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效催化

三效催化




19
γ-Al O 涂 层
2 3

涂层(第二载体、多孔活性水洗涂层):扩大催化剂载体 的比表面积(扩表)。 γ -Al 2 O 3 (不溶于水,但吸水性很强,有强吸附能力与催 化活性):三效催化技术的第二载体,高比表面积,高温 水热稳定性。长期运行,会产生烧结(粉状物料转变为致 密体)现象和转晶(晶型转变)现象,使三效催化剂比表 面积和活性降低。 600 ℃时,按照γ - β - α顺序进行晶型 转变, 1000 ℃时完全转变成α -Al 2O 3(熔点高,硬度高, 不溶于酸碱耐腐蚀,绝缘性好)。
14
CO 与 NO 反 应
(1)吸附步骤:
(2)解离步骤: M-NO+M→M-N+M-O (3)表面重组和表面反应: M-N+M-N→N2(g)+2M M-N+M-NO→N2O(g)+2M M-N+NO(g)→N2O(g)+M M-O+CO(g)→CO2(g)+M M-N+CO(g)→M-NCO
CO+M→M-CO NO+M→M-NO

26
CeO -ZrO 固 溶 体
2 2

加入少量的Ce(0.1%~1.3%)到Al2O3中,可以增加CO在催 化剂上的活性。但加入过多或温度过高时效果则相反。在 1000℃左右的高温下,CeO2的热稳定性不如涂层中的氧化 铝,很容易发生高温烧结,加入ZrO2可显著提高其热稳定 性,又提高了其储氧能力。
变氧的吸附量,这种储氧能力随着升温至 1173K(约900℃) 而逐渐降低。
24
CeO 的 特 性
2

提高贵金属分散度:Pt与CeO2表面的作用强于Al2O3。
提高三氧化二铝载体的热稳定性:形成CeO2-ZrO2固溶体。 促进汽车尾气中水汽转移和水汽重整反应:低温条件下, 有利于除去CO,反应产生的H2有利于NO的还原;还原条件 下,可以减少HC的排放。 促进晶格氧对CO的氧化
27
CeO -ZrO 固 溶 体
2 2

在CeO2-ZrO2的相图体系中,在含Ce高的一侧形成Ce1-xZrxO2 的立方固溶体;而在含 Zr高的一侧,产生四方体或单斜的 固溶体;在中间浓度范围内,形成 Ce2 Zr 3 O10 四方结构的混 合氧化物固溶体。
固溶体:溶质原子溶入溶剂晶格中而仍保持溶剂类型。置 换固溶体(直径在 10% 以内),溶质原子占据溶剂晶格的 节点位置。间隙固溶体(直径比小于0.59),溶质分子分 布于溶剂晶格间隙而形成的固溶体。
13
三效催化剂反应
(3)与水蒸气发生重整反应: CmHn+(m+0.25n)O2 ⇌mCO2+(2m+0.5n)H2O(Rh作催化剂) 水汽转移和水蒸汽重整反应利于汽油车尾气CO和HC的去除。 不良反应 (1)与SO2相关的反应: SO2+0.5O2 →SO3 SO2+3H2 →H2S+2H2O (2)与NO相关的反应: NO+0.5O2 →NO2 NO+2.5H2 →NH3+H2O 2NO+CO →N2O+CO2
7
基本原理及结构
8
空燃比

理论空燃比:14.6
λ:过量空气系数 = 燃烧 1kg 燃料实际所供给的空气质量 / 完全燃烧1kg燃料所需的理论空气质量
9
空燃比

影响 NOx 的根本因素:温度、氧浓度、反映滞留时间。贫 燃条件下,氧原子足够充足, NOx 浓度只取决于温度。随 着空燃比的降低,相同空气量的情况下参与燃烧的燃油增 加,气体温度升高 NOx 量也升高。当λ= 1.05 时NOx 最大, 当λ< 1 时,过度缺氧浓度迅速减少, NOx 浓度主要取决于 燃烧产物高温区停留时间,当含氧量一定,燃烧产物在高 温区滞留的时间越长,NOx浓度越大。 HC的排放主要来源于缸壁淬冷效应、燃烧室缝隙效应、壁 面油膜吸附效应、燃油挥发等。通常HC排放量会随着空燃 比的下降而下降,但当空气过分稀薄时,易发生断火,使 HC排放量迅速增加。


4
历史背景

20世纪70年代
70年代中期 1976年联邦德国
开始进行汽车尾气催化净化的研究
开始安装含Pt-Pd的氧化型催化剂 研发控制汽车空燃比的氧传感器



1980年
1993年欧洲
汽车用氧传感器进入美国市场
三效Pt-Rh贵金属催化剂大规模使用

5
废气排出途径

曲轴箱窜气:碳氢化合物( 25% ),随发动机转速的增加 而增加,磨损减弱活塞环密闭作用增加窜气。处理方法是 重新进入气缸燃烧。


21
活性组分

Pt(铂):催化CO和HC的完全氧化反应,对NO有一定的还 原能力。 Rh(铑):控制NOx的主要成分,较低温度下选择还原NOx 为氮气,产生少量氨。有氧条件下,N2 是唯一的还原产物, 低温无氧条件下,NH3是主要还原产物,高温无氧条件下, N2是主要产物。
Pd(钯):一定条件下具有很好的三效催化活性。 Pt:Rh=5~20:1 Pt:Pd:Rh=0~1:8~16:1
22



储氧材料

将空燃比设计为一固定值对发动机的操作设计来说是很困 难的,实际的设计是保证空燃比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 (0.5~3Hz之间),使尾气催化剂交替处于贫氧和富氧的 状态。
CeO2(氧化铈):改善在此尾气条件下的氧化-还原反应。 Ce有两种氧化态,Ce3+和Ce4+,氧化还原反应Ce3+⇌Ce4+赋予 了CeO2材料储放氧的功能。 向CeO2中加入ZrO2再加入Y(钇),更好的改善高温时的储 氧能力。
三效催化剂
概况
1 2 3 4 5
背景资料 基本原理及结构 研究现状 问题及探索 总结
2
背景资料
3
三效催化

三元催化,TWC(three way catalyst )是指将汽车尾气 排出的 CO、 HC 和 NOx等有害气体通过氧化和还原作用转变 为无害的二氧化碳、水和氮气的催化。
活性组分:Pt、Pd、Rh 载体:蜂窝陶瓷(或金属)载体、γ-Al2O3涂层
23


储氧材料
富燃状况下,CeO2释放出氧气,高价的铈被还原而释放出氧,
帮助氧化一氧化碳和碳氢化物至二氧化碳 xCO+CeO2→xCO2+CeO2-x
贫燃状况下,CeO2储存氧气,铈从尾气中吸附更多的氧,通
过吸附或与尾气中的过量氧反应,再次开始储存氧
0.5xO2+CeO2-x→CeO2
加入贵金属可以提高 CeO2/Al2O3对氧气的吸附速率但并不改
30

热 稳 定 性

当温度超过 1000 ℃时,引入第三组份 Y 和 La ,可以抑制 CeO2-ZrO2固溶体的分离。我们可以认为:
中间组成的CeO2-ZrO2体系易产生分离,但掺杂低价元素 后可抑制该现象。 CeO2-ZrO2固溶体的相分离过程易在氧化气氛中发生。 相比于氧化气氛,还原态下CeO2-ZrO2固溶体的烧结更易 造成比表面积的降低。


31
问题及探索
32
劣化机理

三效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会随着行驶里程的增加而下降。用 车催化剂的寿命为5万km,新车催化剂的寿命为8万km。 热老化:催化剂长期暴露于 850 ℃以上的高温中导致贵金 属的烧结聚集和晶粒长大、γ -Al2 O3载体和 CeO2 -ZrO 2 储氧 材料比表面积急剧减小和相变,催化剂活性降低,储氧能 力下降。
15
CO 与 NO 反 应

CO和NO首先吸附在活性位上(吸附步骤),然后吸附态的 M-NO进一步分解得到吸附态的氮M-N和吸附态的氧M-O(解 离步骤),接着M-N和M-O之间或他们与气相中的NO和CO进 行反应生成N2、O2、N2O以及中间体M-NCO。
通过红外光谱仪测试可知,在 Pt-Rh 合金中, CO吸附在 Pt 上,NO吸附在Rh上,这种Rh对于NO的强吸附而不吸附CO的 现象,是由于Pt较Rh对CO还原NO的反应活性低的原因造成 的。NO在非负载Rh催化剂上和在高分散负载Rh上还原反应 的机理是不同的。
ECU根据电压高低判断混合器浓稀,执行机构执行。

12
三效催化剂反应
(1)与氧气反应(氧化反应) CmHn+(m+0.25n)O2 →mCO2+0.5nH2O CO+0.5O2 →CO2 H2+0.5O2 →H2O 氧化反应发生在理论空燃比和贫燃情况下。
(2)与氮氧化物发生还原反应 CO+NO →0.5N2+CO2 CmHn+(m+0.25n)NO →(m+0.25n)N2+0.5nH2O+mCO2 H2+NO →H2O+0.5N2 以上反应发生在理论空燃比和富燃情况下,在富氧情况下还 会发生CO水汽转移反应: CO+H2O ⇌CO2+H2(Pt作催化剂)




在贫燃工况下储存氧气,富燃释放
25
CeO 的 特 性
2

促进金属与载体界面上的催化活性:改变 CO-NO 反应的动 力学,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降低反应温度50℃~ 100℃左右。
反应的速率受氧浓度的变化也受样品中是否加入铈的影响。 加入铈后反应速率随氧气的变化趋于平缓,说明加入铈后 CO氧化反应速率对气相中氧的敏感度降低。

16
催化转化器

壳体:不锈钢板材,防止氧化壳体脱落造成催化剂堵塞, 双层结构,半周或全周的隔热层。
减震层:膨胀垫片和钢丝网垫两种,减震,缓解热应力, 固定载体,保温,密封。 催化剂:载体、涂层和催化活性组分,核心部分,主要性 能指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