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济宁市运河物流发展战略探讨(20页)

济宁市运河物流发展战略探讨(20页)

当前文档修改密码:8362839济宁市市委书记孙守刚对《济宁市运河物流发展战略研究》的批示:发挥济宁水运和综合交通优势,建设集约、现代、综合性物流中心,是我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大课题,现在看,提上议事日程已经成熟。

建议就以“临河经济开发区”为总题目,抓紧启动相关规划编制工作,同时在配套跟进政策措施和推进手段上深入操作层面的研究。

要积极取得省发改委、交通、国土、水利等部门的支持,完全有可能使临河经济开发区上升为省级规划。

如能成功上升为省级规划,又是济宁发展的一大机遇。

请发改委立即着手相关规划编制、论证工作,同时向省发改委争取支持。

2009年10月5日济宁市市长张振川对《济宁市运河物流发展战略研究》的批示:赞同孙书记的意见,请洪刚、周洪同志协调推进。

2009年10月12日济宁市运河物流发展战略研究市发改委(2009年9月30日)现代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货代和信息等行业,与社会化大生产紧密结合的新型服务业。

运河物流既包括水运、公路、铁路、航空、管道运输物流以及公水、铁水、公铁等多式联运物流,也包括商品的仓储、配送、包装、流通加工、货运交易、物流信息以及第三方物流等。

为加快我市运河物流业发展,市发改委会同市航运局等单位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到相关县市区、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分赴镇江、九江等市考察学习。

在此基础上,对我市运河物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提出了打造运河物流品牌、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的措施建议。

一、发展运河物流的现实意义及机遇(一)现实意义京杭运河始于春秋,创建于隋,成河于元。

从公元前486年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邗沟算起,迄今已有2490多年历史。

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积水潭,南至杭州拱宸桥,全长1780余公里,覆盖面遍及半个中国。

京杭大运河的贯通,对我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济宁是京杭运河流经最长的市,是京杭运河山东段沿岸最大的港城和大运河中段的交通枢纽,也是南北物资运输的水运重镇,是“百物聚拢、客商云集、南北通衢、昼夜繁忙”的水运基地。

运河的兴衰枯荣,一直深刻地影响着济宁经济社会发展。

明清两代运河繁荣时期,其漕运总督衙门设在济宁,曾把济宁的商业文明推向历史的鼎盛时期,济宁被誉为“江北苏州”,是名副其实的“运河之都”。

运河文化的商业文明与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涵盖宇内”的社会文明,是济宁物质和精神两大文明的集中体现,传承和弘扬运河文化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水运具有投资省、占地少、运能大、能耗小、运价低、污染轻等优势。

尤其是对煤、矿石、建材、钢铁、粮食、木材、水泥等货物的长途运输,水运是最经济的一种方式。

大力发展水运物流,不仅是实现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最佳选择。

目前,全球贸易的90%依赖水运物流完成,水运物流在全球化的供应链服务体系中至关重要。

欧洲莱茵河沿岸各城市依托水运,建立了完善的内河、公路、铁路甚至管道运输等多种运输方式的联运系统,成功地将莱茵河的交通运输资源优势转化为物流优势,使区域经济得以高效快速的发展。

美国芝加哥抓住美国开发西部的机会,开通连接北美五大湖与密西西比河的运河,从而成为北美最大的水运枢纽。

与上述地区相似,我市也具备发展运河物流的基础条件。

一是济宁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规划中的煤化工基地,煤、铁、稀土、重晶石、石灰石、大理石和沙石的储量十分丰富,全市煤炭资源储量250亿吨,年产原煤8000万吨,稀土矿储量1275万吨。

二是工业基础雄厚。

全市工程机械及大中型拖拉机产量21300台,纺织纱31万吨,呢绒和纯棉布29000万米,机制纸及纸板240万吨,化学原药1200吨,合成氨、化肥、烧碱120万吨,水泥820万吨。

工业企业产品输出、原料运入的需求量巨大。

三是农业较为发达。

2008年全市粮食总产416.9万吨,肉、蛋、奶产量分别为65.3万吨、47.1万吨和153万吨,水产品产量30.4万吨,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增长迅速,预计到2015年销售收入可达1400亿元。

四是各种运输方式俱全。

以京福、日东、济菏高速公路和104、105、327国道为骨架,加上即将开工建设的济徐等高速公路,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

京沪、京九、新石铁路以及拟建的山西中南部至山东的运煤铁路通道,为北煤南运和晋煤中转提供了极大便利,公水联运、铁水联运的优势明显,发展水运物流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加之济宁机场已开通多条国内航线,京沪高铁2011年即可建成运营,运河航道和港口工程建设投资力度加大,所有这些都为我市发展现代物流业,打造运河物流基地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如果我们能够抓住南水北调工程实施的契机,依托交通枢纽、通关口岸和空港优势,充分挖掘运河水运独特的发展潜力,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园区,完全可以将运河物流产业提升到同其它支柱产业一样的地位,成为济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因此,发展运河物流对济宁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发展机遇1、国家、省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出台,为我市物流业发展带来空前优越的政策环境“黄金期”。

国家和我省为拉动内需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把物流业列入调整和振兴的产业。

省政府在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把以济宁为核心的鲁西南物流区域作为全省重点发展的五大物流区域之一,同时把济宁列为省级物流节点城市,兖州、嘉祥列为县级物流节点城市,我市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将在全省物流业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根据交通部规划,强化内河水运建设,重点加快京杭运河扩能,内河航运将成为继高速公路、沿海港口之后交通建设的第三大亮点。

山东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内河水运,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对京杭运河山东段的建设发展给予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扶持。

2007年4月,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全省内河水运建设与发展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加快内河水运建设与发展的政策措施。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对开发利用运河已形成共识。

把水运作为济宁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重点培育,要求做好运河文章,把济宁港航做大做强,大力发展水上交通物流,打响“运河物流”品牌,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因此,加快运河“黄金水道”建设,大力发展运河物流业,打造运河物流品牌,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构建综合立体运输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带动全市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的战略选择,是实现济宁经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新的推动力。

2、产业结构调整将带来物流业更大的需求。

当前金融危机催生了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我市加快战略转型、提升产业层次的步伐加快,企业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由此带来对产品的研发、设计、策划、包装、宣传、运输、销售服务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加,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将产生更大的物流市场。

根据中国仓储协会市场调查分析,有57%的生产企业和38%的商业企业正在寻找新的物流代理商,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需求在逐渐提高。

同时,我市工业优势产业发展较快,重点产业链条逐步延伸,骨干企业支撑带动作用明显,社会对各种物流服务需求量不断增加,需求层次不断提高,也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和发展空间。

表一:济宁运河货运量预测表单位:万吨3、京沪高速铁路和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带来重大机遇。

京沪高速铁路的建设运营,南水北调工程的加快实施,将把我市与“长三角”和“环渤海”两大经济圈、两个城市群更加紧密地连接起来,并带来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汇聚,从而使济宁成为山东参与南北竞争合作的战略支点,有助于济宁利用京航运河“黄金水道”,发展公铁水多式联运,建立以煤炭、建材、粮食、工程机械为主的专业化综合型物流园区,把济宁打造成为“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间的物流中转站,为全省西进东出、南北内河通道建设发挥枢纽作用。

随着机场开通、航道提升、高铁运营,制约我市物流业发展的瓶颈迅速被打破,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打造运河物流品牌的时机已经成熟。

4、晋煤东运铁路干线的建设为我市成为晋煤东运中转中心提供了机遇。

中国煤炭调出地主要集中在晋陕蒙地区,而消费则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这种能源布局决定了“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总体流向和以“三西”煤炭生产基地为核心,向东南部呈扇形辐射的运输格局。

为解决铁路运输一直是中国煤炭生产和消费的主要制约因素的瓶颈,国家拟建设西煤东运等一批运煤铁路通道。

其中新建的山西中南部铁路途经我市梁山、汶上等地。

我市必须抓住这一重大机遇,利用已经形成的运河煤炭南下的通道,巩固我市经过运河煤炭东调南下的地位,建设西煤东运、北煤南运集散中转中心。

二、运河物流发展现状(一)发展现状京杭运河纵贯我市南北,流经济宁境内210公里,其中城区段22公里,主航道达到三级航道标准,万吨级船队可从济宁直达江浙沪及长江中下游沿线地区。

航道通航里程1100公里,其中三级航道130公里,可通航千吨级船舶,三级以下航道970公里,可通航300吨级船舶。

沿河拥有11处港口81个作业区,设计年吞吐能力4200多万吨。

沿河船舶运输、船舶修造、港口装卸等发展势头迅猛,水上从业人员已达20余万人,长途运输船舶11000艘、365万载重吨。

水运货运量和周转量分别占全省内河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的80%,在全省运河物流中占有主导地位。

1、运河物流设施逐步改善。

围绕机场、京沪高铁站、运河港口、中心城区四大节点,疏港路网建设逐步展开;围绕推进济宁城区、兖州、邹城、曲阜、嘉祥五大组团同城化,快速干道体系建设迅速拉开,道路、桥梁、码头、航道等设施建设项目稳步推进。

特别是近年来,为适应北煤南运、南货北上的需要,兴建了一大批水运基础设施,包括微山二线船闸、韩庄二线船闸、留庄进港航道、泗河口进港航道、白马河航道以及泗河口港、付村港、留庄港等港航设施相继投入运营。

洙水河三级航道改造工程及薛微河、复兴河、刘楼河等一批支线航道建设快速推进,年内可竣工投入使用。

微山一线船闸改建、南水北调东线南四湖至东平湖段输水与航运结合工程开工建设。

打造以港口建设为突破口、济宁城区段运河综合开发为龙头的运河物流品牌和区域性物流中心的步伐明显加快。

表二:航道及港口建设情况2、运河物流园区培育初显成效。

抓住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实施的有利时机,积极整合小型码头和作业区,推进建设济宁水运物流园区。

以郭庄作业区为依托的运河水运物流中心初步形成,拥有2个1000吨级通用泊位和4个300吨级件杂货泊位,集装箱及件杂仓库8400m2,堆场46520m2,配备了装载机、叉车等多种配套港口装卸机械,是山东省内河最大的集装箱、件杂货港口,也是市政府确定的我市15个市级服务业园区之一。

为运河物流业的发展搭建了更大的平台。

3、运河物流货运量迅速提升。

运河物流本地市场稳固提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