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第一章项目概要1.1 项目背景X****** 位于*** 河下游的冲积平原,属****** 灌区。

该团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地、光、热资源丰富,具备发展大农业的优越条件,是*** 主要的优质棉产区和商品棉基地之一。

项目区地处*** 河下游细土平原,地下水埋深较浅、排泄不畅、蒸发强烈,潜水矿化度较高,加上灌溉渠系渗漏量较大,田间排水渠系不健全,致使农业效益逐年下降,加剧了土壤次生盐渍化不断漫延,造成项目区农田生态环境逐步恶化、耕地产量低而不稳,弃耕、盐斑形成大量中低产田。

随之而来的是,农业经济效益增长缓慢,职工增收、团场增效困难。

为了改善项目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灌溉工程安全正常运行,根治土壤盐渍化蔓延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促进区域农业及其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对项目区进行配套改造建设。

****** 党委十分重视目前存在的土壤次生盐渍化和渠道渗漏损失带来的严重问题,深刻认识到土壤次生盐渍化给农业生产及生态环境带来的严重影响,通过渠道防渗、挖排治碱,解决排水,有效减轻土壤次生盐渍化带来的影响。

1.2 项目建设的范围、内容和规模与工期本项目属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范围为****** 区三连、十九连和*** 区十连、十二连、十六连。

根据项目区现状和实际需要,结合项目区农田总体规划,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本工程取2008年为现状年,2011 年为设计水平年。

工程建设内容包括:一、水利措施建设范围为****** 区三连、十九连和*** 区十连、十二连、十六连。

建设规模:改善灌溉面积0.8 万亩;渠道防渗16km,其中支渠防渗6.4km (折合标准断面12.8km),斗渠防渗9.6km; 挖排清淤30km,其中清淤支排17km 新挖斗排3km,新挖农排10km;配套各类建筑物54座,其中涵洞12座,分水闸42座。

具体如下。

1 、*** 区三连、十九连(1)支渠防渗1条,6.4km (折合标准断面12.8km)。

( 2)斗渠防渗1 条,2.6km。

( 3)新挖农排10 条,10km。

( 4)新建分水闸14 座,涵洞10 座。

2、*** 区十连、十二连、十六连(1)斗渠防渗2条,7km。

(2)新挖斗排2条,3km;清淤支排4条,17km( 3)新建分水闸28 座,新建涵洞2 座。

、科技推广措施1、科技培训科技培训100人次。

2、单项科技示范推广引进油葵新品种,在冬小麦收割后,利用免耕技术复播种植油葵,实现一年两熟,种植面积3000亩。

工程建设期为1年,即2010年。

1.3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1.3.1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735万元。

其中:水利工程投资648万元,其中渠道防渗投资548.26万元,挖排清淤38.5万元,渠系建筑物61.24万元(***区水利工程投资386万元,其中:渠道防渗334.69 万元,挖排22.72万元,建筑物28.59万元。

***区水利工程投资262万元,其中:其中渠道防渗213.57万元,挖排清淤15.77 万元,建筑物32.66万元);科技培训5万元;科技示范推广60万元;项目管理费17.1万元;工程管护费4.9万元。

1.3.2资金筹措申请中央财政资金490万元,自筹资金245万元。

1.4效益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减少渠道渗漏损失79.7万nS;年新增产量0.27万t年新增产值244.87万元。

本项目全部投资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2.5%,大于财务基准收益率8%财务净现值177万元,大于0。

投资回收期6.0 V 8年,项目在投产后7年即可收回全部投资。

所以该工程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1.5组织领导和管理本项目建设的业主单位为****** ,管理机构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成立项目领导小组,下设项目执行办公室负责项目的实施,严把质量关,按照建设的目标、任务、要求,建立“三级”验收制度,确保工程质量和项目建设合格,并负责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项目实施情况。

***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概要见下表1-2。

表1-2 ***2010 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概要表第二章项目区概况2.1 自然概况2.1.1 地理位置及范围X****** 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西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地理坐标为东经84° 16’ 16〃〜85° 38’ 29〃,北纬44° 51’ 48〃〜45° 05’ 41〃之间,东与128团为邻,西南至*** 河与*** 市*** 乡隔河相望,西北与126 团毗邻,总辖面积62.96 万亩,耕地面积27.06 万亩。

*** 以东一支渠为界东南部为*** 区,西北部为*** 区,其中*** 区分布21 个农业生产连队,总辖面积33.83 万亩,耕地面积14.81 万亩。

*** 区分布15 个农业生产连队,总辖面积29.13 万亩,耕地面积12.25 万亩。

团部驻地***镇,位于***市西北部88km,交通顺畅。

*** 区三连、十九连是一个农、林、牧、副综合经营的机械化生产连队,位于***镇东南方9km处。

*** 区十连、十二连、十六连是一个农、林、牧、副综合经营的机械化生产连队,位于***镇以西北平均距离15km处。

2.1.2 水文气象(一)河流项目区灌溉水源为*** 河河水,*** 河发源于天山北麓中部的依连哈比尔尕上北坡,源头位于海拔3500〜5000m范围内的永久性冰川。

***河全长359km,集水区以上山口加勒果拉水文站以上为主,控制面积1945k m2,属高山融雪和降水补给类型的干旱区内陆河流,其特点是河流水量随气温的高低而涨落,冬季水小,夏季水大。

(二)径流***河的年径流受年内气温影响较大,年径流以高山融雪、融冰为主,夏季洪水由山区暴雨所致。

***河径流年际变化较小,年内变化较大。

6-8月径流量占全年净流量的63%冬、春枯水期仅占年径流的14%根据***河加勒果拉水文观测站50年(1959年-2008年)的径流观测资料,***河多年平均径流量6.623亿m3,年最大径流量7.63亿m3 (1967 年),年最小径流量4.67亿m3 (1984 年), 多年平均径流量20 m3/s。

表2-1 *** 河径流特征值统计表(三)气象项目区属北温带荒漠气候区,具有典型的大陆荒漠气候特征。

其特点是日照长,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季节气温升降明显,降水稀少,空气干燥。

春秋时间短,冬夏时间长,无霜期短。

气温:多年平均气温6.5 °C,月平均最高气温为七月25.8 °C, 最低为元月-16.8 C,极端最高气温42.10 C,极端最低气温-42.30 C。

无霜平均为164天。

光热:项目区全年日照总时数2620.4小时,全年总辐射量为127.5千K/c m2,生理辐射62.7千K/c m2o光资源极为优越,对喜光作物的生长发育十分有利。

降水与蒸发: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气候干燥。

年平均降水量160.9mm,最多251.7mm,最少仅92.6mm。

春夏降水占全年的三分之二。

冬季积雪为20mm但年度变幅较大。

历年平均蒸发量1746.2mm为降水量的11倍,农业发展依赖于灌溉。

表2-2 气象要素统计表湿度:年相对湿度55-60%,冬季相对湿度最大,达70-80%, 三月后,积雪化尽,太阳辐射增强,气温回升,降水稀少,相对湿度较低,5、6月相对湿度达到最小,约40注右。

风:全年盛行西北风、西南风,平均风速 2.4m/s,平均最大风速12.9m/s,瞬时风速25m/s。

自然灾害:常见自然灾害有干旱、风沙、冰雹、霜冻、干热风、盐碱等。

其中危害最大是干旱,有时因作物缺水而减少、枯死、绝收。

2.1.3地形、地貌及土壤一)地形、地貌:*** 属*** 河下游冲积平原上,地势平坦。

全团地形总趋势为东南高、西北低。

项目区地处*** 河下游冲积平原上,属冲积洪积平原地貌,东北高,西南低,自然地面坡降0.5〜1%。

,海拔高程281〜301m由于***河冲击作用的影响,地势平坦,微有起伏,便于土地平整,适合机械化作业。

(二)土壤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项目区土壤主要为灌耕灰漠土和灌耕草甸土,土壤质地多为中壤土。

项目区土壤有机质含量0.8 %,速效磷含量6ppm碱解氮含量5.5ppm,总盐量0.7%, 土壤肥力有机质含量为中下级,相当国家五级标准,速效氮在五级以下,土壤肥力按国家分级标准属中下。

土壤质地多为轻壤土或中壤土,土层深厚,宜耕性好。

不利因素是地下潜水位偏高,土壤次生盐渍化,限制土壤养分有效发挥。

盐渍化情况:灌区地面平缓,岩性透水性弱,地下水补给过量,矿化度较高,排水出路不畅,地下水排泄方式主要依靠地面蒸发,盐分在土体中积累,加快了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发展速度,限制土壤养分有效的发挥,被迫大面积弃耕。

土壤盐渍化极其严重的阻碍着*** 农业生产的发展。

2.1.4 水资源(一)地表水项目区地表水资源主要来自*** 河,经车*** 水库、排子水库、和柳沟水库引蓄后,向项目区内调节供水。

三河均发源于天山北麓,属高山融雪及降水补给型多泥沙的内陆河流,其特点是:河道来水量随气温的高低而涨落,冬季水量小夏季大,径流年内分配极不均匀,河道来水量多集中在7〜9月份。

***属***灌区,*** 河、*** 和*** 河是垦区的主要供水水源,经垦区水库调节后向灌区供水。

全团灌溉用水主要依靠上游*** 河及*** 水库,通过*** 水库东泄水渠、*** 总干渠、*** 东、西干渠等由师按比例计划供水。

2008 年全团供水14232 万m3。

(二)地下水根据水文地质调查资料评价,项目区地下水含水层岩性以细砂为主,富水性较弱,透水性差,水层较薄,承压较弱,且地下水矿化度较高,大于5 克/ 升的面积占总面积的63.5%,属矿化水或弱矿化水,易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

深层承压水水量较小,虽然水质矿化度不高,但是含氟、砷等有害物质较多,开采利用价值不高。

项目区位于*** 河冲积平原下游,地势较低,*** 河河床冲刷已较浅,不能起到天然排水通道的作用,随着几十年来渠系渗漏及田间灌溉水的大量补给,灌区地下水位抬升迅速,大部分地区已上升至1.5 〜1.8 米以上,由于灌区地下水位的不断抬升,矿物质随着水上升,土壤次生盐渍化日益加剧,如长期下去,势必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农业生产成本增大,严重影响农业经济效益。

2.2 社会经济情况2.2.1 人口及劳力截至2008 年末,*** 总人口40451人全团从业人员12650人,其中:第一产业6827人,第二产业1166人,第三产业4567人。

全团在岗职工7825人。

经过近50 年屯垦戍边,参加边疆各项事业建设活动,造就了大批具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的生产能手和专业技术人才,人口素质较高,集约化农业生产和农业各项科技活动意识较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