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模版

列方程解应用题教案模版

编写人
标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
审稿人
科目
奥数
年级
五年级
课程目标
引导学生利用题中数量关系找等量关系式,并列方程解应用题。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熟练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课程重点
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课程难点
利用题中数量关系找等量关系式,并列方程解答。
教学流程
导入
情景引入,理解等量关系式
五三班全体同学参加元旦广播体操比赛,每排站3人,可以站4排,还可以怎么站队?(每排2人,可以站6排等)
总结
1.通过例1这个题目,大家对列方程解应用题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回顾一下,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1)大家读题审清题意,设未知数X,(2)找等量关系(3)列方程,解方程,(4)检验作答。(提醒做笔记并检查学生笔记)
2.强调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和解题规范。
3.强调从题目中找等量关系式
练习
完成例1对应快乐尝试,并讲解
出示例3
读题(审题),这个题目中,给出的条件比较多,先来看看数量之间的关系,经过那么多条件之后,四个人零件数正好相等,题目中还告诉大家四人一共做了180个零件,四个人的零件数加起来等于180个零件,这就是我们这个题目中的等量关系,题目中出现了甲乙丙丁四个人,我们要假设哪个为X呢?大家会发现,假设哪个为X,其他的条件都不太容易表示,题目中,四个人的零件数分别通过不同的运算,得到的零件数相等,那我们就假设相等的时候零件数为X,我们表示一下每个人的零件数,甲加上2个等于X,甲实际完成X-2,乙减去2等于X,乙实际完成X+2,丙乘以2等于X,丙实际完成X÷2,丁除以2等于X,那么丁实际完成2乘X(写作2X),四个人实际完成的零件数已经表示出来了,根据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四人零件数之和等于180,我们可以得到方程:X-2+X+2+X÷2+2X=180,(带学生解方程)。最后得到X=40,需要注意:40是四个人零件数相等的零件数,要求甲乙丙丁每人实际完成多少个零件,需要列算式继续完成,甲实际完成X-2=38个零件,乙实际完成X+2=42个零件,丙实际完成X÷2=20个零件,丁实际完成2乘X=80个零件。
出示例2
读题(审题),已知其他3门功课的成绩,需要求的是数学成绩,此时,我们可以假设数学成绩为X分,从题目中找到等量关系,数学得分比四门功课的平均分多7分,等式左边表示数学成绩-平均成绩,右边表示7分,左边等于右边,列方程,数学成绩为X,四门科目平均分为(78+83+81+X)÷4,X比平均分多7分,可以得到X-(78+83+81+X)÷4=7,解方程(带学生解有除法的方程),解得X=90分。这个题目中,我们假设的数学成绩为X,最终解得X就为数学成绩。
根据两次的站法,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等式(板书):3×4=2×6
同学们观察上边的等,和我们上一讲的方程有个共同之处,都是等式,等号左右两边相等,思考:等号左右两边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呢?
观察等式,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每排人数变了,排数变了,总人数没有变),根据这个不变量,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等量关系:总人数=总人数,等量关系是指数量间相等的关系,找等量关系是列方程解应用题最关键的一步,(板书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
完成例2对应快乐尝试,并讲解
完成例3对应快乐尝试,并讲解
完成例4对应快乐尝试,并讲解
完成例5对应快乐尝试,并讲解
反思
讲授
出示例1
读题(审题),题目中,苹果一共分了几次?(2次)分别是怎样分的?(从题目中找条件罗列出来),我们发现,在分苹果的时候,苹果的总数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可以依据这个等量关系列方程解这个应用题,那么我们需要假设苹果的总数是X,但是同学们会发现,我们假设苹果总数为X,方程的左右都会出现除法,我们在上一章解方程的时候,大家发现带有除法的方程不太好解,在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过程中,我们能使用加法、减法、乘法的时候尽量不要使用除法,在这个题目中,我们还可以找到一个关键的量,只要知道了这个数量,问题就变得非常简单,(小朋友人数),这里我们假设小朋友的人数为X,这样我们的方程不出现乘法,就变得简单多了,我们先来表示一下第一次分苹果的总数:3X+5,第二次分苹果的总数:4X-3,根据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在两次分苹果的时候,总数相等,在两个式子中间画上等号,方程就列出来了,接下来,需要我们解方程(带学生解方程),计算出X=8,这是不是苹果的总数呢?(不是)是小朋友的人数,这里需要注意,我们假设的是什么,得到的X就是什么,要计算苹果的个数,我们需要带入第一次分苹果或者第二次分苹果的方法中,计算得到一共有29个苹果。在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过程中,大家需要注意解出的X不带单位,但是如果还需要一步算术计算,一定要带单位,列方程解应用题注意规范过程。
相关主题