼吸。
临床死亡期
5.胸部按压深度*
胸部按压深度* 2015(更新):在徒手心肺复苏过程中,施救者应以至少2英寸(5厘 米)的深度对普通成人实施胸部按压,同时避免胸部按压深度过大 (大于2.4英寸[6厘米])。


2010(旧):成人胸骨应至少按下2英寸(5厘米)。理由: 相比于较浅的按压, 大约5厘米的按压深度更有可能取得较好结果。尽管有关按压深度是否有上限的证 据较少,但最近一项很小的研究表明,胸部按压深度过深(大于2.4英寸[6厘米]) 会造成损伤(不危及生命)。如不使用反馈装置,可能难以判断按压深度,并很 难确认按压深度上限。施救者必须认识到,胸部按压深度往往过浅而不是过深。
一般认为临床死亡期为5分钟。在这一时限内, 机体生命器官的细胞还没有发生不可逆的病理变化, 如果及时抢救,部分病人尚可得救。
生物死亡期
超过临床死亡期后,脑细胞将发生坏死,脑功能永远不能恢 复,即进入生物死亡期,即脑死亡。 尸冷 尸斑 尸僵 尸体腐败
时间就是生命
在临床死亡期,我们采用心肺复苏来挽救生命,既是可能的, 也是必须的;进入生物死亡期,挽救生命的成功率越来越小; 超过10分钟,成功率为零。
3.先给予电击还是先进行心肺复苏
2015(更新):当可以立即取得AED时,对于有目击的
成人心脏骤停,应尽快使用除颤器。若成人在未受监控的 情况下发生心脏骤停,或不能立即取得AED时,应该在他 人前往获取以及准备AED的时候开始心肺复苏,而且视患 者情况,应在设备可供使用后尽快尝试进行除颤。
先给予电击还是先进行心肺复苏
按压部位 按压姿势 按压深度 按压频率
头胸 连骨 线下 中段 点 。* 男 性 为 两 侧 乳 1/2

按 压 部 位
叉 手 泵 按 翘 掌 ) 压 起 根 后 迅 部 速 始 放 终 松 紧 让 贴 胸 胸 壁 骨 * 回 手 弹 ( 指 胸 交





用 上 半 身 重 量 垂 直 往 下 压 ( 杠 杆 )
心肺复苏适用范围
适用于意外事故和突发急症所造成的呼吸、心跳停止。
心肺复苏的重要性
所有的意外事故和一些突发急症一般都发生在医院以外的地方。也就 是说可能发生在我们的工作现场,尤其是我们复杂的港口作业环境, 最易引发各种意外事故;当然,也可能发生在家庭、公共场所或是旅 途之中,但很少发生在医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